中国网8月27日讯 (记者 段留芳)提到ACTS相信很多人都会很陌生,但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翔宇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老师在接受中国网教育频道采访时为我们给出了答案,他说“良好的测量与评价的手段,可以推动教育的现实向着既定的方向迈进,这就像导弹命中目标的过程一样,一方面要分解目标,实现量化可测。另一方面我们随时可以知道教育现实有没有偏离这个目标,然后对现实做出干预。”通过这句话,大家会对ACTS有一些了解了,但是具体这个评价标准是做什么的,是怎么确定出来的,适合于哪些人群,相信大家还不是很清楚,中国网教育频道邀请卢志文老师为您解惑。
教育系统需有“铁三角” ACTS正确指导教育大方向
当记者问及ACTS的相关问题时,卢院长说,在一个教育系统当中,应该有一个铁三角,这个铁三角它能够和谐的相互支撑,他会促使教育健康的向前发展。我们有高远的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同时也有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指标。但是如果我们再有良好的测量与评价的手段,那么我们就可以推动这样一个教育的现实向着既定的方向迈进,这就像导弹命中目标的过程一样,我们一方面要分解目标,实现量化可测。
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过程当中不断地对现实去做反馈,把这些数据测量上来,然后我们进行比对,看他是不是偏离了方向和目标,然后我们不断地做修订,修订的指令能够执行到位,他就会推动这样一个导弹取名千里之外的目标,教育现实也是一样。我们有一个素质教育目标在,我们有一个新课程的标准在,如果我们有一个良好的测量与评价的手段,我们随时可以知道我们教育现实有没有偏离这个目标,然后我们再对现实做干预。
这样就会引导我们的现实在既定的轨道上前进,教育原则千条万条,但是最根本的其实就是两条,一个就是有教无类,一个叫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解决的是教育公平的问题,因材施教解决的是教育的效率问题。但是这些公平问题和效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良好的或者说科学的考试与评价的技术手段去做支撑,没有这个去做支撑,公平谈不上,没有这个做支撑效率也谈不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考试与评价技术它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往前发展的一个牛鼻子。
考试本身没错 如何正确考试才是问题所在
卢院长接着说,所以我们都认为考试是指挥棒,但是我们也有一种错误的认为指挥棒不能指挥我们就要砸烂这个指挥棒,其实这个思路是错误的。就像一个交通要道口红绿灯,他不能履行正确指挥的职能,一片混乱,那我们是不是要把这个红绿灯都砸烂,没有红绿灯是不是交通秩序就能恢复,不是的。我们应该是如何让它指挥棒正确指挥,那也就是说考试他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基础,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让考试正确的导向到素质教育道路上去,这样一个考试他会极大地促进我们教育现实往素质教育方向走。
可是现在我们的现有的考试评价系数,他是用双基代替孩子的学业,这样的话会存在很大的误差,双基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我们用这个代替全部学业成绩,双基有两个办法可以短在时间之内迅速提高,一个是加班加点,死记硬背,一个是题海战术,生搬硬套,这两件事都可以短时间当中提高分数,但是它不是提高素质。
可是如果我们用分数代替素质的话,那后门就通了,于是我们的教育现实就会朝争取分数的方向走,于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就会成为应试教育的现实。假设我们的考试它让你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都没有用,他指向的是素质教育,那我们就一定会引导现实的教学从素质教育方向走,这个就是评价和考试改革的,我们的一些探索。
那个ACTS考试系统是一个初级的,在这样一个考试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开发出来新的考试与评价方式,它能有效的解决我们刚才所担心的那些问题。他使得考试与评价指向素质教育,也就引导我们的教育现实朝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新教育研究院成立了一个新考试与评价研究所,我们专门做这样的事,我们有一支队伍默默地埋头在做这件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拿出令人振奋的成果,我们也期盼着这样一个成果能够在基础教育现实当中得到更多的应用,能够使得我们的考试与评价这样一个指挥棒对改变教育现实产生积极的作用。
搜狐网相关链接:
http://roll.sohu.com/20120827/n3516508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