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志文:教育创新的策略是“底线+创造”

时间:2012-10-29 17:17 作者: 编审:


出席当代教育家沙龙•2012年会作主题发言,总校长卢志文认为

教育创新的策略是“底线+创造”


  2012年10月17-19日,由《校长》杂志社主办,欧洲中小学校长联合会、香港教育学院、上海师大现代校长研修中心等多家学术机构,担任学术支持的“当代教育家沙龙•2012年会”,在江苏句容召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Susan Sclafani,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周德藩,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先后致辞。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红兵,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应邀分别出任18日和19日的学术主持,做主题报告。
 

  “教育是一种体验。满足选择的教育是体验产业,它既是古老的行业,也是最先进的经济形态,它属于服务和体验经济的范畴,是真正的绿色低碳经济、高附加值行业,具有非常庞大的消费需求。社会已经进入服务和体验经济时代,我们不能只守着产品经济在生物链的最低端挣扎。”
 

  在题为“校长领导力与学校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家办学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报告中,卢志文认为,教育的进步应该包含三个方面,那就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其中,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结构的力量,最有力量。目前,中国教育纠结的正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不能实现教育家办学,指挥棒不能正确指挥。
 

  解决体制问题,就是要解决办学自主权的问题,给教育学家办学创造土壤。解决机制问题,就是要解决评价与考试的问题,让指挥棒能够正确指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充分办学自主权,这是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出路,也是提升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建设与素质教育目标和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考试与评价的技术手段,是目前中国教育最缺的机制——评价促进的机制。这件事需要学业评价的理论技术支撑,有赖于信息技术,还需要第一手实验数据的海量积累,需要细致而执著的理念传播和科学普及。他推介说,尽管这件事情极难操作,但民间有很多能担当之士在做这样的事。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多元学业评价系统,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援引燕国少年赴邯郸学步的故事,卢志文强调,一切创新都有风险,而学校的改革创新又不容试错。教育的创新策略应是“底线+创造”。坚守底线,就能达到教育的回归本真;高效跨越的创新,能为我们带来海阔天空。
 

  主题报告中,卢志文认为,反对教育产业化,也许是对的,但完全无视教育的产业属性,拱手相让国内外选择性的教育消费需求,肯定是错的。在呼唤国家宏观政策改革的深入推进的同时,他更寄望与会教育人积极行动起来,以自己的田野实践丰富中国教育的创新样式与内容,提升中国教育的竞争力。
 

  中国第一个站在田野里的沙龙,杰出的教育精英年度聚会。本届沙龙年会主题为“学校创新领导力”,吸引了美国、芬兰,香港、台湾,及上海、浙江、四川、重庆、江苏等近十家知名教育机构负责人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和教育界有识之士近百人现场研讨教育创新话题。继2011年之后,今年翔宇团队再度集体出席,江苏淮安外国语学校校长朱建文、淮安曙光双语学校总校长马如飞和湖北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副校长徐国喜全程与会,交流办学心得。(李玉佩)
 







 

 


上一篇:卢志文在成都为新教育写作研修班做讲座
下一篇:王玉芬:为荆州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