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拂堤醉春蕾,东风吹放花千树。课改的春风分外和煦,淮安区的课程标准培训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3月20日,淮安区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培训盛会在淮安外国语学校举行。淮安区教研室教研员康爱阳老师以及来自全区近400名英语老师共襄盛会。本次培训分课堂教学观摩、评课、课标解读三个环节。
课例观摩引领航向 精彩点评闪烁智慧
上午8点35分,来自淮安外国语学校的周爱国老师首先开课,他执教的篇目是七下第三单元《Study skills》。每日演讲环节拉开学生展示的序幕。在展示学习目标后,围绕学习目标逐一展开。周老师饱含情感带着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用夸张的语调和重音示范句子中需要重读的重要词汇。课堂教学中,周老师充分采用语言交流,用语言营造情境。在教材选材上,将需要使用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
第二节教学展示课的篇目是七下第三单元的《Task》,由来自曙光双语的邵春霞老师执教。邵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美丽的家乡图片。“这是我的家,这里有很多美丽的花”邵老师说:“这里有我的孩子,女儿在闻着花香,儿子在听着鸟儿唱歌。”一副春暖花开的画卷在邵老师描绘中浮现出来,想像在她的家乡养牛割麦是多么美妙吧。
在接下来的点评环节,文通中学苗红星老师认为:周老师的课激情四射,朗读英文还像大学时代那样有激情,活动频度高,活动形式多样,亮点在于每日演讲锻炼学生口语,教师点评及时跟进,用夸张的手法,让学生感受到重音的不同、对应的意思也不同,并运用情境教学,在情境中表达,在情境中感受到了重音的重要性。
宋集中学韩老师点评了邵春霞老师的课。“邵老师的课件精美,制作过程肯定花了很长时间和功夫。导入自然,如行云流水。多媒体展现了淮安著名景点让学生想起了淮安、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学生用口语交流约翰的家乡。目标突出、层层递进、紧扣主题、由浅入深。课堂预设和生成处理较好。图文并茂,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了自己的家乡、家庭、孩子,情感浓厚。”区英语教研员康爱阳老师补充:“配着轻轻的音乐,邵老师再作一些讲解,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意境,孩子们面部渐渐显现出陶醉的表情。”
执教者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处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与精神,为本次培训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范例。课堂上,淮外学子精彩的发言、娴熟的口语和纯正的发音受到与会者的高度称赞。培训安排的课例观摩活动,以实实在在的课例,来引导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精神,让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战技巧。
解读课标搭建平台 感悟课改践行理念
下午,淮安区教研室康爱阳老师就2011版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读。康老师主要围绕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开展了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她首先介绍了初中英语课标的修订过程,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思考领悟课标新增要求。介绍了教材修订的依据和基本思路,说明修订的主要方面。她还向学员指出新课标重点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结合教学案例,联系自己实际教学,易懂易学。
在提及语音教学时,康老师还对语音教学与写作教学作了专门的指导。她回忆她在大学上口语课时的情境,她们当时采用全封闭训练,每人一个镜子一个录音机,对着镜子练口型,发音练到老师认可才可以继续学习其它科目。
新课标从重视交际英语再次回到重视音标上来,语音教学规范化为学生日后学英语提供了一个拐杖。英语老师平时要注意连读和爆读,应该连读的地方不连读就会出现学生在听外国人发音时有的地方听不懂的现象。在提及语言教学怎么教时,她提供了如下模式。先感知发音的特点,再模仿掌握发音要领,最后在尽可能的语境下运用。随后的研讨环节,全区老师们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业评价等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借鉴,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擦出智慧的火花。
通过培训,全区参会英语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了解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及修订课标的目的和意义,掌握了新旧教材的区别和修订的原则、目标以及如何将新课标与新教材融汇贯通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全区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升。
区教研员康爱阳老师作课标培训
周爱国老师在授课
邵春霞老师在授课
学生在朗读课文
参会英语教师
听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