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浇灌教研树,回眸杏坛一片绿。且行且思偶有得,盘点花圃万点红。随着学校新课改的扎实推进,淮外“三环三案”课堂模式日渐成熟。在该校酝酿全省公开课之际,3月27日获悉,淮外有几十名师生在2012年省市区论文或书法比赛中获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此,学校鼓励教师走研究之路,努力做研究型教师。学校以科研促教改,以省市区三级课题引路,积极推进校本微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012年12月30日,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结题论证会在淮外会议室举行,省教研室委托淮阴师范学院袁维新教授组成的课题论证专家组对我校曹国柱副校长、赵树青主任主持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结题论证,并顺利结题。2013年3月中旬,由张宁生副校长、赵树青主任分别牵头,我校又申报了三项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多项区级微型课题。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12年“师陶杯”论文大赛中,宗林林老师的论文《向诗性更深处漫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初探》、耿康老师的论文《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探讨》、赵红梅老师的论文《冲破黑暗、飞向光明——浅析如何帮助中学生摆脱常见的消极心理》、于燕琴老师的论文《激发想象力,创建一个生动的生物课堂》获省二等奖;另有杨丽丽老师的论文《从欣赏到鉴赏》、汤余颖老师的论文《空巢少年青春期教育困境与对策》、后丽萍老师的论文《唱一曲毕业的欢歌》获得省三等奖。
在淮安市教学研究室举办的2012年教学论文比赛中,张三平老师的论文《浅谈问题驱动下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汤余颖老师的论文《中学生物“三环三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罗莉老师的论文《浅谈新课改模式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获得市一等奖;于燕琴老师的论文《浅谈初中生物“271”课堂模式》获市三等奖。
作为省书法实验学校,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大力推行汉字规范化,提高师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的能力,努力营造“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写字氛围。在实践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为学生练字时间,要求时间落实到位,教师到位,指导到位;开展书法讲座,举行书法教学实验观摩课,每周定写字指导日,购置硬笔书法教材、练字本,举行写字大赛等等。书写美丽汉字,传承中华文化,在淮安市教育局举办的迎“六一”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中,淮外王璇同学获一等奖,刘毅、杨雪凡同学获二等奖,嵇聆睿、梁思佳同学获三等奖。顾少红、崔桂军、程三宝、王国华四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
在淮安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论文比赛中,张三平老师论文《探寻生长点,打造精彩课堂》、高君老师论文《生活语文,成就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孙爱华老师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李婧老师论文《“吃透”教材是一名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夏沁老师论文《初探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后丽萍老师论文《现代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刍议》荣获区一等奖。另有杨丽丽、于燕琴、罗莉、赵红梅、赵密密五名老师论文获区二等奖。
在淮安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学设计比赛中,杨丽丽老师的《唱脸谱》、董云老师的《紫藤萝瀑布》、高君老师的《雪》、宗林林老师的《皇帝的新装》、英昌磊老师的《台阶》、孙爱华老师的《幽径悲剧》共六篇教学设计获区一等奖。贾芸芸、李先德、罗莉、于燕琴等老师的教学设计获区二等奖。
在淮安区教研室、淮安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共同举办的“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中,淮外成学斌、高立康两位老师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
论文竞赛,为全校每一位教师展示个人教育智慧、提高个人业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淮外教学教研处副主任顾少红介绍,2012年学校近百位老师的论文获奖,无论是获奖总数还是获奖质量,在淮安区乃至全市都处于领先地位。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也有利于每一位教师在个人专业与业务上获得长足的进步,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孤馆青灯闭春寒,明月枕头梦书香。一篇篇论文正是淮外学者型师资队伍在基础教育田野中潜心研究学术的真实写照。肩负一方文化传播的使命,构筑新教育理想的乐园,在淮外这片充满教育智慧的土地上,必将孕育孩子们心灵的绿洲。
师陶杯”论文奖状
教学论文比赛奖状
教学论文比赛奖状
“六一”中小学生硬笔书法大赛奖状
“金钥匙”竞赛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