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淮安外国语学校携手名城淮安网“寻迹古淮安,我们在行动”淮安历史文化探究活动的第二次活动主题为“揭秘吴承恩与《西游记》”。5月19日上午,全国知名的《西游记》研究专家、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会长刘怀玉先生随行指导,以下是宗林林老师和淮外的学子们对刘怀玉先生的采访。
1、您在淮安外国语学校开设《西游记》选修课,作为全国知名的《西游记》研究专家,您向孩子们介绍哪些内容呢?
刘怀玉:我开课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尽量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讨论。比如介绍金箍棒的前世今生。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平时它静静地躺在海底,默默无闻。当孙悟空跑到东海龙王那里去寻宝时,它却“霞光艳艳,瑞气腾腾”。金箍棒是“千里马”,可惜东海龙王不是“伯乐”,悟空才是真正的“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写孙悟空寻找金箍棒的过程中,也隐喻着人生的深意。像这样的遇合是珍贵的,有才华的人只有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对孙悟空来说,也只有如此神奇的金箍棒堪为匹配,正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孙悟空正是依仗着这条铁棒,大闹天宫,降妖伏魔,既打出了一个令上界天仙惊心胆寒的“齐天大圣”的名头,同时,也确保了一路坎坷危机重重的取经大业顺利完成。
当然,《西游记》中有很多淮安元素。同学们可以研究《西游记》中的淮安方言、美食、名胜、西游人物的原型等等。比如研究孙悟空与淮河水神无支祁之间的关联。
2、网上说西游团队是个很完美的组合,您如何评价师徒四人?
刘怀玉:《西游记》中的师傅唐僧和玄奘很不一样,这个有点窝囊、胆小的形象已经颠覆了玄奘原来的形象。小说中的唐僧是个不称职的师傅,他不教徒弟们念经,八戒去化缘时敲着木鱼念的是“上大人孔乙己”,是过去小孩子习字的内容。《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紧箍咒,原是佛祖担心孙悟空不跟随唐僧去取经而设置。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唐僧每次念咒都是要赶走孙悟空。把唐僧的形象塑造得如此窝囊,完全是为了衬托出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身上寄托了吴承恩对天赋人权的完美想象。他死心塌地地保护唐僧取经,不仅仅因为有金箍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这样六个字——感恩、承诺、尊师。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佛祖将他压在五行山下,饿了喝铜汁,渴了喝铁球,受的是无间地狱的酷刑。是唐僧救他出来,使他重获自由。他信守诺言,答应菩萨的事情就一定做到。后来唐僧气走了悟空,当八戒激他回来前,他说要先跳到水里把身上的妖气洗掉,方可干干净净去见师傅。孙悟空是个有情有义、神通广大、热爱自由胜于一切的角色。
小说里写猪八戒食肠大,总会找借口躲到草丛里偷懒睡觉,其实猪八戒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代表。取经路上的重活、累活、脏话都由他来干。其实他是很累的,白天挑担、巡山、做杂役,晚上悉心照顾师傅,他怎么能不饿、不累呢?即使担子重,他也宁愿多挑着几担米上路。
可以说,《西游记》里的角色没有一个是不可爱的,妇孺皆知,耳熟能详。要看到作品背后的东西,还要了解它的宗教、文化、风俗历史。
3、《西游记》被改编成电影、连环画等,您如何看待《西游记》被改编、恶搞、翻拍?
刘怀玉:其实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对玄奘形象的一个颠覆,恶搞。艺术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真正有生命的东西会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留下来成为经典。那些缺少价值的会被时间慢慢淘汰。
4、六小龄童称您是他西游文化的忘年交,您能否谈谈他与淮安的渊源?
刘怀玉:六小龄童对淮安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曾说淮安是他的梦里老家,退休了就去淮安楚州,到吴承恩故居看门养老。在吴承恩诞辰500周年之际,他把几代人收藏的大量艺术品捐赠到这里。因为这里是西游文化之根,是他的精神家园。
5、今天我们因为西游文化而相聚一堂,在分别之际,您能否谈谈对同学们的期盼?
刘怀玉:吴承恩是世界一流的文学家,在我看来,他最伟大的地方是他大胆的想象力、创造力。孙悟空的千里眼、顺风耳现在的智能手机就有这样的功能。希望同学们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人应该有什么,还可以有什么。希望同学们在年轻时好好读书,像吴承恩一样把智慧用于对国家有用的事业。好好读书,大胆想象。
讲述吴承恩颅骨复原的过程
刘老讲金箍棒的前世今生
听刘怀玉先生谈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