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外:《西游记》文化寻根之旅

时间:2013-05-19 20:52 作者: 编审:

  80岁的江苏淮安人何杰熟悉并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39年前布置的一次语文作业让他至今想起来依然很是自豪。

  在讲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内容后,何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任务”,他对同学们讲:“《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明代的淮安人。但现在还有其余三个省,也在说吴承恩是他们那里的人。你们回家多留心,在二堡这一带,只要发现纸上、木头上、石头上有吴承恩的名字,哪怕就是一个吴字的,就来告诉我。”

  2013年5月19日上午,当淮安外国语学校携手名城淮安网拉开“寻迹古淮安,我们在行动”第二站——“探秘吴承恩和《西游记》”之旅时,站在吴承恩的墓前,何老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当年吴承恩墓发现的传奇过程。2011年底央视《走遍中国》栏目对这一神奇的发现过程拍摄了专集。在吴承恩墓前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祭奠仪式。全国知名的《西游记》研究专家、淮安市《西游记》研究会会长刘怀玉先生致辞,在介绍了吴承恩墓确立的四个依据之后,他说,吴承恩是世界一流的文学家,他的伟大成就在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书,大胆想象,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次活动的学生代表井誉烨在墓前表达了同学们对吴承恩的敬意和传承家乡西游文化的使命。

  已经年逾古稀的刘老一直致力于西游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在淮安外国语学校开设《西游记》选修课广受欢迎。一路上与师生们聊金箍棒的前世今生,聊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西游人物,聊《西游记》中的淮安元素。听刘老谈掌故,一路笑语不断。

  在吴承恩故居,行至射阳簃,面对吴承恩的塑像,刘老介绍,当年吴承恩的头颅骨被送到北京,经由复原北京猿人头像的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等鉴定,并复制出了吴承恩的头像,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生前的相貌。他带着同学们欣赏了吴承恩为他父亲撰写并篆刻上石碑的墓志铭拓片的照片,以及他为沈坤父母撰写的墓志铭。“吴承恩多才多艺,诗文俱佳。只是《西游记》太有名了,掩盖了他作为诗人的光芒。”在欣赏吴承恩写给沫湖先生的诗时,刘老如是感慨。

  这座典型江淮风格的明代庭院式民居,清幽而古朴。同学们自由参观了“美猴王世家陈列馆”、“悟园”、“小尘世”、“石破天惊”等景点。记录廊柱上的楹联,拍下六小龄童的道具,听导游讲解吴承恩一生的坎坷遭际,在三王石前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前,名城淮安网文化版祁宏老师说:“在古城淮安,不经意间就会遇见一段历史,一块文物。六小龄童曾说,退休了就去淮安楚州,到吴承恩故居看门养老。他说这里的资源远远没有开发好,希望同学们能以传承西游文化为使命,保护家乡的文物,弘扬古城淮安的历史文化。”


相聚在吴承恩故居前

何老讲述吴承恩墓的发现过程

射阳簃中谈掌故

遥祭吴承恩


上一篇:淮外: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
下一篇:淮外:以考促学,提升业务素质,加强专业成长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