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深度融合,近日,淮安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成就杯”骨干教师智慧课堂暨AI技术使用展示课活动。学校部分行政领导及各学科备课组长领衔执教,以AI技术创新应用为支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借助《智慧课堂评价表》量化评估,为未来课堂新样态构建提供了鲜活范本。
主题化项目引领,课堂绽放多元精彩
活动中,多位领导与骨干教师带来了各具特色的主题化、项目化课堂。张明根副校长的化学课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平板共享实验数据,在质疑验证中自主建构知识;耿康副校长的历史课聚焦“秦统一中国的原因与措施”,让学生在合作论证中深化对国家统一的认知;李文婷副校长以“秋”为切入点开展作文指导,引导各小组合作品析、创意构思,抒发独特感悟;夏培权主任的数学课上,思维碰撞间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跨越;史学冬主任的道法课以“共圆中国梦”为主题,通过小组项目学习将宏大主题转化为学生的责任担当。
AI赋能合作探究,课堂焕发内生活力
小组合作探究成为本次展示课的主旋律。学生们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分工协作、研讨交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AI技术化身“超级助教”,为合作学习提供精准资源支持与高效互动保障。课堂上,“大声讨论、大胆质疑、大方展示、大气应对”的“四大气质”在学生身上充分彰显,思想的火花在小组互动中持续迸发。
结构化设计+过程性评价,筑牢合作实效根基
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与效度,活动紧扣大单元设计与项目化学习落地,每个合作任务均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借助平板等工具实现成果即时展示与实时互评。课程尾声,授课教师对各小组表现精准点评;听课教师依据《智慧课堂评价表》指标,客观公正开展课堂评分。活动结束后,学校还组织专题研讨评课会,凝聚教学改进共识。
此次活动是淮安外国语学校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与AI技术深度融合,加速课堂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型,全力打造兼具思维深度、情感温度与技术厚度的未来课堂,为培养具备卓越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赋能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