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服是一套服装吗?是一套生命系统。”
“航天员训练是在密闭的空间里,还是在其他空间里举行的?水下,因为航天服很重。”
“北斗,民用是怎么做的?我们用‘二代导航’,叫转发式卫星,我们把每一个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全部开发成定位功能。”
2017年3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科普与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马润民做客温州翔宇中学风云讲坛,青云学子计划秘书长张治齐,副秘书长成吉斯、叶飞云,原秘书长李玉生,以及翔宇温州总校各学部教师代表出席活动。翔宇中学初中部校长戚成林主持报告会。
马润民博士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教师出身,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很多年,一直从事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后来到国外做了三年中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回国以后,响应国家的号召“让科研与科普并重”,致力于把科学院这种的前沿技术以教育的方式来传播出去,主要从事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工作。
以科学教育为核心词,马润民博士向我们介绍了科学教学的前沿理论以及发展前景:
分享一:对“创客”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解,中国应该怎么做科学教育,应该走那条路。中国做“创造教育”是有根源的。他希望创客教育的高峰论坛放到翔宇学校,从而引入世界各国的创客课程、装备、成果分享交流。
以学科为出发点的创客教育,最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是基于美国学生基础学科很弱,动手能力比较强,而中国学生,背记的能力强,动手能力弱,中国人推崇这一块的时候,以课程为改革的动手能力的引入,跨学科知识载入体系下的创造、创客,于是有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于是取了名字叫“创客”,延伸到教育就叫“创客教育”,并且扩大了范围,把“艺术”与“文化”也加进去。对于中国来讲,不宜叫“创客”,也不能叫“创客教育”,因为“创客”这个词范围比较广泛,创客教育只有一定层次基础上才叫创客教育,而我们中国的学生基本上缺乏的是这种基础的能力,所以专家经过研讨认为课标中提“创造教育”较为妥。以引导的方式去做,用科学的思维去做。
中国科学院有三个大学,第一个叫中国科技大学,第二个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还有一个上海市科技大学,这个大学很牛,成立之初就获得5000个硕士博士生招生指标。有一个共同点是培养模式创新,突出动手能力与科学实验。中国科学院大学完全是综合能力的选拔,不必通过考试,学习突出注重动手能力与思维模式。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选拔人才,让学生通过大赛走进大学。
中国做“创造教育”是有根源的,从孔子的,孟子的思想开始,我们中国其实很早就提出教育改革的模式,其实现在只是背景所限,目前家长,或者社会上急于取得成绩所限,没有从那边走,但我们从中发现一个很大问题:今年大学生找工作非常难,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给我们工作单位的要求不相适。
分享二:为什么要关注科学教育,怎么与中考、高考相连接?自主招生最大的一个方向:他们对创造教育的需求,对科学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希望翔宇中学的老师在学生中高考中,把科学教育植入进去,让学生有更多创新,更多的选拔。
外国大学在招收中国学生的时候,会给什么样的学生奖学金呢?看什么呢,绝对不会看成绩,第一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之一就是有没有发过文章,做过研究;其中之二就是看你有没成果,看的是你的专利,或者是你自己的创造性。如果你有孩子,你有学生,那么这样去引导他。
国内的高考,包括特招,自主招生最大的一个方向:他们对创造教育的需求,对科学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人把此作为升大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中国研究生招生,其中大部分是推荐免试的,这也是未来重要的途径——本科成绩,占全校的5%,现在许多二本学校都有推荐免试资格。把科学教育变成一个自主招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分享三:坚持我们科学教育核心素养:分享与表达,把翔宇中学变成温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基地。今天我发现翔宇中学课堂教学一个很好亮点是:分享。翔宇博物馆这么好,偏向于科学教育。
我来到翔宇中学非常震撼!有五个博物馆,特别好。中国科学院有五个所,我们都对外开放,其实也跟博物馆一样,但没有博物馆这么好,偏向于科学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中国正在往这方面发展。可能有很多老师不理解,这未来绝对的一个大方向,我还建议建比如化石啊、太空探索啊之类的博物馆,这种教学不光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不管是创客教育也好,创造教育也好,核心三层理念:第一层是兴趣体验,第二层是理解和创造,第三层是提升、升华。那么体验这一块翔宇中学已经非常好了。变成温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基地,我希望更多的中科院专家跟大家分享。
科学的思维应该植入未来的教学当中去,有一点错误都不行,科学是严谨的,如果把这些知识传给我们学生,通过实践形式,今天上午听了青云班一堂课,我有一个感触:学生表达能力很强,让学生去表达,去讲。老师用的是引导的方式。这跟国外的教学方式一致:突出表达能力与体育。
讲述自己孩子在美国念小学是生活场景:美国小学生书包里从来不带书,一个盒饭,一个是水果。每天9点到10点半全都在操场待着,然后吃中午饭,才学了一会儿,思考一会儿,然后到2点以后又在操场上待到3点半放学。老师给孩子布置很多的作业,其中有分享与表达。
今天我发现翔宇中学课堂教学一个很好亮点是:分享。分享和培养起关键作用,不是老师能力和水平,而是方法,老师再有水平,能把所有学生都带好吗?不可能。但发现一个学生有优点,去表达出来,这个学生肯定很强,这就是我们科学教育核心素养:分享与表达。
翔宇比较注重体育,有跑操啊,大课间体育锻炼啊,更多体育锻炼。这个很好,有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敏捷的思维,希望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引导好学生,把研究当做方法去做。科学不是一个一个技术,科学是一种思维。有科学兴趣,到科学思维,再到科学意识。
好学生是引导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你不是他们的家长,你只是一种方法的引导,这就是科学的教育,这是我个人对科学的理解。
分享四:让资源动起来,做课题,做课程,做“教与研”的教师。
关于科学教育的方法探讨和建议,我建议各位老师和中科院一起做课题研究,利用博物馆资源,向科技局、科协方面申报国家课题,为未来科学教育改革做点贡献。让资源动起来,让我们的蝴蝶备课室、备课备课室变成一个课题,让相关专业的老师参与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制作课程,然后把这些课程,向翔宇学校,甚至向全国学校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