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目标就是:给祖国一个碧水蓝天。”
2018年9月4日晚上八点,温州翔宇中学瓯江书院与同馨嘉园灯火明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五位学生代表在三位教师的带领下,分成三组,与翔宇学子面对面,开展零距离对话。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卉参与当晚两校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
当日下午,“培育青年环境素养、携手共建美丽中国”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翔宇教育集团共建项目启动仪式在温州翔宇中学举行,北大学生代表同行。
在北大学习与工作六年的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刘牧时表示,他在飞往温州的飞机上,就期待着由于认知的差距与差异所产生的一种思想火花。
激动?惊喜?震动?有朋自北方来不亦乐乎,对于北大学生的到来,翔宇学子内心掀起不小的涟漪。
瓯江书院大厅。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卉,学生程振;温州翔宇中学高一新生代表。北大学生设计了破冰环节:识图说名,了解北大。
“我去过北大,但没有导游。”随着翔宇学子手里的明信片渐渐地多起了,他们对北大的好奇心大增,对话不再拘谨,场面温馨祥和。不时地传来刘卉书记爽朗的笑声。
只见程振同学手里拿着一摞北大校园景物明信片,让围坐在一起的翔宇学子举手抢答说出其中的景物名称,说中了就把该张明信片作为礼品相送。
一位男生第一个猜中是“图书馆”,高兴地接过北大同学递上的明信片。
第二张出示的是北大的南门,举手的同学猜是北门,这下把刘卉书记逗乐了,鉴于现场大部分没去过北大校园,便耐心解释,北大有东西南三个门,偏就没北门。
第三张的博雅塔,极少同学猜对,周振同学介绍道:“建筑,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旁的博雅塔。”
瓯江书院侧厅。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刘牧时,学生吴凯;温州翔宇中学高二学生代表。
“学弟学妹”与“学长”之间,场面更加热烈。只见一枚枚精美书签,被提问者获取。不知不觉中翔宇学子对北大学生以“学长”相称呼,彼此之间拉近了些许距离。
“学长,高中期间您是怎样安排作息时间的?”
“学长,你好,中学阶段你是什么时候把目标确定为北大的?”
“学长,你好,新高考背景下,自主招生越来越重要了,裸分考取北大变得很难,请问如何做才能在自主招生中胜出呢?”
一个个问题抛来,两位北大学长口若悬河,凭着自己才学应答自如,在“学弟学妹”面前秀了一把自己的学识与口才。
“你要问我,在北大学到了什么?大学让我有了丰富的知识、做人的原则以及宏大的目标。说白了就是家国情怀。作为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的目标就是:给祖国一个碧水蓝天。真的,就是这个,没有别的。”
“获得三位一体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竞赛——必须是省级以上获奖的,第二个北大的暑期夏令营,这个相对难度低一点。”
“三位一体是锦上添花,它不是雪中送炭,首先是‘锦’,你要有‘锦’,你一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成绩。”
“我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考北大,有一个慢慢逐步坚定的过程,一开始我也是普通班的学生。后来,我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馨嘉园沙龙区。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两位老师与两位学生:周丽玮、徐茂冲;温州翔宇中学初三学生代表。
“北大在北京,我在浙江,看上去很远的样子,如果要争取到那里读书的话,老师您告诉我现在该怎么做?”在北大硕士生周丽玮的鼓励下,现场渐渐有同学举手提问。
“同学,试着问自己,自己喜欢哪些科目,北大要突出历史学科。”“学长”徐茂冲结合自己中学经历回复。
时针已晚上十点二十分,对话接近尾声。
时有终,而意无穷,对话让北大学生更加坚定了“给祖国一个碧水蓝天”的宏大目标,对话也给翔宇学子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卉参与对话活动

北大学生程振与翔宇中学高一新生对话

对话场景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常务副书记刘牧时(右一),北大学生吴凯(右二)

温州翔宇中学高二学生代表

对话场景

北大硕士生周丽玮主持对话

北大学生徐茂冲“对话”中

温州翔宇中学初三学生代表发问

对话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