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周末星期五,瓯江书院共读时。2018年9月7日晚,翔宇人迎来了本学期月读会第一辑活动,翔宇爱阅读吹响集结号,“每个月共读一本书”成为现实。
活动发起人、瓯江书院负责人叶玉林表示,月读会“月”字,隐含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所倡导的“阅读·悦读·越读”的含义。
当晚,月读会活动由程俊超老师主持,分四个环节:
自我介绍拉近了彼此。大家自我介绍时无意间流露出参加月读会活动的初衷,“光买书不看书,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一群人走得更远。”“古色古香,环境蛮好。”“渴望跟着一群爱读书的人在一起。”“让爱读书的人愈来愈多。”“加入团队会读更多的书,倒逼自己看书。”“人生何为贵,闭门读我书。”“理科生有一点文艺的心。”
叶玉林主讲《阅读,人生开放的路劲》,认为阅读有两个意义:带来愉悦感;变成生活的场景。结合《何为良好的生活》(陈嘉映著)与《人之镜》(邓晓芒著),阐述在当今社会中,只要愿意读,你可以读到最好的书。读书,打开生命的通道。
分享读书故事,读书使人变得优雅。“地上一个我,在牵着天上一个我。读书的力量推动自己去走。原来装电视的地方装上了书架,大致家里能装上书架的地儿都装上书架,读书变成唾手可得的事情。”读书让自己成为一种习惯,程俊超老师分享的家庭共读故事让大家感动。
“小学时候,我交作业,忽然作业本‘周俞伸’的名字,‘俞’变成了‘偷’,‘伸’变成‘生’;我大一点的时候,别人又把我的名字变成‘余’‘雨’‘声’,再后来我就从《说文解字》里得到了答案,原来父母给我取这个‘俞伸’名字里含有‘悠闲’‘表达困难的样子’的意思。现在我很喜欢买书,看书特别慢的样子。”周俞伸老师爱阅读的故事很新奇。
与会成员现场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有的读书让自己入迷,成为书痴;有的通过借书的故事,描述自己读书使自己有归宿感;有的走过了从不爱看书到爱读书的心路历程。
“看书后,再看世界,这种感觉好。”
提出读书构想,明确共读一本书。程俊超老师拟推出:第一次共读的书籍是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叶玉林老师推介傅国涌的《新学记》作为下一次备选。两位老师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响应。自此,翔宇瓯江书院月读会活动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