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的艺术

时间:2020-09-18 12:26 作者:H.H.克林纳德 编审:

  与人交往时,空间距离的疏密远近要看交际对象的生疏熟识.双方互相认识,又是亲朋好友,可以近些,挨在一起,以至拍肩、碰肘、抚摸 、拥抱、依偎等都没有什么关系,有时反而能促进关系的密切。如朋友之间一时有了什么隔阂,倘若一方在交往中主动靠近对方,给人的信号无疑是想求得谅解和改善关系。与不熟识的人交往时,距离宜远些,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但也不宜太远,太远了,给对方以冷漠之感。

  一般说来,重要的、严肃的内容宜坐下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日常生活小事、零碎的事务,交谈时的空间距离可近些,也不一定面对面,倘若有一定机密内容非常严肃,如需要严厉地批评一个人或一些人,宜保持一定的距离,且以面对面为好;内容是请教、恳求于别人的,特别是对象是长于自己的老师、专家、长辈、领导等,要尽量靠近点,最好站在被请教者的旁边,以表示迫切和诚恳。
  交往时空间距离和远近还得看其性别而定。同性之间如女生之间的交谈距离不宜太远,不过,男生之间如靠得太近给人感觉还是有点不和谐。毫无疑问,异性之间的交往距离,就更得好好把握了。互相熟悉并经常在一起的男女,交往的最佳空间距离为一点五米左右,即使交往内容带有机密性,也不宜交头接耳;互不认识,年龄相仿的男女初次交往,距离就得更远些,倘若女方一交往就主动靠近男方,有可能被视为“轻佻”,而男方一接触就不断地靠近女方,女方会感到很不自在。与内向的人打交道,空间距离可稍远些,因为内向的人大都有一定的防范心理,他们对近体空间的独立性特别看重,太近,便认为你侵犯了他的独立性,他会感到不大自在。与外向的人打交道,距离可稍近些,倘谈话投机,兴趣爱好又有所相同,挨得很近,甚至碰触一下也没关系。与外向的人交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尽量离他近点,而与性格内向的人交谈,则应把精力集中在于讲,拉开一定的距离。
  了解人性,把握与人交往的艺术!这不是恭维,这是为人!与人交往有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我们要像遭遇不幸时那般地拿出勇气来,大胆去把握一切,同时还要能自我欣赏,要能将所厌恶的东西统统塞在口中,然后硬吞下去。

  第二个原则:“改善”对方。譬如说,可利用对对方的赞美而使他自我陶醉;或者是抓住他某些优点或“有趣的”特质,逐步将他所有的美德挖掘出来。

  第三项原则:是自我催眠。与人交往时,两眼紧盯着对方,就像盯着门把一样,一直到你的快乐或威胁感消失为止。然后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对一切置若罔闻,纹丝不动。这是个家庭处方,最适用于夫妻或亲人之间;经人多方试验的结果,认为是绝对有效的法宝,但尚未受到用科学化的方法来整理并列出公式。尼采曾给它起了一个最合适的名字——那便是忍耐。
  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与人交往,正确的做法先得穿戴整齐,好赢得别人的青睐与尊敬,如此才能在社会立足:也就是说,我们混入一群伪装自己的人群中,和那些小心翼翼的化妆舞会宾客一样,祛除了一切不光是由于我们的“着装“所引起的好奇。
  当然,你还可用其他的手段或方法与人接近。好比一个人抓住了那个鬼,却无法扣紧不放,那一定会把自己吓坏了。鬼可以从紧锁的门穿过,或在灯光熄灭后出现,或在人死之后显灵,而后者是极优之人死后所玩弄的技巧。
  如果我们肯于把自己欣赏的目光从那些近似海市蜃楼般的“星系”中收回来,看看你身边这些你从来不曾欣赏过的人,你会发现,他们虽不如明星、大款那般被传媒“炒”得火爆,但他们却仍然认认真真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真诚地与人打着交道。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同情、关切、微笑和互相帮助都是朴实而真切的。这些人就生活在你的周围,他们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他们在你失败受挫时安慰你、帮助你;在你成功高兴时会鼓励你、赞美你;下雨时,他们会拉你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刮风了,他们会为你披上一件御寒的风衣。这些人才是你真正应该欣赏的人。
  或许他们身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烦恼时也会喊一喊、骂一骂,他们在背后也要议论别人的优点和缺陷,他们也喝酒、抽烟、打麻将,也有七情六欲。社会有多复杂,他们就有多复杂。但这些“恶习”谁能保证自己身上就没有呢?真正懂得交际艺术的人,是知道怎样用欣赏的目光把一堆粗树根变成艺术品,明白善意的批评也许会使恶魔变成美丽的天使。善于理智欣赏别人的人,他总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和谐又充满人情味的人际环境。学会欣赏别人,会帮你成功。
  在这日益物质化的年代,人们更需要从内心深处渴望得到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爱,用你的真诚去获得朋友的信任,你才能有真正的朋友。我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最可爱的人是心地单纯的人,谁也比不上他们。多交朋友不是靠头脑灵活,而是靠心地善良,单纯,性格热情,坦率,真诚”。因此,多一个朋友你将多了一份鼓励、多一份支持,你才会扬起辉煌的生命之帆,助你达到成功的彼岸。
  我们与人相处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
 


上一篇:赶走“开学综合症”你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上帝偏爱奔跑者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