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飘香的季节,学校又一次“聚焦课堂”。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高二年级“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对来访教育代表团开设的观摩课,金秋十月,多类型的课堂研究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许多教师走进了别人的课堂,走进了不同学科的课堂。感到十分高兴的是,这种真实的、经常性的课堂教学研讨,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一种制度性行为,成为教师相互学习,在实践中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也和许多同事一样,一有时间,就搬张凳子,走进课堂,全面地观摩老师的职业资质和教学情况,认真地观察孩子们课堂学习的品质和学习状态。感到十分欣喜的是,许多新课程的理念已悄然融入了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过程,我校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我校长期倡导的课堂教学“三注重”原则(注重课堂情感、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许多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当然,在众多的课堂观摩、课堂调研中,仍然可以发现,一些教师的职业品质急需修炼,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急需提高,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仍然十分传统。教师中心、课本中心,甚至讲义中心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真实研讨,勇于反省,无论是教师的个人职业品质,还是群体的教学水平,必将进入一个品质、品位的层面。
作为校长,我每次走进课堂,不仅关注着知识教学过程的品质和效率。我还极为关注着课堂内的很多“细节”。十分高兴地看到,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些极为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用智慧的思想,在教室内让墙壁发出了“引导”、“励志”的声音,他们用教育的敏感和职业的精心,让黑板报成为了学生作品的园地,形成了“主题讨论”的专栏。我还十分高兴地看到,有一些优秀班主任用他们的教育意识,用他们勤观察、勤动手、勤动嘴的行为,引导学生,使教室成为十分洁净、设施良好的学习家园,墙面、地面、窗面、门卫、设施一尘不染,走进这样的教室,我由衷地感叹,何谓素质教育,一个优秀教师,一个优秀班主任,往往是这样,一开口,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素质教育就开始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播洒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春风化雨,绵绵不绝的引导,于一件件小事,于一个一个细节,播下了爱学习、爱劳动、讲卫生、讲文明的人生品质。在我看来,一个班主任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平常的人,更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一个50个孩子每天在仰慕、每天在仿效的活的人生标杆。走进一些教室,在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班主任源于内心的人文光辉。我记得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说过“道德中最伟大的秘密在于爱”。我看到,有的教室黑板上有班主任的温馨提醒:“近期早晚气温差异较大,请同学们注意保暖”,我还看到,“今天窗子通风值日生×××”……我想,当我们的老师在用心呵护着孩子们的健康,关注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时,学生内心的情感怎能不如潮水般汹涌,并在这些生活细节的教育中滋生一种“关爱他人”的情怀……
当我静下心来,我逐渐有了一个想法,课堂真的可以很大很大,三尺讲台可以海纳天文地理。可以这样说,我们都有了这样的共识,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堂教学。当我们在努力探索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时,我们是否应该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范围决非仅是知识教学与知识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必须认识,课堂内的许多许多细节也是教与学的重要方面。
参加很多年级或者学科的会议,我们可以不断地听到“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的阐述。我更想提醒的是,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十分朴素的追求:即我们的教育要使每一个孩子,清晰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奠定一种语言与行为的习惯,懂得尊重他人与恪守公民应该遵循的社会秩序,具有创新与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当我们以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走进课堂,我们确实应该以职业的眼睛,以关爱的情怀,从素质教育的视野出发,认真地观察、细心地关注、极为努力地优化以下十个课堂细节:
1、关注教室内的文化布置
可以这样说,已没有教室没有文化布置。但我想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①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布置?花花绿绿的装饰就是我们追求的教室文化吗?
②文化布置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班主任对每一个专栏的内容、黑板报主题、墙上的每一句话都深思熟虑了吗?
③孩子们参与这些文化布置了吗?孩子们知道这些主题和认同这些理念了吗?
2、关注教室内设施的情况
现代化的教室内有了空调、电扇、电视机、多媒体设备、投影机、实物投影仪等等诸多设备,每天在使用,这些设备今天运行正常吗?如投影仪仍然明亮吗?门、窗五金件损坏否?教室门开门时声音大吗?
3、关注可能影响孩子们健康的因素
教室的门、窗常开吗?通风情况如何?有的学生身材特别高(或个子特矮),他(她)的课桌椅是否合适?空调的过滤网本学期洗过了吗?悬挂在上方的电扇固定栓松动否?教室内灯光合适吗?黑板反光的问题解决了吗?
4、关注学生们正在阅读的书籍
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书籍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现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书籍、报刊多如牛毛,良莠混杂,关注学生的阅读,及时地予以指导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极为重要的教育工作。
5、关注孩子们课堂表达的意识、勇气、语言表达的品质水平
我关注到,我校美国AP课程班学术总监Steven制订的对学生的评价中有这样几条:……口头、书面表达有信心,……口头表达清晰。
是否可以这样说,驾驭本民族语言与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素养,无论是从思维训练还是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表达能力都是不容置疑的重要能力,倘若我们确认这一点,那培养孩子们表达的意识、勇气、自信、能力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6、关注孩子们课堂笔记的习惯与笔记的水平
我们的孩子有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他们是如何做课堂笔记的?是速记员式的呢还是有重点、有条理、有疑点地记载,这些既关系着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关系着学生课后复习的效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实验结果表明:甲组成绩最好,乙组其次,丙组最差。
7、关注孩子们的服装与发型
孩子们的服装和发型是孩子们内在素质、价值追求、思想状况的外在表现。优秀的班主任无时不关注着孩子的服装与发型,通过观察,通过班主任即时的引导,这个班级必然呈现蓬勃的朝气。服装与发型直接反映着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如果孩子将心思用在外在的虚荣上,这个孩子在学习上必然钻研不深、表现浮躁。
我们许多班级的孩子习惯于穿统一的校服,他们以穿上校服为荣,以班集体为荣,整洁、整体、整齐,使一个班级也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8、关注孩子们课桌上的杂物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学生课桌上摆放了哪些物品和书籍,是如何摆放的?课桌内呢?
很多时候,一个会整理自己东西的人也会整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有条理地规划并高效实施,而一个杂乱无章的学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课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籍,课桌里塞满了讲义和垃圾,桌子旁边的地上甚至还放满了包和塑料袋,当老师要求找一份讲义时,他会翻遍所有的地方也没有头绪。学会整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我们要教会学生整理东西时学会分类,规划好摆放的位置。这些生活的小细节对孩子的成长却非常重要。可以下结论,课桌内放满了零食、小饰品的学生,他的兴奋点已在学习之外。
9、关注孩子们书籍、笔记本上的“座右铭”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座右铭”,他的座右铭是否积极?“座右铭”是否经常更换?“座右铭”对他是不是产生实际的效果?需要我们去关注。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于座右铭是这样解释的:古人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自警的铭文,泛指用以自励、自警的格言。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不要常立志,要立长志,座右铭主要作用是让孩子们经常激励和警示自己。
走进一些教室,可以看到“自强不息身方健,心底无私天地宽”、“ 记住,永不放弃”、“相信自己,我必成功”等等,仔细观察有些孩子桌边、书上、本上的“座右铭”,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斗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10、关注教室内洁净的水平
走进很多的教室,我都能感受到“五面光”的卫生要求在天一学生中的认可度,我们很多的班主任带领着学生从小的生活习惯做起。墙面、地面、门窗、黑板、桌面、天花板等每个角落都非常洁净,学生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更可贵的是,这种习惯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
走进教室,除了关注课堂教学本身,我们还必须关注影响课堂效率的支持环境(包括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等),这样的课堂观察才更真实、更全面、更有效。(沈茂德)
作者简介:
沈茂德,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首届“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为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