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与教书匠(13期)

时间:2020-09-18 15:53 作者:编辑部 编审:


教育家与教书匠

2002年12月总第13期

 

  一、背景导航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教育家和教书匠》一文中将“教育家”与“教书匠”作了对比,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的教育家的期望。
  对于朱教授的话,有人提出种种的疑问,产生了不小的争论。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十一月份的“青年教师沙龙”曾围绕这个话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本期“沙龙”版,也以此为话题,让参与者的思维在激烈的碰撞中,迸发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二、媒体链接
  ★“教育在线”(www.eduol.com.cn)朱永新先生题为“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主题贴: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10年乃至一辈子;有一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相比,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尽管我们有时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毕竟大部分是有心栽花花自成,无心插柳柳无荫,这个基本规律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成功建立在不可捉摸的侥幸和偶然上。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实事求是讲,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包括评选出的许多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都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时,往往是看他发表的论著多少,而实际上很少探究他独特的一面,我认为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有删节)

三、思维碰撞
  翔宇教育集团教师围绕该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位特级教师告诉我: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成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一位教育专家告诉我: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我不想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我希望在教育中享受生命,在教育中实现自我。我的心愿是:做一个特立而不独行的学者型语文教师,记住学生,并让学生乃至家长记住。
  我告诉自己:我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我提醒自己:读书、思考、写作是“经师”和“人师”、“庸师”和“高师”之间的三个阶梯。——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写作造就“名气”。   (宝应中学  袁卫星)

  ★“庖丁解牛”的典故很多人耳熟能详。那个厨师技艺真是高超。不管它是黄牛、水牛,也不管它是温顺之牛、暴躁之牛,一概只须操刀舞动几下,便骨肉分离。凭他的水平和能力倘在现在评为“解 牛家”应是当之无愧。其实在他“宰”第一头牛时,竟折腾了半天,弄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换了三、四把刀,也未宰好。按照此等技艺,恐怕连“宰牛匠”的资格也不够。但他 始终坚持研究与剖解牛的内部结构,理解与把握宰牛的一般规律,即一直在专心地“解”牛,而不是一味的“宰”牛,所以他最终成了“解牛家”而非“宰牛匠”。
  由此联想到“教育家”与“教书匠”。很多教育家就是从教书匠脱颖而出的,而也有很多教书匠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却难以超凡脱“匠”,登上“教育家”之堂。这其中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我想这“家”与“匠”的距离就在这“解”与“宰”上。
  教育家着眼于“解”。他们“解”书,目有全书,重在对知识系统的理解与把握;他们“解”人,目有全人,着力解开人的成长的密码,用一颗心去“解”开另一颗心。他们善于解开阻碍青少年成长的种种束缚,为青少年能力、个性的发展松绑、解难。
  教育家塑造的是“主人”。
  教书匠很多时候着眼于“宰”。他们“宰”书,绞尽脑汁,把知识往深处挖,往绝处掘。结果把知识系统“宰”得支离破碎,毫无“体统”。为了眼中的分数,他们寡情少爱,不惜“宰”人。
  用多根无形的绳索把学生手脚、思维捆绑得严严实实,使其成为任师“宰割”的“听话学生”。
  可想而知,教育家的一个“解”字成就了多少“大略雄才”,教书匠一个“宰”字扼杀了多少“学子英才”。 (淮安外国语学校  杨成衍)

  ★教学本是一件持久、细致的工作,既掺合着自己喜怒哀乐,也时刻接受着别人的评估和检阅。也许我们会因一次疏忽与荣誉失之交臂,因为大胆的探索必定有走弯路的危险,一时未必尽善尽美,但我们不应该因“教书匠”的称呼而自惭形秽,也不应该 因得不到“教育家”的美誉而寂寞难奈。小鸟在飞翔中享受生命的自由,教师在奋斗中收获劳动的喜悦,只要在心中坚信自己能 成为教育家,我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宝应中学  孙涛)

  ★其一,对于教师, 我以为首先要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人”是一个如此多姿多彩的类别,而用“教育家”和“教书匠”这两个概念组成的集合去涵盖所有的教师,恐怕就以偏概全了。我想“人中的教师”或“教师中的人”应该是我们考察教师群体或个体的基础,首先要把教师理解成是“人”,他们有自己对生活对文化的理解,他们也有权利享受自己所信奉的为人的快乐,对此,是不能用一两个标准去要求或规定的,我想这就体现人文精神,人本主义。
  其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总是要趋利的,教师大概也不会例外,因为现实中生存是第一位的,这样就要牵扯到一个名和利的问题。感觉上,教育家侧重在求名上;而教书匠侧重在求利上。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是,求名也好,求利也好,但教书育人要无愧于良心,只要对得起那学生和社会就行了。
  最后,用《易经》里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意向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家”也好,“匠”也好,“君子”应该是我们人生的追求的境界,而“君子”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他要永远的“自强不息”。 (宝应中学  陈定春)

  ★教育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教育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专门知识的支撑;它又是一门艺术,教者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无不需要独运匠心,独具神韵。如此说来,想当一名教书匠也确非易事,何况学生情况千变万化,教育形势日新月异呢?今天变换一种教法,明天精心组织一次活动……与天真活泼的孩子在一起,教师每天都应该充满朝气和活力。心如死水是做不了教师的。一个不断思考、革新的教书匠成不了教育家又有何妨? (宝应实验小学  何为)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随着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老师仅凭匠工之技施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悲剧。教育被与普通的职业等同起来,淡化了教育的艺术功能。殊不知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头脑、有感情、有思想,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的那些匠工之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他们更希望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行心灵的沟通。教师必须是精通教学艺术的教育家。 (宝应实验小学  杨乃国)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为人师者,人之表率,更应当有点思想,有点梦想,有点理想。有人瞧不起教书匠,更有不少教师不愿意听到这个说法。这都是腐朽的思想在作怪。谁看过天生的教育家了?“匠”怎么啦?“匠”也是可以升级为“家”的嘛。
  纵然是一辈子也成不了“家”,又有何憾呢?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重要的不是羡慕别人,而是做起来,不停地做下去。
  实现理想的进程是艰难的,但为了实现理想所做的每一个细小的工作都应该是快乐而有意义的。
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师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形成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只有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摸索,去关注,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用成功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发现成功的学习方法,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灵魂。
  所以,教师的全部工作应该是三件事:处处真心,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时时热心,启迪学生培养独立的创新精神;事事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淮安外国语学校  林以广)

四、倾听回声

沙龙版征集话题及稿件启事

  一地春色,要等东风去唤醒;一畦葱郁,要靠大家来浇灌。“沙龙版”真诚邀请广大读者参与设计以后各期讨论的话题,并提供稿件。
  话题要求:1、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2、适合师生共同参与。3、具有针对性,能对师生有所启发。4、提供话题的同时,对话题的来源、意义或可能引发的思考作简要说明。
  稿件要求:紧扣话题,各抒己见,字数不限。

附:下一期沙龙版话题:理想的考试
  话题说明:老师说,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学生说,考试,想要爱你不容易。考试是一只尴尬的老虎:教师骑虎难下,学生谈虎色变。那么,要不要考试?考试是否真成了素质教育的拦路虎?如果不是,那么理想的考试是什么呢?正如“教是为了不教”,考试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不考。在没能找到更好的测试方式前,教师应该对考试加大研究,学生也应该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一篇:怎样做一个理想的教师(第十一期五版)
下一篇:理想的考试(17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