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192期三版

时间:2025-01-17 12:06 作者:编辑部 编审:向宇

寻找另一种教育

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既是探索者,亦是思考者。从拒绝“内卷”的坚持,到对自然生态的反思,再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自我认同的探索。教育,作为成长的引路人,更是一门关于“慢”与“漫”的艺术,它教会我们以耐心等待花开,以温润滋养心灵。在这片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天地里,让我们一同聆听内心的声音,觉悟教育的无限魅力。


3版2.jpg

 

【成长】

 

非“卷”之旅

温州翔宇初中 周杨翔

在翔宇度过的三年时光,对我而言,既非转瞬即逝,亦不显得冗长乏味。耳边常回响着同事们略带玩笑的评价——“周老师,你可真是太‘卷’了!”就连未曾共事过的同仁,也会偶尔传来“周老师,听说你很卷”的话语,这让我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无奈。我所期盼的,是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哪怕只是一句温馨的“你成长了”。

自2021年起,“卷”这个字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而我,如同一只小舟,不经意间被卷入这股“卷”的潮流。提到“卷”,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放弃思考、放弃选择,将自己完全交给环境。而“内卷”,更是被视为一种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一种令人叹息的社会现象。我深知,自己与这样的状态格格不入,更不会主动陷入“内卷”的漩涡。从儿时起,我便是个坚持自我、勇于选择的人,无论是儿时对电子琴的热爱,高中时毅然选择理科,还是大学时自主择校的决心,都释放了独立与自主。

至于同事们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或许是因为我刚到翔宇的第一年,所带的班级就在语文成绩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且三年来一直保持稳定。但这样的成绩,是班级学生优秀素质和团队合作的共同结果,我只是顺势引导,借助大家的智慧,点亮了知识的明灯。而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为学生解答疑惑,或者傍晚才离开学校,这仅仅源于我深重的责任感,以及对每位学生的不放弃。我清楚,这样的付出,并非为了与他人暗中竞争,也不是为了提升那几分的成绩,而是源于内心对教育的热爱与纯粹。

我始终认为,自己并非一位完美的语文教师,仍在成长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尽管我热爱班级管理,享受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刻,但在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上,我仍感不足。与众多优秀的青年教师相比,我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我不热衷于参加各类比赛,也不常沉浸在文学经典的阅读中,但我明白,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闲暇之余,我更愿意在穿搭、化妆、观展、看电影、唱歌等多元化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因为我相信,只有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热爱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90后常被贴上‘躺平’的标签,但他们内心其实比谁都渴望进步。”作为90后,我也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将生活的主动权轻易交给外界。我坚信,真正的好生活应由自己去创造,而不是被动地卷入“卷”的漩涡。我更愿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探索世界、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更加从容、洒脱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与机遇,用实际行动诠释成长的真正含义。

 

【人间】

 

河殇

温州翔宇初中 庞金连

那时的河流,清澈清凉,透着绿意。

水下的世界非常神秘。各样的水草蔓延着,随着水流,它们跳着婀娜的舞姿,让人神往;又像一只只面目狰狞的乌贼,张牙舞爪的,伸展着诡异的触角,让人害怕。当我们赤裸着身体游过,它们就用那带着锯齿的手多情地挠向我们,随即就会冒出一些红疙瘩。

水草仿佛是茂盛的地下森林,各式的鱼就穿梭其中,有鲫鱼、鲤鱼、泥鳅和鳝鱼,还有凶猛的黑鱼,它们像各式鸟儿一样在森林中自由地飞翔。

茂盛的水草和肥美的鱼儿发出一种混合香味,在河的两岸弥漫。人们盯着水中鱼儿的诱人身影,目光越来越凶残,开始盘算着最好的捕捞方式。

有一天,有人向河中投下了农药。脆弱的小鱼一命呜呼,白色的身子离开了它们的水下丛林,漂浮在水面上。身强力壮的大鱼像喝醉了酒的汉子,在水面上摇摆抽搐。那么多鱼儿痛苦挣扎,四处奔窜。

河的两岸沸腾了,人们像过狂欢节一样,男女老幼,倾巢而出。有人拿着渔网,有人拿着鱼叉,还有人拿着桶和脸盆……他们向自己家门口的河水投毒,他们向河中的近邻痛下杀手,并让它们断子绝孙。他们说,河里的鱼这样可以弄得干干净净。是的,因为捞不上来的,也会死去。还说,鱼弄上来,除去内脏,经过腌制,风干后食用是无毒的佳肴。

那时,虽然我还年幼,但也不会错过这样的狂欢日。

我将钢丝磨得锋利无比,白色的锋刃发出凶残的光芒。我做好了自己的小鱼叉。

夕阳西下,大部队满载而归,一桶桶的鱼被人们送到家中,人们开始对鱼开膛破肚制作美味。

但河中的鱼多得好像总是捞不完,于是小分队开始上场。当水面上的夕阳开始隐退,我还在河的两岸搜寻。当我的小鱼叉狠狠地刺中鱼的脊柱,发出沉闷的声响,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但我还是不满意,因为我没有捕到一条像样的大鱼。

终于,当夜幕开始降临时,我在一大片水草中发现了一条大黑鱼颤抖的身影。它太大,差一点吓到了我。这条黑鱼终究是耐不住药的毒性,在夜幕的掩护下浮上了水面,在水草间痛苦地游弋。

我看看自己的小鱼叉,又看看水中的大黑鱼,明明知道无法将黑鱼用鱼叉捕捞上来,但我还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拼命地将小钢叉的锋刃狠狠地刺向了黑鱼的脊背。我仿佛听到黑鱼发出了一声痛苦的嚎叫,它猛地一摆,一下就从我的钢叉上抽出了身子,潜入了水底,水面上激起一大片水花。我在水边不甘心地转了好久,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才悻悻地回去。

半夜,爸妈将我从噩梦中唤醒。原来,我在睡梦中不停地大叫:“血!”——我梦见,门前的小河流淌着鲜红的血液。

 

【阅读】

 

迎风高歌的木棉花

温州翔宇初中 陈乐君

19世纪的英国与俄国,是简·爱、凯瑟琳与安娜这三位女性角诞生的时代背景。英国正值维多利亚时代,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却暗流涌动,下层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片土地上,勃朗特姐妹以笔为剑,揭露现实。与此同时,俄国在农奴制的枷锁下蹒跚前行,直至亚历山大二世启动改革,资本主义缓缓萌芽。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出身贵族的文学巨匠,却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

这三位现实主义大师,以简爱、凯瑟琳和安娜为笔触,勾勒出追求自由爱情、独立与平等的女性形象。然而,不同的生长环境、外貌特征以及人生观念,使她们在爱情、平等与独立的道路上各自书写着迥异的命运篇章。

简·爱,夏洛蒂笔下的灵魂人物,她的形象宛如夏洛蒂自身的投影。她矮小、丑陋,出身贫寒,却以家庭女教师的身份,展现出一种新型女性的坚韧与独立。她渴望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但这份爱必须建立在平等之上。当“疯女人”的阴影浮现,她毅然决然地离开,维护了情感的独立与人格的尊严。经济独立是她不变的追求,她坚信“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是女性尊严的基石。简·爱,正如舒婷笔下的木棉,傲立于世,追求着独立平等的爱情。

相比之下,凯瑟琳与安娜的反抗之路则显得更为曲折。凯瑟琳,出身于呼啸山庄的阴郁环境,她的爱情在压抑中绽放,与希刺克厉夫的情感纠葛,是对现实束缚的挣扎与反抗。然而,她终究未能完全挣脱上流社会的物质诱惑与门第观念,最终选择了林敦,这成为她悲剧命运的伏笔。凯瑟琳的挣扎,是对自我追寻的肯定,也是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妥协。

安娜,同样身处上流社会,她的婚姻由姑母安排,与卡列宁的结合,让她在爱情与生活的懵懂中徘徊。沃伦斯基的出现,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抛弃儿子,与沃伦斯基同居。这是安娜女性独立意识的极致体现,但这份勇敢却为上流社会所不容。她逐渐失去对爱情的独立,依赖沃伦斯基,却未能找回最初的激情与爱。最终,她以卧轨自杀的方式,以死抗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绝望。

凯瑟琳与安娜的悲剧,源于她们反抗的不彻底。凯瑟琳在经济上无法独立,却又贪恋上流社会的奢华;安娜在男女地位上无法要求平等,却又渴望自由的爱情。她们总有一部分难以割舍,使得反抗显得苍白无力。而简·爱,无论是在经济、爱情还是男女地位上,都展现出了绝对的独立与平等。她的自尊心,使她在女性独立史上留下高大身影。

然而,凯瑟琳与安娜的坚强与勇敢同样不容忽视。她们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者,是木棉的幼苗,在现实的摧残下顽强生长。尽管她们的命运以悲剧收场,但作者寄托在她们身上的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性意识,正在悄然生长。总有一日,这些幼苗将盛开成遍地的木棉花,迎风高歌,一路绽放。

简爱、凯瑟琳与安娜,这三位女性角色,以各自的方式,诠释了19世纪女性对自由、独立与平等的追求。她们的故事,如同迎风高歌的木棉花,既是对现实的抗争,也是对未来的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的身影或许渺小,但她们的精神,却如木棉之花,永远绽放,永远高歌。

 

解锁自我认同之旅

——读《被讨厌的勇气》有感

永嘉翔宇小学 滕于琼

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因为身边朋友的强烈推荐,加之近期我对自我产生了诸多不认同感。每当遇到困惑,我总感觉书中会有答案,于是拿起了《被讨厌的勇气》。初看书名,似乎与近期迷茫的我十分契合。经过细读,逐渐体会到了“勇敢的人最先享受世界”这句话的深意。

这本书以对话的方式探讨生命中的困惑,没有像普通哲学书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传达其思想。不得不承认,哲学家的思想有时确实难以接受和理解,但哲学家的理解和阐述又常常令我佩服,使我的思维发生了一些改变。

书中提到“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这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因为一件小事意见不合而大吵起来,我气愤地转身离开,觉得母亲简直不可理喻,她的思维总是那么狭隘,让我有种“无法沟通”的感觉。于是,我们经常陷入“冷战”。我和母亲的脾气都很倔强,互不相让,这让我深感苦恼。

然而,每次冷静下来后,我才发现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看了书中两个人的对话后,我似乎明白了,我们无法左右别人的看法,所以不如换个角度思考,平和地与他人交流,或许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因为在校表现不佳,被妈妈大发雷霆地教训。在教训孩子时,电话铃声响起,妈妈立刻改变了语气和态度,对电话中的人表现得特别有礼貌。挂掉电话后,妈妈又开始对孩子进行严厉的说教。读到这个例子时,我特别不理解,难道面对无缘无故的辱骂,我们真的不会愤怒吗?

但看到这个生动的例子,再想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确实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是我们的领导、孩子的老师或是家长,我们真的会对他们发脾气吗?先生经常说我爱“窝里横”,因为我们知道家人永远不会离开。这样看来,脾气确实是可以控制的。乱发脾气不仅会伤害别人,还会伤害自己。我们发脾气无非是想让对方对某件事情引起重视,但让对方重视和尊重你的方式有很多,心平气和地商量岂不是更好?

“你的幸与不幸,完全取决于你的主观意识。”读完这句话,我深有感悟。我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是乐观的人,经常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因此常常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全然忘却了自己身上的优点。这种强烈的对比心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陷阱。我一直用“我并不好”这样的心理去禁锢和否定自己。现在想来,大可不必。因为没有人能让你悲伤、难过,是你自己选择了悲伤、否定和自卑。

所以,《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给了我直面不完美自己的勇气,让我知道不完美也是一种美,被讨厌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实践】

 

等待花期

永嘉翔宇小学 叶晓伟

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只不过各自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作为一个急性子,以前教高年级我总是在赶,赶进度,赶时间,一刻也停不下来。现在教了低年级,有了不一样的感悟,那就是“慢,真慢,老师要讲的慢,学生接收慢,要反复讲,反复教,就像对待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是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和需求,孩子也有属于自己的成长速度。所以,让我们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和守护孩子吧!

一次听写练习中,“孩子”这个词语竟有七个学生出现了错误。第二天,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叫到旁边给他们分析那字怎么记、怎么写,还让他们抄写了5遍,结果收上来一看,其中一个孩子还把“孩”字左右写反了。

我顿时“火冒三丈”,拿着本子冲到教室,数落了她一顿,“这么简单的字都会看错!为什么这么不认真?”她吓了一跳,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下来。看着她的眼泪我忽然想起来,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错误,她做错了扣了分,心里更伤心,指出她的错误改正就好了,指责也没有用!缓了缓一下情绪,在她纸上写了一个“孩”字,慢慢地跟她说:“你看你写的字和我写的字有什么区别吗?”她停止了流泪,认真地说:“我发现了,我写反了,而且“亥”字还多加了一个撇折。对不起,老师,是我没有认真看字。”她认真地把“孩子”这两个字照着我写的一笔一画抄下来。看着她认真的模样,我握住她的手,调整了一下笔画,这下她写得更认真了。这次以后,我经常会去找她聊聊天,慢慢地,她变得胆大了,心也细了,也开始问我问题,上课也积极举手。

孩子在慢慢成长。作为老师,要接受孩子的慢,用耐心和理解去鼓励孩子。当我们愿意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探索世界,“慢”便是一种享受。

 

教育的“慢”与“漫”

永嘉翔宇小学 陈吉艳

在这个追求高效与速度的时代,教育往往被裹挟在急流之中。然而,真正的教育,却是一门关于“慢”与“漫”的艺术。

教育的“慢”,体现在耐心的等待之中。每一颗种子都有其独特的发芽期,每一朵花也都有专属的花期。在教室里,那些或懵懂或顽皮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我们传授知识时,总有些孩子理解得慢一些。

我曾遇到过一位学生,在学习阅读写作技巧时显得格外吃力,当其他同学已经开始创作短文时,他还在为字词的理解而苦恼。但我明白,不能用统一的速度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孩子。于是,我给予他特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词汇积累开始,逐步引导他构建语句、组织段落。这个过程虽然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正是这种“慢”,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孩子成长时区的尊重,不揠苗助长,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犯错、去自我修正,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节奏中稳步前行。

而教育的“漫”,则是一种熏陶与润泽的过程。它如同春日的微风,温柔地拂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漫步在校园,文化长廊中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静静地等待着孩子们去驻足、去品读;花园中的一草一木,也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奥秘,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在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目的,更是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交流。我们与孩子一起漫谈文学作品中的百态人生,一起畅想科学世界的无限可能。在这条漫漫的教育之路上,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知识与文化的星辰大海,汲取着丰富的精神养分,逐渐构建起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慢”与“漫”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慢”为“漫”提供了深度与厚度,让每一次的熏陶都能深深地沉淀在孩子们的心底;“漫”则为“慢”增添了广度与温度,使漫长的等待充满了诗意与希望。让我们以“慢”的耐心,成就“漫”的精彩,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天地里,静待每一朵花的绚丽绽放,聆听每一颗星的璀璨闪耀。

 

【分享】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盛婷婷老师分享人生体验——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这片精神自留地呢?有人选择投身于自然之境,从山川湖海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巍峨的山峦让人沉思,碧波荡漾的湖水带来宁静,四季的更迭则启示着生命的真谛。经典文学也是人们寻觅精神自留地的重要途径。与文学巨匠的心灵对话,让人在古韵今风中找到情感的共鸣。诗意栖居的精神追求,让人们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艺术殿堂也是人们漫步精神自留地的好去处。音符跳跃的心灵乐章,画作中的精神寄托,都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闫柯斐老师回忆温馨童年——

爷爷慢慢地转过头,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对我招了招手,示意我过去。爷爷脱下那件陪伴了他无数春秋的大衣,小心翼翼地披在我身上,单薄的大衣竟然带来一股暖流。斜着身体,让我靠在他温暖的怀抱里。他那深邃的眼眸中沉淀了多少岁月的沧桑。

 

永嘉翔宇小学林淑菲老师分享师生互动瞬间——

课堂上,孩子们举手发言,我们对他们的点评“你真会观察。”“你真会发现。”“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再仔细思考下,你的答案会更精彩。”……这些评价激励孩子去思考去观察去动手,激发了兴趣,提升了注意力。

课间,学生抢着帮老师做事情。他们说:“老师,我帮你拿书本吧。”“老师,我帮你端作业吧。”我说:“好的,谢谢你。你真是老师的好帮手。”“谢谢你,你真是小暖男!”……在这样的评价中,孩子不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他会观察自身周围可以帮助的人事,鼓励式评价有助于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意识和习惯。

餐厅,孩子们会分享自己喜欢的食物。“谢谢你的分享,让我感觉这水果更甜了。”这种简单的评价语,也会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温情。

                                                                                            本版编辑 林云霞



上一篇:不被定义的人生/190期七版
下一篇:文学/192期四版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