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你永远爱不够”

时间:2009-11-09 16:20 作者:李玉佩 编审:
“对你永远爱不够”
翔宇教育集团淮安外国语学校十年校庆征文选辑
 
【爱满校园】
忆往昔 念恩情
秦晓月
犹记那年,初入淮外,在分班考试中有这样的一道题:请你谈谈对“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这句话的理解。
也许那时少不更事的我尚可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却不知要兑现这样的一个承诺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母校十年校庆,想想自己是该写点什么。吮毫濡墨,提笔就想起了那句话。可我自知,想成为母校的骄傲,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也不过是母校培养出的众多学子中的一员罢了。所能写出的,也只有点滴的回忆而已。
六年前,曾以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却在刚进宿舍的那个夜晚哭肿了眼;原在家中被父母百般爱怜呵惜,13岁的自己却忽然要自己洗衣叠被。一切来得太突然,让我措手不及,顿感茫然无助。脱了线的风筝只能在空中随风飘走,这个时候,很需要一只手来抓住那根线。幸运的是,有人牵住了我的那根线——那个人就是我亲爱的老师。还记得那个夜晚熄灯后,老师轻轻地推开了宿舍门,小声询问着:“都睡着了吗?”事实上,没有人睡得着,因为那是离家的第一个晚上,有的只是隐隐约约的啜泣声。老师知道这一切,他明白我们的感受,那个夜晚,他耐心地教会了我们许多,像熟识已久的朋友一样和我们谈心,让我们能够安然入梦……淮外,就是我们温馨的家。
当初稚嫩的我不知机会为何物,却知自己并非禀赋过人,于是,自卑、胆怯、懦弱,一步步退缩。然而,也还是淮外的老师们拉住了我,教我把握机会,展示自己。所以有了后来的我,那个敢于站在圣诞晚会的舞台上表演话剧的我;那个能够豪迈地做国旗下讲话的我,那个不再羞涩胆小终于变得落落大方的我。淮外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她能将你身上每个闪光点都放大放亮。是金子,在淮外必定会发光;哪怕不是金子,每颗石子也都能在这里被擦拭得晶莹透亮,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秋意渐浓,燕园开始铺起了满地金黄,瑟瑟的寒风中,我想起了淮外秋冬的早晨。那时候,我们很勤快,虽然也贪恋着暖和的被窝,但总能伴随着铃声天不亮就起床,然后排好整齐的队伍,一起来到操场。教学楼上的照明灯发出白灿灿的光,跑道上一片亮堂,我们在激昂的跑步口号中一步一步迈向新的一天。是的,在淮外,处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哪怕是在寒冷的秋冬时节。就像校园里那些冬青、松树和翠竹,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它们总是用最动人的绿色向来来往往的行人昭示着:这就是生命,蓬勃向上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枯燥乏味,没有沉沉死气,没有教条刻薄,没有压抑苦闷,有的只是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纵然情深一往,拙笔仍难写尽淮外烙在我心里的那些印记。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就开始汩汩流倾。太多太多,说不尽也道不完。今年暑假,我曾回过一趟母校,还没开学,没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甚是遗憾。看见的是,那尊静静伫立的周总理铜像上,依然镌刻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感受着,紧靠学校的恩来纪念馆内无声无息地传递出的庄严与肃穆。如同一艘舰船的宿舍楼还载着莘莘学子的梦,钥匙造型的教学楼仍在不停地开启着智慧的大门。时过境迁,一切似乎都没变,低下头看看自己,才恍然大悟,原来,变了的只是我们——从淮外走出的一届又一届毕业生。
十年,不算长也不算短。风风雨雨的十年,淮外在慢慢地成长。十年校庆之际,我能送给母校的唯有一声“谢谢”以及对母校未来的深深祝福。祝福你,我亲爱的淮外……
【作者简介】秦晓月,淮安外国语学校2006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回忆母校
陆亚光
来南洋理工大学就读环境工程已经一年了,虽说偏安于岛国的一隅,但它独特神秀的气息依然让我沉醉,而校园里似曾相识的苍翠的林荫路,还会让我失神,总想起母校淮外曾经为我提供树荫嬉笑打闹的一片绿洲,或因学习的收获春风得意,或因考试的失常倍感落寞,那片刻的荫凉让我至今回味。不乏在身间添衣暖衾的人,却犹记母校深入心底的绮念。
一直记得那是2002年秋,和许多孩子一样,带着父母的殷殷期盼和心中的目标,我迈进母校校门。那时的我与母校一样,都是年轻的孩子,有着与众不同的朝气。可是,对于一个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新到一个学校,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难免会有一段孤独和一段寂寞,尤其是对于一个从县城来的学子, 羞怯和内向的性格似乎让我更难很快融入那个总共有50多名学生的大班级。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的这种孤独很短很短,因为我的母校从我进校一开始就以她的热情迎接了我这个带有些许青涩的少年,这种热情将我的孤独和窘迫一扫而尽。呵,许是我与母校有缘?沐浴着新同学和新老师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很快就融入了全新的环境。有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我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和周围的同学打成了一片,也从此结成了多年来从未间断过的同学友情。记得操场上雨水中奔跑跳跃的兄弟们,足球在阳光里划出的弧线和那个放在角落的小水瓶;记得雕刻在周总理铜像基座上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让现在身处异乡的我更是感触颇深;还有那片可以让人感受蜻蜓点水的湖泊,输球的愤懑曾被我一股脑丢在那平静的水中。现在想想,不由得心生笑意,果然是少不经事。尽管还有太多的事情被我尘封于心底,但母校曾给我的那一种感觉,那一种印象,以及太多太多充斥在心底的美好,却永远也不会泯灭。
此去经年,在我走出母校,学习着如何更加的向前进,也逐渐褪去身上的稚气的时候,我回眸惊喜的发现了我的母校——淮安外国语学校,她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变化,拥有了更多的荣耀,和更多的属于我们学子的回忆与祝福。突然想借用田晓菲在她《十三岁的际遇》里提到的话:我不仅为母校感到骄傲,也要让母校为我感到自豪。
【作者简介】陆亚光,淮安外国语学校2005届校友,现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对你永远爱不够
卞 婧
岁月荏苒,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母校居然已经十岁了!太不可思议了,就在我们不经意长大成熟起来的同时,母校在跟我们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霜,一起收获成功,一起站在最辉煌的舞台中央!
1999年的夏天,这座新落成的学校还没有完全竣工。一栋教学楼和两栋宿舍楼,一栋餐厅楼,一个操场,加上一座现在已经成为淮外标志的周总理铜像,就组成了当时的淮安外国语学校。那时候青涩的我们,都以能够成为淮外的学生而骄傲和自豪,每每对别人提起学校的名字时,总是抬头挺胸,声音洪亮而有力。“我们外国语……”,这句话那时候几乎成天挂在我们的嘴边。
我是外国语的第一届学生,这几天来我的回忆几乎都被五彩缤纷的学校活动给塞满了。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与众不同的不仅仅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的学校。淮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为学生全面发展铺平道路的承诺。学校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适合同学们多方面发展的平台。这一点在那个时候真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啊!
作为学校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我真的很荣幸也很感激。是学校给了我们一个那么宽广的舞台让我们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感谢学校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让我们从小就能培养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今我都能记得当时第一届学生会选举就像在学校里砸下了一颗炸弹。不同于其他学校由老师决定或者老师和个别学生商讨决定,外国语学校让全校所有学生都参与了学生会竞选投票。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大家都觉得很新鲜,第一次有了选举权,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学校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我们是有真正权利的学生,我们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去!由于是全校学生投票产生的学生会,学校对我们非常信任,同时给了我们非常大的自由。我们可以自主举行各种活动,学校会给我们最大的支持。那时候学生会的同学们都非常积极的工作,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致力于为同学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翔宇文学社是当时淮外的一个有自己风格的文学社。直到今天我都能清楚的记得数百人一起坐在大阶梯教室里,静静聆听黄磊的《我想我是海》,那么贴近我们学生的教学,让所有人感觉非常亲切。那天的活动非常成功,所有同学在活动结束后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语文可以这么学,作文可以这么写。作为第一届翔宇文学社的社长,我非常感谢老师们当时对我的信任,不过非常可惜以及后悔的是我们当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就,一直到今天想起来都耿耿于怀。今天这篇文章就当做是我迟交的作业了……
每年的圣诞英语晚会算是外国语学校最有特色的大事件,同时也是每年学校气氛最HIGH的狂欢了。第一届的圣诞英语晚会我们筹备了很久,每个班级每个同学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各种美好的idea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惊喜。那年还邀请了一部分家长代表,阶梯教室的右边坐满了家长,还来了电视台的人。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很有信心的要给所有家长和所有父老乡亲展示我们淮安外国语学校独一无二的魅力。我是作为当时的英语主持出现的,虽然之前排练了几次,但是我在上台的时候还是有点紧张,生怕说错词或者跟中文主持交接错误。不过那晚所有演员的热情感染了我,大家越来越放的开,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激情,整个现场洋溢着快乐飞扬的气氛。这场盛会逐渐成为了所有人每年期待的视觉听觉饕餮大餐。
选修课是学校为学生们准备的另外一项大礼。令人目不暇接的选修科目让所有人欢呼雀跃。几乎各种兴趣爱好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土壤。数学悖论,中国象棋,发明与创造……这些光是名字就能让人体会到学校为了我们下了什么样的苦心,为了我们的发展想了多少方法。感谢所有老师,为我们开启了科学和艺术的大门,带我们一起遨游在五彩的世界中!
类似的记忆太多太多,不及一一列举。初中三年在外国语的生活,像山间潺潺的流水,像冬日暖暖的阳光,连回忆起来嘴角都忍不住上扬!我们怀念那幢帆船似的教学楼,我们怀念碧波荡漾的池塘,我们怀念热闹或安静的操场,我们怀念充满欢声笑语的宿舍,我们怀念干净整洁的食堂,我们怀念学校的所有。当然,我们最怀念的是那些可爱的老师们,那些在我们最年轻骚动的年纪带领我们走上康庄大道的所有老师们,那些在我们最稚气叛逆的时候陪伴我们一起走过的所有老师们,那些在我们最脆弱彷徨的时候给予我们无私爱心关怀的所有老师们!那个落花伴着微风飘零,流水映着太阳的笑脸的城市公园,那个小草青青,有着当时整个淮安最漂亮的教学楼和最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永远的美好记忆、心灵归宿!我们永远都对你爱爱爱不够!
衷心的祝福你生日快乐,亲爱的母校!
做了个梦迎着风
数着落下的花瓣笑
许下心愿
未来你的美好
【作者简介】卞婧,淮安外国语学校2002届1班校友,本科毕业于澳大利亚苏伊伯恩大学,现于澳大利亚迪肯大学读研。
 
【心海浪花】
责任,我想是母校给我的又一财富。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是对祖国民族的责任,而鼓励我们认真学习又是对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我记得我的班主任,曾经为了班级的荣誉和我们一起流泪,这样的责任感让我折服又深受教育。我在跟员工开会时讲到这个故事,外国人也很受感动。他们中的一个为了一个客户而在米兰冷冽的秋风中等了几个下午,由此我想到,责任的精神,全世界都是受用的。
——《怀念母校》 刘梦樵,意大利米兰大学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5届14班校友。
 
环形的教室,像一个温暖的巢。春天,清晨的光芒洒满一树的桃花,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将喜悦填满心间。夕阳里有着老师宽容慈爱的笑,下课时嚣张的年少舞动着青春与骄傲。抬头看见天空燃烧得很美,在这段最无忧的时光,天空见证了我们的潇洒与激情。
——《记忆中的天空》 石娅婷,淮阴中学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9届12班校友。
 
   直至有一天偶然想起了淮外,才突然警醒:高中,我们怎能如此松懈悠闲?如此颓废?我们怎能容许生命失去方向而迷失彷徨?怎能忍受不再充实的生活?怎能放任自己把时间交给空虚和无奈?挫折又如何,天才又如何?屡败屡战,大不了跌倒再起,退无可退,那不如釜底抽薪。人生本无意义,“不怕,不悔”,只求无愧于本可作为的人生。于是,继续按时起床,继续选择奋斗,继续在苏州同淮外一起生活。
   ——《淮外的意义》 张天汉,江苏省苏州中学国际班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8届13班校友。
 
   淮外的校园是美的,淮外的人也是美的。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坚守职责,任劳任怨的代名词。每天太阳初升时,他们随着同学一起晨练,每当星辰满天时,他们依旧惦念着自己的学生。陪伴淮外十年成长的他们把青春挥洒在了这块土地,把自己的心赠与了自己的所爱。不容置疑,淮外的老师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严谨,执着的品质;懂得了不放弃梦想,努力向前的真谛。当我们离开淮外去另一个天地时,淮外老师们便是我们念旧的理由,便是我们对母校热爱的缘由。
   ——《淮外印象》 吉秋杭,上海财经大学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06届13班校友。
 
   如今,我在北京蓝蓝的天空下,只能凭回忆描绘我内心的那个淮外。我不算一个优秀的毕业生,不敢说淮外以我为自豪,但真的,我以淮外为骄傲,为她的美,为她的强。对我而言,淮外在千里之外,而对于你们,淮外如今的孩子们,请珍惜和淮外相处的每一天,珍惜还能努力的每一分每一秒,真心祝福你们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展翅飞翔,创造辉煌!
——《天涯共此时》 张璠,北京外国语学院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5届14班校友。
 
抽空上了淮外网站看了看,老师们那熟悉的面孔再次让我想起了他们课堂内外那或严肃或和蔼或兴奋的样子,回忆被锁定,只是说不清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忽然有种时间流逝的感觉,他们变老了。想起了田学银老师收发“当堂反馈”作业纸时麻利的动作和找我去办公室面批时那焦急的眼神;想起了陈洪来老师上课时一句“It's very cold today!”的经典开场白;想起了田宝贵老师在操场示范他自己拿手的散打;想起了曹国柱主任点名批评违纪同学时那一阵静默;想起了陆怀珍老师在我的日记本里写下的“你热爱生活、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你的潜力,希望你能全面发展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发现真的有许多在当时平淡的人和事瞬间变得珍贵和生动起来。
——《一瞬平常事,永留爱校情》 陶则西,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4届3班校友。
 
   我们总是说,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弹指一挥间,便是沧海桑田。平日里这么听着,说着,没什么感觉;近来猛然想起,我那年轻的母校在不经意间已经10岁了,而我,也伴着淮安外国语学校一起经历了成长,顿生一种恍如隔世的感怀,那段美好的时光竟已悄悄从我身边溜走许久!
——《淮外忆》 何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4届11班校友。
 
外国语的食堂在我心里一直有着很美好的回忆。以后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却一直觉得都没有一个地方的饭有外国语的食堂好吃,现在还会常常想起那时在食堂吃饭的场景。天气不好,不方便回家吃饭的时候,班主任给我买过饭票。在食堂巡视的校长会亲切地坐在我们对面,督促我们多吃饭不要浪费不要挑食,天气凉的时候还提醒我们多添衣服。有时候去食堂去的晚了,食堂的大师傅会给我们盛多多的菜,就会乐滋滋的笑起来,觉得特别满足。
——《读北大,忆淮外》 张明君,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3届1班校友。
 
   初一的时候,当时大多数同学都住校,我也不例外,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宿舍号是403。我们403有个传统,就是每个星期日的晚上都要开次大餐。因为周日从家里回学校,各自都会带很多好吃的东西来,于是晚上6个人把东西凑一块儿就是一桌丰盛的大餐了。大餐的时间一般都定在晚上熄灯后(当然这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可是,面对美食的诱惑,纪律往往是要让路的。那天熄灯后,等生活老师查完房,我们便开始行动了,虾条,薯片,泡面,酱鸭腿、雪碧等等铺了一地。因为生活老师已经查过房了,所以我们胆子也更大了,偷偷吃东西不说,兴致来了还把复读机打开听当时流行的周杰伦的歌。
——《秋思》 朱超,复旦大学研究生在读,淮安外国语学校2002届1班校友。
 
   从周恩来纪念馆回来后当时什么事也没发生。可是在初二开学后不久,汤晓春老师突然找到我说:“王一萌啊,我们学校和周恩来故居搞了一个活动。我们这个年级一个班出一个人去故居做义务讲解员,我想我们班就你去吧!”我很困惑,为什么直接就找到我了呢?汤老师一解释我立刻明白了,就是因为初一参观纪念馆时说的那话。没想到汤老师是这么细心,过了许久竟还记得。
——《回忆母校的那些事》 王一萌,德国梅泽堡科技应用大学物理系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3届5班校友。
 
我很幸运的在淮外度过了三年很美好的时光。每每想起,仍心存感激。那时为了去食堂吃饭而冲锋陷阵的人群,为了清理广场的地面而全员出动引发的盛大水仗,为了将功补过去帮宿舍阿姨擦窗户却发现好多“竞争对手”……那时排好长的队买到面包却因为上课铃响起而不得不把面包捏成馒头几口吞掉,看漂亮的音乐老师优雅的弹琴,看着男生总是把球踢到水塘里然后费九牛二虎之力捞上来……那时死心眼地将调皮捣蛋的男生名字全部记下,那时很认真地听课温书一点不觉得重复的学习生活很单调……时间将一切美好在我们心里刻下,又将一切不美好重新上了色,变得丰富而令人特别难忘。
——《收获·伤感·成长》 白文君,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4届11班校友。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吴寿健老师在语文课上带我们赏析陆游与毛主席的同题词《卜算子·咏梅》;依然记得赵齐猛老师在教我们巧妙地解决几何题的时候微笑着问我们“数学美不美”;依然记得王奎生老师穿着医生的白大褂教我们看病时候怎么英文会话;依然记得卢广玉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向我们展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神奇;依然记得张明根老师编一些口诀教我们记忆化学元素的化合价;依然记得朱建文老师在政治课上给我们讲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大洋彼岸的祝福》 陶泉,美国匹兹堡大学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2届5班校友。
 
在外国语学校时,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初一,初二上的选修课。我记得我选过象棋课,真正让我了解了象棋的专业术语。发明创造性思维,是卢志文校长主讲的,他举的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让我受益匪浅。俄语课,是北外的一位老教授教的,现在我还能记住一些日常用语的说法,有时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还有一个是生物方面的,经常看一些关于恐龙的电影。本以为上初中会被很多的文化课压弯了腰,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有趣的选修课。我大学本科四年,现在读研究生,都没有感受到当年在母校对于多元化的知识汲取得如饥似渴的酣畅淋漓。这样的课程安排让我感受到学校创校初期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学生去放眼国际。
——《回忆母校时光》 陶阳春,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在读学生,淮安外国语学校2002届1班校友。


上一篇:暑假,共享快乐的蓝天
下一篇:激情十年:为今天喝彩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