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外成功论坛:走近徐则臣,品味别样文学

时间:2016-03-16 23:51 作者:张润 编审:

  暖暖的春风吹遍淮外的校园。在大家的热切期盼中,3月16日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2015“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提名者,徐则臣先生应邀来到淮外校园,走进淮外“成功论坛”,为淮外的莘莘学子作了别开生面的报告。淮外陆怀珍副校长出席并主持了报告会,全体师生聆听了徐则臣先生的精彩报告。
  陆校长首先致欢迎词。他说,淮外建校17年来,有多位院士、作家、外交家和各领域的名家走进淮外“成功论坛”,本次有幸邀请到著名作家徐则臣先生。徐则臣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他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大家》),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午夜之门》、《夜火车》,中篇小说代表作有《跑步穿过中关村》、《苍声》、《啊,北京》等,他凭借《大雪如果封门》一文,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讲座一开始,徐则臣先生就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学吗?你们喜欢写作吗?”他表示他在同学们这个年纪,也有困惑,平时的一些口语表达怎么把它转化为更为文学性的语言呢?作文的腔调是什么呢?怎么去组织语言呢?他举例说,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我布置我的学生写一篇关于一个问题看法的文章,5000字,结果没有人能写出来。”自己想的和写出来的完全是两码事,怎么去解决呢?
  我们要换一种眼光看待文学。我们说的话就是文章,他举了“描述满天星”的例子,我们从表面是看到满天星的外表,但是问到它的花期,可能同学们就不知道了。但是文学写作不是考察同学们生物问题,我们需要转变的是看待文学的眼光。文学就在同学们的身边,平时说的话,就是在说文章,只是作文时,我们需要润色语言,让语言符合语用的规范,更“高大上”。2014年,徐则臣凭借《耶路撒冷》成为“老舍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长篇小说获奖者。谈到个人写作特点,徐则臣说“我希望能呈现我这个年龄所能看到、想到、体会到的,可能有一些焦虑、疑问、困惑。”他认为,这是最真实的。“每个人都能写他这个人或这代人,在这个时代对这个世界有最真实的想法的时候,文学会非常有意义,文学的生态多样性、复杂性就出来了。”
  互动环节,有的学生提出他在考场作文中关于审题的困惑。徐则臣先生认为,考场中的作文,应该保证在不偏题的情况下,允许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每个学生要各抒己见,让文学这座花园百花齐放,春意盎然。
  整个讲座氛围热烈,徐则臣先生用他的幽默诙谐的语言、真挚的态度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他的演讲很具亲和力,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感受了文学创作的魅力,对文学有了一种新的看法,师生们受益匪浅。
  陆怀珍副校长最后对本次报告会作了总结,他说:“我们听了徐则臣先生的报告,如沐春风,他的讲话给我们的文学写作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给我们启迪,指引我们文学前进的道路。”


徐则臣先生走进淮外“成功论坛”


陆怀珍副校长主持报告会


认真听会的学生


徐则臣先生接受学生献上的鲜花


互动交流


徐则臣先生与淮外师生交流文学创作


幸福的签名时刻


认真听会的学生


井然有序的会场
 


上一篇:淮外语文教师参加全国初中古诗文教学研讨会
下一篇:宿迁宿豫中学和淮阴区教育考察团莅临淮外考察交流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