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第一线全国教师高级研修班第八期在温州翔宇中学开班了。《读写月报 新教育》杂志主编、第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玉龙李玉龙宣布开班,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讲话时表示:“翔宇教育,一定朝着问对精神方向努力,这是坚定的。”7月18日上午,卢总校长站着给黄埔第八期研修班学员做了三个小时题为《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的专题讲座,强调“教育是一种服务”。
问对精神,即教育精神
是一种什么精神让我们如此执着,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问对”这两个字是玉龙提出的,当初他在做自己的咨询机构时想到了这两个字。“问对”这两个字这是两个极好的字,大家知道《唐李问对》是一本军事的书籍,又名《李卫公问对》,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的。这里的“对”是什么?是“对称”“应对”的意思,是一种策略。由此我想到了诸葛亮的《隆中对》,你看那个“对”,是一种对形势的预测的把握,是一种对路径与战略的选择,那都是高人。玉龙在给自己的团队起名字,我认为漂亮,我认为这是一种天然的咨询公司的名号。而且有非常深厚文化传统底蕴。所以李玉龙是用一句话讨生活的人,他居然用一句话变成了一单生意,一个产品,他给许多学校搞策划,他就是靠卖一句话活着的人,太牛啦。我说:玉龙,“问对”不仅是一个咨询公司的名称,它还是一种精神,问,发问,提问;对,是对话,是回答,但是从“问答”到“对话”是一个巨大的升级,今天是一个对话的时代。其实是一个底蕴深厚,甚至是超前的,把问对精神引入到学校,它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孔子的《论语》就是问对,问人,问理,问政。苏格拉底的辩论方式,犹太人家庭教育中的平等对话。问对精神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生活状态。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卢总校长首先追问教育:路在何方?教育人的纠结:教学围绕应试;课堂挪移知识;评价只看分数;存在做题、做秀、作假的问题。宛如一场世纪堵车,每个人都“总认为责任在别人,希望改变的是他者。其实,每个人正是别人眼中的他者。”
接着指出:改变——没有想象的可怕。拿“生产队模式”与“翔宇选课走班”进行比较。
没有生产队,没有吹口哨集体上工,没有整齐划一的号子,没有扣工分,农民种田的效率高了还是低了?选课走班的启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监督少了,班集体的荣誉感淡了,来自班级的考核少了,学生的状态怎样?为班级学还是为自己学?
阐明教育的进步的内涵。教育的进步包括: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教师不能仅仅是个“参观向导”,卖一辈子的“关子”,要不断地学习。
提出:转变观念是关键。教育变革总是在质疑中前行,就像一场关于自行车和汽车的困惑和争论:汽车没有链条怎么可能把动力传给轮胎?汽车费钱,占地、有污染、高危险!我们习惯自行车,不需要了解汽车!开汽车的人无非想出头!有一次赴宴,我发现开车的都没有骑车的早到!……“不做无所谓的争论:已有无数成功的案例,无需重新试验去证明。不是要不要改变能不能改变和怎样改变,而是如何落实和完善。”“懂得原理最好,不懂原理最好,按照说明书操作就行。最怕的是始终无动于衷,永远按兵不动。”
再次明确:幸福完整为旨归。建设性提出学业素质“三维九基”,即知识、技能、智能;过程、方法、策略;情感、价值、态度。
教育是一种服务
互动环节时,他强调“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只需做好教育这一件事,把挣钱的事情,交给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