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灯谜教程》序

时间:2009-06-10 21:03 作者:未知 编审:

    《中华灯谜教程》序
    卢志文


    说来也许不信,中学时代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课居然是一节室内体育课。体育教师或许没有料到会突然下雨,实在"没辙"了,竟然带我们猜起了灯谜:"人有它大,天没有它大,打一字。"同学们似乎从未有过那样兴奋,乱箭竞发,一连猜了十几个字,老师却只顾重复那两字"不--对"。"人有它大,天没有它大",我反复想,世上哪有此等怪物?莫不是教师拿话哄我们,便串通同学一齐要老师说出谜底。原来谜底简单极了,是个"一"字。"人"有它是"大","天"没有了它也是"大",一经解释,恍然大悟,原来小小灯谜却这般曲折有致,妙趣横生。同学们的思维被老师"牵"着走进了神奇的灯谜世界,苦思冥想时,班级里静得出奇,仿佛能听见他人的心跳,揭开谜底时,顿悟者恍然,不明就里者茫然,这时,老师总会耐心地逐层解开机关,灯谜的睿智、机巧和妙趣便从老师的话语中娓娓而出。那次课后,我总是盼望体育课上下雨。可该死的老天爷怪得很,以后的雨竟都躲开了体育课,这倒越发激起了我对灯谜的兴趣。进入高校,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谜书,算是真正踏上了"谜"途。
    工作以后,无论是作为化学老师教毕业班,还是作为校长经营一所学校,或者做总校长管理一个教育集团,灯谜一直伴我左右。置身谜海,猜制评集,不仅丰富了学识,锻炼了思维,更获得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对紧张的工作、生活也是一种调剂。
    "谜乃小道,壮夫不为",许多人没有真正认识灯谜的价值,尤其是灯谜的教育价值。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如果要找寻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我愿首推"灯谜"。因为,我于灯谜得益最多。
    我们知道,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特性是其"发散性"和"批判性"。灯谜对人的思维的"发散性"和"批判性"的锻炼是其它任何方式的训练所不能比拟的。猜谜的过程,是从谜面开始的,这时的思维是发散性的,需要广度:纵横万里,上下千年,心骛八极;而确认谜底的过程,却是把试猜的结果与谜目、谜面比较权衡的过程,这时的思维是批判性的,需要深度:论证严谨,逻辑严密,一字不漏,分毫不差。制谜的过程,则是从谜底开始的,思维也需要先"发散"后"批判",从谜底出发,思维需要先打破框框,发散开去,发散度越好,创作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思维充分发散才能找到"别解"的思路。有了别解思路之后,就可进入"拟制谜面"的程序,这个时候的思维需要批判性,必须字斟句酌,严格推敲,还需润饰文采,协调平仄,故布疑阵。好的灯谜,一定是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依赖"发散思维"的创造,情理之中,依赖"批判思维"的推理,两种思维的交替使用,完成灯谜猜射和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思维方式跟从事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想说:"灯谜是培养孩子创造能力的思维体操。"
    当然,开展灯谜活动对激发青少年"探究心理"、"问题意识"和"创新欲望",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此外,开展灯谜活动,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表达能力"。
    谜界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坚持在校园里布道灯谜,方炳良、裔胜东、伍耿怀、秦向前……他们自编教材,开设讲座,组织社团,在课堂内外播撒灯谜的种子,开启了许多青少年的智慧之门。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缺憾于没有一本系统的教程类谜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放大了这种缺憾,另一方面也把这种缺憾变成了机遇。《中华灯谜教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虽然时间仓促,难免遗憾,但有了这个蓝本,就可以充实改进,不断提高。也希望执教灯谜课程的老师们和使用这本教程的学子们和我们一道努力,让《中华灯谜教程》无愧于她的名字,成为一本深受师生喜爱的灯谜入门教材。
    二○○五年十月三十日


上一篇:《中华灯谜教程》主编介绍
下一篇:《中华灯谜教程》绪论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