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7)】
如果你错了就承认
戴尔·卡耐基(DaleCarnegie,1888-1955年),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
此次,推荐给大家学习的是戴尔·卡耐基的文章《如果你错了就承认》。这篇文章选自其名著《人性的弱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该书自l937年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译成58种文字,全球总销量已达九千余万册,成为最持久畅销的人文励志书之一,数十年来,稳居成功励志类图书榜首。书中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纽约时报》曾说过:除了自由女神,卡耐基或许就是美国的象征。尽管也有很多人指出卡耐基成功学对于教育的一些危害,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篇文字所表达观点的高度认同。
【慧语箴言】
如果你错了就承认
戴尔·卡耐基
我差不多住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的地理中心区,可是从家步行不到一分钟,就有一片树林。春天来到时,树林里野花盛开,松鼠在那里筑巢养育它们的孩子,马尾草长得有马头那么高。这块完整的树林地,人们叫它“森林公园”。
那真是一座森林,可能跟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的情景,没有多大分别。我经常带着那头波士顿哈巴狗“雷克斯”,去公园里散步,它是一头可爱驯良的小狗,由于公园里很少看到人,所以我不替雷克斯系上皮带或口笼。
有一天,我和雷克斯还在公园中,看到一个骑着马的警察——一个急于要显示他权威的警察。
他向我大声说:“你让那只不戴口笼的狗,在公园乱跑,难道你不知道那是违法的?”
我柔和地回答说:“是的,我知道,不过我想它不至会在这里伤害人的。”
那警察头颈挺得硬硬地说:“你想。不至于你想的,法律可不管你怎么样去想——你那条狗会伤害这里的松鼠,也会咬伤来这里的儿童。这次我宽容了你,下次我看到你那头狗不拴链子,不戴口笼,你就得去跟法官讲话了。”
我点点头,答应遵守他所说的话。
我是真的遵守了那警察的话——但只遵守了几次。原因是雷克斯不喜欢在嘴上套上一个口笼,我也不愿意替它戴上……所以我们决定碰碰运气。起初安然无事,有一次,我终于碰上了一个钉子。那次,我带了雷克斯跑到一座小山上,朝前面看去,一眼就看到那个骑马的警察。雷克斯当然不会知道怎么回事,它在我前面,蹦蹦跳跳直往警察那边冲去。
这次我知道事情坏了,所以不等那警察开口,干脆自己说了。我这样说:“警官,我愿意接受你的处罚,因为你上次有讲过,在这公园里,狗嘴上不戴口笼,那是触犯法律的。”
那警察用了柔和的口气,说:“哦……我晓得在没有人的时候,带着一头狗来公园里走走,是蛮有意思的!”
我苦笑了一下,说:“是的,蛮有意思。只是,我已触犯了法律。”
那警察反替我辩护,说:“像这样一头哈巴狗,不可能会伤害人的。”
我却显得很认真地说:“可是,它可能会伤害了松鼠!”
那警察对我说:“那是你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我告诉你怎么办,你只要让那头小狗跑过山,别让我看到,这件事也就算了。”
这个警察,具有一般的人性;他需要得到一种自重感。当我自己承认错误时,他唯一能滋长自重感的方法,就是采取一种宽大的态度,显示出他的仁慈。
那时,如果我跟那个警察争论、辩护,那所得的效果,跟现在就完全相反。
我不跟他辩论,我承认他是完全对的,而我是绝对错误的。我迅速、坦白的承认我的错误,这件事由于我说了他的话,而他替我分辩,也就圆满的结束了。这个警察上次用法律来吓唬我,而这次却宽恕了我,就是吉士爵士,恐怕也不会像他那样的仁慈。
假如我们已知道一定要受到责罚,那我们何不先责备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那是不是比从别人嘴说出的批评,要好受得多?
你如在别人责备你之前,很快的找个机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对方想要说的话,你已替他说了,他就没有话可说,那你有百分之九十九会获得他的谅解。正像那骑马的警察,对我和雷克斯一样。
华仑是一位商业美术家,他曾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一个粗鲁、无礼的顾客的信心与好感。华仑回忆这件事的经过:
在替广告商,或出版商绘画时,最重要的是简明准确。有些美术方面的编辑人员,要求立刻替他们完成他们所交来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很难避免若干轻微的错误。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有位负责美术方面业务的客人,最喜欢挑剔找错,我常会极不愉快的离开他的办公室。并非由于他批评、挑剔而不愉快,是这位美术主任所指出的毛病,并不恰当。
最近,我交去一件在我匆忙中完成的作品,后来我接到他的电话,要我马上去他办公室……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一脸怒容,似乎要给我一个狠狠的批评、教训。我突然想到,在讲习班学到的“自己责备自己”的方法。所以我立即说:“先生,我知道你会不高兴,那是我无可宽恕的疏忽。我替你绘了这么些年的画,应该知道如何画才是……我感到非常惭愧!”
那位美术主任听我这样讲后,却替我分辩的说:“是的,话虽然如此,不过还不算太坏……只是……”
我插嘴接上说:“不管坏的程度如何,总会受到影响,让人家看了会讨厌……”
他要插嘴进来,可是我不让他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批评自己,我很愿意这么做。
所以我接着又说:“我应该多加小心,你平时照顾了我不少生意。你应该得到你所满意的东西……这幅画我带回去,重新再作一张。”
他摇摇头,说:“不,不……我不想让你有更多的麻烦……”他开始称赞我,很实在的对我说,他所要求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修改。他又指出,这一点小错误,对他公司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失。他又告诉我,这是一个极细微的小错,不需要太顾虑的。
由于我急于批评自己,使他怒气全消了。“最后,他请我吃中饭,当我们分手的时候,他签了一张支票给我,并委托了我另外一件工作。”
任何一个愚蠢的人,都会尽力辩护自己的过错……而多数愚蠢的人是这样的。一个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却可使他出类拔萃,并且给人一种尊贵、高尚的感觉。有这样一个例子:历史所载,当年美国南方李将军一桩最完美的事,就是他为“匹克德”在“格提斯堡”之役的失败自责,归咎到自己身上。
匹克德的那次冲锋战,是西方历史中最光荣生动的一次战争。匹克德风度翩翩,长得非常英俊。他那赭色的头发,留得很长,几乎披落到肩背上……像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中一样,他每天在战场上都忙着写他的情书。
在那惨痛的七月的一个下午……他得意的骑着马,奔向联军阵线,那股英武的姿态,赢得所有部下士兵们的喝采,并都追随着他向前挺进。北方联军阵线的军队,远远朝这边看来,看到这样的队伍,也禁不住一阵低声的赞美。
匹克德带领的军队,迅捷的往前推进,经过果园、农田、草地,横过山峡……始终,敌人的炮火朝他们猛烈的袭来,可是他们依然勇敢的向前推进。
突然间,埋伏在山背石墙隐僻处的联军,从后面涌拥而出,对着没有准备的匹克德军队枪炮击射,山顶烈火熊熊,有如火山爆发。在几分钟内,所有匹克德带领的五千大军,几乎有五分之四,都倒了下来。
阿密斯特带着残余的军队,跃过石墙,用刀尖挑起军帽,大声说:
“弟兄们,杀啊!”
顿时士气大增,他们抢过石墙,短兵相接,一阵肉搏后,终于把南军的战旗,竖立在那座山顶上。
战旗飘扬在山顶,虽然时间很短暂,却是南方盟军战功的最高纪录。
匹克德在这场战役上,虽然获得了人们对他光荣、勇敢的赞誉,可是也是他结束的开始——李将军失败了!他知道已无法深入北方。
南军失败了!
李将军受到沉重的打击,怀着悲痛、懊丧的心情,向南方同盟政府总统台维斯,提出辞呈,请另派“年轻力强的人”前来带军。如果李将军把匹克德的惨败,归罪到别人身上,他可以找出几十个借口来——有些带兵师长不尽职、马队后援太迟,不能及时协助步兵进攻。这有不是,那有不对,可以找出很多的理由来。
可是李将军不责备人,不归咎于别人。当匹克德带领残军回来时,李将军只身单骑去迎接他们。令人敬畏的自责说:“这都是我的过错。这次战役的失败,我应该负所有的责任。”
载列历史的名将中,很少有这种勇气和品德,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贺巴特的作品,对读者有很浓的煽惑性,他那激讽的文字,常引起人们对他的反感和不满。可是,贺巴特有他一套特殊的待人技巧,他可以将一个敌人变成他的朋友。
例如,当有一些愤怒的读者,写信去批评他的作品,贺巴特会给他们这样一个回答:“……是的,在我细想之后,连我自己也无法完全赞同。我昨天所写的,今天我也许就不以为然了。我很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下次你到附近来的时候,欢迎你来我这里谈谈,我会跟你紧紧地握手。”
如果你接到这样一封信,你能说些什么?
若是我们对了,我们巧妙婉转的让别人赞同我们的观点。可是,当我们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快速的、坦直的承认我们的错误。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获得惊人的效果,而且在若干情形下,比替自己辩护更为有趣。
别忘了有那样一句话:“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无法得到满足。可是当你谦让的时候,你可以得到比你所期望的更多。”所以,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你该记住第三项规则:如果你错了,迅速、郑重的承认下来。
【志文心得】
如果你错了,就迅速、郑重地承认下来。
可以肯定地说,戴尔·卡耐基所阐述的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能懂得这个道理并能付诸行动的人却为数很少。轰动一时的云南“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以及人们热议的唐骏“学历门”等等,都是现实版的最好印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至政府,小至企业乃至个人,错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在所难免。具体到管理者而言,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复杂,环境多变,诸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犯错的几率倍增。我常想,作为学校内部的各级管理者,不仅熟读“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而且还常以“师者”的身份布道“知错就改,立德成人”,面对错误时,理应以身作则,“堪为师表”,但现实境况依然不容乐观,根源何在?
子弹飞来,人会本能地躲闪,错误发生,人也会本能地去掩饰、逃避、推卸,卡耐基认为,这是“人性弱点”的体现。能够推想,不敢承认错误的管理者害怕的是出洋相,丢面子,担心的是会在下属、同事以及上级领导的眼中丧失信用,以至矮人一等,输人半截,差人一分。换言之,在他们的价值观念中,认错就代表牺牲,他们不想为错误牺牲面子、前途、甚至更多,不愿为错误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沉重的代价。这样的人可以理解,但我认为,这样的管理者绝对是不合格的管理者。
记得列宁说过,“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地改正这些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登山顶”的过程,一个探索的过程,“跌倒”是可能的,有错误是必然的,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条道走到黑”,拒不认错。其实,认错也是一种“收获”,一个错误就是一个能帮助成长的教训,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很认同美国著名管理顾问史蒂文·布朗的观点,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先要学习如何认错,勇于为事情的结果负责。卡耐基的主动认错,让警察“显示出他的仁慈”;华仑“自己责备自己”,“获得了一个粗鲁、无礼的顾客的信心与好感”;美国南方李将军的“我应该负所有的责任”,成为传世的佳话。再如,二千多年前“负荆请罪”的故事,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致信新华社更正听课笔记中错误并向读者致歉的事情,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的事实反复论证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勇于认错的人往往更容易受人尊敬,让人信任,被人爱戴,因为诚实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
我曾在“我的凡人箴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承认错误,就少了一半错误;掩饰错误,就多了一倍错误;改正错误,便没有错误。”一个好的管理者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要对自己管理的领域真正负责,敢于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绝不重复错误。在同一个地点跌倒一次情有可原,但在同一个位置上摔倒两次就是愚蠢。管理者的成功是在尽职尽责,追求卓越的态度之上,勇于认错改过,善于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把错事变成好事。而事业的成功则关键在于管理者能舍得下“名利荣辱”,经得起“跌爬滚打”,穿得过“狂风暴雨”,撑得起“风和景明”。
有意思的是,现实中许多较大的错误,是为了掩饰一个小的错误而发生的。用一个大错去遮掩一个小错,这么明显的弱智行为,却常常发生在高智商的人身上。这的确值得我们警醒。
特别想说的是,尽管我能说出这些道理并深刻认同这个观点,并不意味着我自己已经在这方面做得够好。恰恰相反,我很多时候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让我们别忘了经常相互提醒与监督。(卢志文)
附:戴尔·卡耐基经典语录
◆我们若已接受了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到你”。
◆世上人人都在寻找快乐,但是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乐不在乎外界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情况。
◆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都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
◆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与人沟通的诀窍就是:谈论别人最为愉悦事情。
◆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的重要性,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样的对待别人。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即能天宽地阔,消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纠葛。
◆人生如舞台,如果你单单叙述一件事情,就无法打动人心。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
◆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一是的确很好。
◆如果你被人批评,那是因为批评你能给他一种满足感。这也说明你是有成就的,而且引人注意。
本文转自博客:卢志文杏坛絮语
http://luzhiwen.edu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