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长大(136期)

时间:2020-09-18 18:05 作者:林云霞 编审:

我想长大

 
时光总是溜得很快。来不及细看花朵,春天已经远去;来不及收获蝉蜕,夏天逃遁无踪。我们居住在一个不断填充,却一直空缺的模糊空间里。那里面,有向往、有领悟,蕴含着生命的无限,愉悦又茫然。
 

 
【千里路】
 
初逢乌镇
温州翔宇初中 史振东
 
乌镇初逢,就好似一场欣然的故地重游。
它镌刻在唐诗宋词里风荡乌蓬、燕穿花雨的诸多情节,我曾相识相知,也曾相忆相思过,处处点染着我浓重的乡愁。弯弯小桥,脉脉流水,天空明净而湛蓝,人家栅门轻掩。远处的景,近处的物,生动盎然,呈现出一派简约明快的画意。
乌镇的每一处,都可以让一颗躁动的心安顿下来。或前行,或停歇,或折回,身前身后都豁然开朗,路总会随着你的脚步无尽延伸着,没有水尽无路的忧虑,也没有花明一村的热望。再想想自己一路走来的姿态,很像一只没有脚的飞鸟,在某个永不变更的空间,以漂泊的方式飞旋。
我不断地选择远方,原只想为自己这颗流浪已久的心寻求一个安详静谧的地方。就像年少时漂泊在外的那段日子,委屈了,茫然了,莫名地伤感了,心中便立马想到了一个叫“家”的地方,而乌镇就是这样一个充盈着温情的地方。
乌镇的东栅热闹而又静谧。午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汇成了一条流淌的河,只见波浪荡漾,却不闻水声潺潺。
在临溪的廊棚小憩,在半掩的门扉前伫足,在商铺里转悠,什么也不买,卖家也不吆喝,随意看一看就走……
有户人家暗黄色的木质窗台上摆放着几盆花草,花盆很精致,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其中一盆在午后阳光里特别显目:圆圆的白底蓝花盆,有着青花瓷的色泽,盆里一株碧绿的吊兰新抽出了三四条嫩枝,枝干低低下垂,末端密密的叶片串成了几个蓬松的绒球,鹅黄也郁青,随风任意颤动。
还有一户人家的青石门槛打磨得很精致,仿佛有着软木质地。坐下来,慵懒地倚在桐漆木门上。记得在很小的时候,也常常这般。每每这时,母亲总会先脆脆甜甜地呼喊一声我的乳名,然后轻声细语地问我在想什么呢?我什么也不答,只是灿然一笑,一跃而起,跑出母亲的视线。
黄昏时分的西栅,人流渐渐稀少。从一个巷口走出,又向另一个巷口走去,踏着一块块色彩斑斓的条型石板,穿过向晚的古巷。小巷两堵高高的墙壁灰白白的,那裸露在外的青砖上已经铺满了片片青苔向上漫溯,而墙头上绿油油的爬山虎则款款地向下伸展着。远远望去,二者就像两只相爱的手投射在墙上的影子,一个纤细而羞怯,一个炽热而厚实,深情地悄悄靠拢。
夜色未央,灯火昏黄点亮了西栅的每个角落。在一家狭小而喧哗的面馆里,叫上一大碗“书生羊肉面”。味道很家常,吃得也很放肆——埋着头的吃相肯定有些不雅,都听见了面汤在滑过自己喉管时所发出的声音,那真像稻花香里欢快的蛙鼓。
然后,登上了悠悠如枕的乌篷船,在两百米不到的行程里我与乌镇背向而行,再次走向熟悉的远方。桨声如温柔的耳语,溪水中跳动的灯影,既是殷勤挥别,也是闪烁的不舍。
 
监利的吆喝声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14级12班 彭昱骞
吆喝是一种街头文化,在人口集中的街道上,没有吆喝,便总觉得少了点韵味。
夏天的傍晚,路过步行街,入口处总有几辆卖水果的小车横七竖八地立在那里,戴着草帽的农夫似的老板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扯着嗓门吆喝:“水果!水果!新鲜的桃子……”其实这吆喝并不新奇,卖的好,靠得除了大嗓门,还有无声的吆喝——挂在车上的柚子皮,散发着清雅的柚子香,不用听他怎么吆喝,在炎热的夏季,光是闻闻这香甜消暑的味道,便不由得买上一些回去。
然而,这还不算最成功的吆喝,要说监利的吆喝,怎会少了菱角的出场,“菱角,西湖的老菱角,用沙磨子蒸的,又老——又香——”这看似短小的吆喝里,不仅介绍了场地,用具,还强调了质感和味道,可谓妙矣!特别是最后的那个“香”字,好似流着口水说出来的,细细的,脆脆的,若不用方言,规规矩矩地说出来,那韵味便一下子低了许多。
不过,现在大街上很少听到自然的吆喝声了,电子喇叭代替了吆喝。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长沙臭豆腐。记得第一次听那广告词,便忍俊不禁,而且一下子背诵下来,十分流利。“天下美食,人间美味,湖南长沙臭豆腐,毛主席亲笔提词的招牌小吃,由长沙空运而来,不好吃,当场赔现金一万!”与菱角吆喝的短小精炼不同,臭豆腐的吆喝,倒是将其光辉事迹说了一番,特别是最后一句,“赔现金一万”一说让人一下子记忆深刻。小时,班里的男生们总爱吃上几碗麻辣味的臭豆腐,弄得教室里臭烘烘的,这还不算,每回刚刚咽下肚后,他们就一个个端着碗,一本正经地对卖豆腐的说:“不好吃,我全倒了!赔钱啊!”说时嘴巴上还沾着油,如今再想,这一万块的赔礼只是说说罢了。
卖烤苕的吆喝——“烤苕,烤玉米,又香又甜!”还有废品回收的吆喝——“收打火灶,收高压锅,收热水器、电饭煲、洗衣机啊!”等等。不管是什么吆喝,什么形式,吆喝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试想,在未来的日子里,若只有汽车人群的喧嚣,而吆喝早已被遗忘,成为了旧时代的回忆,那么生活将会少了多么重要的一笔色彩啊!
 
【万卷书】
 
为你千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温州翔宇高中15级1班金安怡
 
时针旋转,又缓缓离开,无数个午后时光相连接。终于,我翻过了书的最后一页。
  阿米尔和哈桑,同父异母的兄弟,却因种族歧视被赋予了不同身份:一个是被贵族少爷,另一个却成了卑贱的仆人。哈桑善良忠诚,他可以为阿米尔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阿米尔呢,童年的他过于懦弱了。童年里的最后一次追风筝比赛,阿米尔和哈桑赢了,在大家都为阿米尔欢呼的同时,哈桑却久久不能安定。不是因为喜悦,而是恐惧与自责。那个夜晚,哈桑为夺回本属自己和阿米尔的战利品,甘受何塞夫一伙人的凌辱。懦弱的小阿米尔,离他们不远,始终未敢上前半步,那雪地上暗黑的血迹格外刺眼……哈桑的离开,让他更难以面对自己,最终他移民美国。
  战争将阿米尔的祖国蹂躏地面目全非,残忍的塔里班人嗜血成性,以杀人为乐。成年后的阿米尔重返家乡,亲眼见识了塔里班人的阴恶,知道了哈桑的艰难。往昔不断重现,他和哈桑间的故事一直在脑海里重播。“十多年了,你对自己过于苛责。”拉辛汗如是说道。
终于,他下定决心,他必须面对自己,要为曾经所为担起责任,不敢再懦弱下去了。
阿米尔会见了何塞夫——那个从小就和阿米尔作对的阴恶之人,如今是塔里班的同伙,也是奈拉博——哈桑唯一孩子的控制人。可怜的小奈拉博,他对每个人都怀有莫名的恐惧感,走路时总低着头;当得知阿米尔要带他离开,小奈拉博拒绝了。阿米尔又怎忍心他继续受这非人虐待。他和何塞夫谈判:进行一场生死搏斗,或他死,或我亡。
在那个幽暗的空间里,何塞夫戴上了不锈钢手套,眼神中流露着蔑视与嘲笑。毋庸置疑,阿米尔不是他的对手。可阿米尔咬紧了牙继续搏命,被打倒在地,断裂的肋骨已支撑不住他的身体。何塞夫岂是善罢甘休之人,尽管角落旁的奈拉博哭着哀求别打了,他仍往阿米尔肚子捶上重重一拳,后者嘴角再次流血。终于,奈拉博拿起了弹弓,以与他父亲相当的娴熟技术,拉满,对准了何塞夫的左眼,弹珠飞出。
可怜的小奈拉博,战争夺去了他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重获自由的日子,他重复着洗澡,一洗便是一小时,为赎罪,为恐惧,令人心酸。当得知可能会被送回孤儿院时,他哭着、哀求着,可是希望渺茫……
好在后来,阿米尔和奈拉博间的坚冰渐渐融化,他们回到了美国,捡了个天气不错的日子,放起了新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的脑海中总萦绕着这句话。
合上书本,闭起双眼,你能想象吗?我仿佛看到了两个男孩追起了风筝,另一个小小男孩,手举黄色风筝悄悄跟上来,嘴角微微上扬。
 
关西大汉和小家碧玉
监利中学14级5班 黄若琪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第一次知晓宋词中的两大类别,便是因为这句话。阖上眼,脑中就马上浮现出风格迥乎不同的场景出来。一刚一柔,太极中的刚柔并济在这宋词中倒是体现得及极佳。
其实,说白了,婉约词和豪放词搁在我眼里,就是“女神”和“糙汉子”。
初读宋词时,年纪小,不懂何为意境,何为情感,只知道些字面上的东西,可纵使如此,我也能分的清豪放词和婉约词。你且看那豪放词,哪个不是什么大江大河,高山陡崖,日升月落,波涛汹涌……大的,高的,猛的,什么宽广写什么,什么壮美写什么,端得是一番大气,哪怕是不懂,也会生出几分豪气。再瞧那婉约词,晓风残月,落花流水,满地黄花……这分明是在一堆七七八八的景物中挑拣,旁的不要,只要那缠绵的,柔美的,着实是带着一丝柔和。这两厢景物,一个金刀大马,一个小家碧玉,倒也不负“豪放”“婉约”这四字。
年纪稍长,渐懂了些门道,再去读那词,虽深不了多少,但总归还是看出了些东西。试问,你几时见苏轼守着窗儿,待雁字归来,又几时见柳永神游故国,遥岑远目?这就好比一座石像和一尊玉器。石像只拂了尘,略加修饰,尚瞧得清大致轮廓;而玉器却经过精心打磨钻刻,入手莹润,细看纹理分明。一个是大刀阔斧,一个是精心雕琢,两类词的描写便如此。
待时日长了,读更多的词,便觉着些不同。豪放词的词人们,个个“心比天高”,一挥手,意境便是一方天地,一方水土,小则一个地域,多则半边天,其意境之深远,非婉约词所能及。而婉约词的亲们,一个个都爱它,这意境往往只有一个院落,更有甚者,只一处荷塘,一园花圃,然,其情感之细腻,却是豪放词永不可比拟的。一个“野心大”,深沉旷达,一个“偏爱宅”,心细如丝,两两相反,好生值得玩味。
时至今日,我犹偏爱婉约词,有时却又生出些恼恨来。豪放词一直词如其名,直爽,其间蕴含的情感就摆在这儿,要用?自己取来便是!可这婉约词,一遍下来摸不到半点头绪,敢情那些情感什么的,和你玩躲猫猫儿呢!两相比照,糙汉子从来都是忧国忧民的,心中愤懑;而女神心中的一腔愁苦皆化作春水绕着自个儿流,鲜少又流到长江黄河的。一个直抒胸臆,悲天悯人;一个抽丝剥茧,自个儿愁苦。
豪放词一关西大汉,金刀大马,爱大力,从不遮掩;婉约词一小家碧玉,冷玉残月,温声软语,欲语还休。正是这两者的迥然不同,才让宋词有迷人的魅力。
 
【无限情】
 
十三年
淮安外国语15级11班 苗颖
 
他二十七岁时,她零岁。
她以阵阵啼哭宣告着她的降临,他笨拙得抱着她,哄着她。多年之后,妈妈笑着对她说,他那天手忙脚乱地抱着她,她之所以哭地那么响亮,一定是被他吓着了吧。
他三十二岁时,她五岁。
她从襁褓里的小不点儿长到懵懂的幼年,可淘气地很,爬树,捞鱼,和稀泥……样样精通,用妈妈的话说,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而他俨然成为她童年的好伙伴,与她一起“同流合污”,春天,草长莺飞,一大一小在田野上放风筝;夏天,烈日当空,可他和她,顶着大太阳,在湖里捞鱼;秋天,雁过留声,他带着她,上树打枣。一串串笑声,回响在天空,回响在四季,回响在她今后永远的记忆之中……冬天,她笑着追逐着雪花,他,踩着她留下的脚印,紧跟其后……
他三十四岁时,她七岁。
她上了小学,使家里不再那么乌烟瘴气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荒,日月盈…盈昃,辰宿张…列”,傍晚,他检查她的作业,黑着脸听她断断续续地被《千字文》,终于忍不住发火了“是‘辰宿列张’!今天晚上背不出来,不许吃饭!”然后一脸严肃地走了出去,她吓哭了,他什么时候对她要求这么严格过,她带着哭腔,颤抖地背了下去。深夜,她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出去,“真狠啊。”她恨恨地在心里想。一转身,她看见一碗面条热腾腾地摆在餐桌上。有一扇门,悄悄打开,一双含笑的眼,透过门缝,静静的看着她……
他四十岁时,她十三岁。
她风风火火闯进少年时代,他慢慢地在青年的尾巴上踱步。她洋溢着豆蔻年华的活力,而他则举止之间透露着“四十不惑”。妈妈说他老了;女儿已经快赶上他高了。她觉得鼻子酸酸的,记忆中一向高大的他,什么时候,自己竟能与他齐肩了……
她爱看书,她记得有这样的一段话“时间是黑暗中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是的,从他与她第一次相遇时,就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幼年的欢声笑语,还是童年被呵斥的悲伤,十三年中的每一点一滴的时光,都有着她的记忆,时光在不断变化,沧海桑田般的物是人非,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她,或是她对他,超越时空的爱。
谢谢,成长中有你的陪伴,我亲爱的,爸爸。
 
书虫先生
监利新教育14级2班 沈凤至
 
  我最敬爱的人是个古怪挑剔又好玩的糟老头。他会为了一盘菜到底放没放盐而吵上了半天;会为几句古诗而深思钻研到深夜,然后QQ群里内狂发骚扰信息“炸夜猫子咯”;也会为了几双破袜子到处找破布块儿,食指扎得像筛子。
最古怪好玩的还是作家梦。每当他伏在案前当“键盘侠”时,蚊子都不易飞进去刺探军情。若有人冒失侵犯,他两坨棉花往耳朵里一塞,把门一摔,大吼大叫:“安静,老朽要闭关清修了!”
爱写作的人,总爱藏书。但代沟宏阔,有些书他老人家爱看,我就瞅不中了。偏偏他总喜欢借一赠一,不饶不休——所以,“借书看”不如“偷书读”爽快。有一次,我刚走到书柜前,橱窗玻璃还没来得及拉开,他老人家悠然的声音已经在背后响起:“干嘛呢,大白天的,贼兮兮的。”
我惊起了一身麻栗,我的天,什么时候蹿到我的背后了。转身我清清喉咙,“小生我想要找你老讨教一下,顺便借几本书回去把玩。”哼,大丈夫能屈能伸。见他文雅方式不买账,我只得直抒胸臆:
“那啥,《辞海》能借不?”
“不能。”
“《诗经》?”
“不行!”
“那能借什么?”
“这个!”
我还以为是什么东西,一接过来,一本泛着新春绿意的《党政干部文学常识》伴着奇异的幽香向我扑来。
我嫌弃它的怪味,而且我也只是草民一棵,一直不肯要。那老头子看出我的不乐意,抛出一个诱人条件:“每天到这儿来上一节30分钟的文学课,我就让你在此期间随便看我的书。”盯着四个巨大无比的书柜,我吞了吞口水。好吧,30分钟换300多本书,值了!于是悲催生活开始,每天写一篇作文,还背古诗词。糟老头子整天跟我念叨着“长吟兮以掩涕兮衷民生之多艰”“血三年而化碧,魂一变而成红”“临渊羡鱼,不如结网而退”……
他还让我写人物,第一个描写的就是他。我还依稀记得有这些句子:年少时确是风流倜傥英俊帅气。只不过现在颇有些“美人迟暮”了,所幸还未“江郎才尽”。眼神犀利如托尔斯泰是有的,眼神坚毅如鲁迅也是有的,幽默放达如章太炎更是有的。不过脾气太坏,倒有些似胡适先生了。
老夫看到拍手称绝,“妙哉妙哉,不曾想老朽这一书虫也如文坛泰斗一般了,你小子戴高帽的功夫不错啊!”
我谦虚拱手:“哪里哪里,外公你经营文学一生,自然是受得起啦。”
呃,那老头儿就是我日夜思念的书虫先生。
 
【无穷思】
 
做人生的赢家
淮安外国语 林以广
 
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凝聚着古人智慧的“赢”字。
“赢”字最上头是一个“亡”字。这个“亡”字,有“死”的意思。就是说,机遇往往和风险同在,弄不好,就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办?不怕死,才能找到活路。历史一次次地告诉我们:置于死地而后能生,爱拼才会赢。不是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赢”字当头一个“亡”字,意在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该有些危机意识有些忧患意识才好。这个“亡”字,它还有“逃”的意思,是提醒所有想赢的人,凡事要谨慎小心。千万别义气用事,一条道走到黑并不是什么壮举。有时候,“逃”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疑无路”,莫停留,上下求索,终会“柳暗花明”的。很显然,这个“亡”不是逃避,而是另辟蹊径。记住,迂回曲折的路也是路,而且往往就是一条生路。
“亡”字下边儿是一个“口”。这个“口”字,真的是意味深长。“口”,首先是用来吃饭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一定要喂好这张嘴。当然,要学会与别人分享,最好不要一个人吃独食。除了吃饭,这个“口”,在提醒我们,还要能吃苦和吃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这些都是古人的良训啦。记住,这个“口”,不要什么饭都吃,不能什么话都说。否则,“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要“亡”,那肯定就“亡”在这个“口”上了。
“赢”字左下是个“月”字,这个“月”是成年累月的月,是日积月累的月。它启示我们:一切的赢家,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凡事,哪能一蹴而就?一口吃不成胖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浪淘沙,“剩”者为王。苏夫子不是说过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通往成功的路,不可能都是坦途。境遇如果不顺,有时候抬头看看天空的明月,心底也会亮堂起来温暖许多的。
“赢”字下面正中间是个“贝”字,人人都知道它指的是“财富”。是的,有了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可是,这个“贝”字你只当它是白花花的银子,那你就想歪了。诚然,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穿衣,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能的。可是,古人把这个“贝”字放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就是不想我们把银子看得太重了。除了物质财富,我们更应该有些纯正而美好的精神追求。去做一个精神的富有者吧。
“赢”字右下是个“凡”字,它警示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平凡的人,要怀一颗平常的心。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担多大的责任。凡夫俗子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有追求,只要能坚持,超凡脱俗,也不是没有可能。再说了,平凡的人,一样可以成就非凡的事。
做得到吗?做得到,你就是最后的赢家!
教学如斯,做人亦然。
 


上一篇:换个角度看生活(135期)
下一篇:原来你就在这里(136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