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经典 弘扬时代精神
——宝应实中党总支开展“不忘初心,红色寻根”之旅暨4月份党员“统一活动日”活动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县局党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教育全校党员、教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光辉历程,为打造“三品”校园,丰富学校内涵,再立新功,2018年4月22日,宝应实中党总支组织80多名党员及校务会成员赴苏州沙家浜红色景区,开展“不忘初心,红色寻根”之旅暨4月份党员“统一活动日”活动。

沙家浜风景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特色。沙家浜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如今,沙家浜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革命传统教育区。经过3个半多小时的车程,上午10:00,我们进入沙家浜红色教育基地,瞻仰了叶飞将军题词的照壁,穿过为纪念新四军抗日而建的东进桥,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回顾了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重温了革命先烈大无畏气概,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


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解动人革命故事。
展览馆外墙上刻着"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这是对沙家浜军民当年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精神的总概括。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中陈列的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60多件革命文物及广场上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和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生动再现了沙家浜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舍生忘死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业绩以及新四军和沙家浜人民之间的军民鱼水深情。纪念馆内,形象地再现沙家浜革命群众精心照顾和护理新四军伤员的场景,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物资料、抗战时期新四军和游击队使用的与侵华日军大相悬殊的简陋武器,先后缴获的日军的轻重武器和辎重、军官指挥刀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信笺、生活器具等物件,无不折射出广大新四军官兵同仇敌忾、誓死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的顽强斗志与英雄气概!

参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同志们重温了当年新四军的浴血奋战发展历史,感受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立下的丰功伟绩。在这方具有特殊革命意义的红色热土上,同志们真切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和熏陶,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使命,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爱岗敬业,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沈寿鸿书记带领第一支部的党员同志,在纪念馆前举拳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重走沙家浜芦苇迷宫,感受新四军时代精神。
如今的沙家浜风景区中心垂柳婆娑,绿荫蔽日。极目西望,湖光美景,或波光粼粼、金蛇狂舞,一片恬静,或白浪排空、排山倒海,一腔热情澎湃。更有远处一黛虞山时隐时现,令人浮想联翩。那是新四军和游击队正在与日军周旋于阳澄湖芦苇荡中,顽强抗战;那是新四军和游击队在这样的战场上神出鬼没,令敌丧胆;那是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在“春来”茶馆斗智斗勇……绵延的芦苇荡,总是在我们觉得没有路的时候,近看却意外发现一条窄窄的水路,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革命中保护了当地的人民和战士,为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走沙家浜芦苇迷宫,当年曾经烽火连天的战场,如今已是一片宁静。我们在享受和平年代的生活时,不应该忘记英勇的先烈们;我们在享受温暖沁心的亲情时,不应该忘记英勇的先烈们。在这方具有特殊革命意义的红色热土上,同志们真切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幸福定加珍惜,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不忘初衷,传承时代精神,心怀天下,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
此次活动,校党总支沈寿鸿书记亲自挂帅,全程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自觉佩戴党徽,文明有序参观,静心仔细聆听,用心深刻感悟,自觉做到不擅离队伍、不随意改变参观路线、不游览其他风景区,体现出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的思想和严格自律的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中的模范先锋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仲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