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曙光”杜凤飞、高海燕老师获区政府表彰

时间:2007-09-21 07:57 作者:张成,郎书成 编审:

    2007年9月10日,淮安曙光双语学校两位老师获得殊荣:杜凤飞被楚州区政府表彰为“模范教师”,高海燕被楚州区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区模范教师    杜凤飞

个人背景链接 
    杜凤飞  中共党员。本科在读,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教务主任。楚州区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 
    1998年被淮阴市表彰为“优秀德育工作者”,2003年和2006年分别被评为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2005年参加区小学教研员“说、上、评”系列竞赛获一等奖。2004年辅导学生参加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获省优秀指导奖。2007年第二十三个教师节被楚州区政府表彰为“模范教师”。 
    激情奉献,力求缔造“管理+服务+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十几年来,他一直定位为既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也是服务于学生、家长、教师的“服务者”。 
    倾心倾情,牢固树立优质的教育教学意识。课堂教学上,他注重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注意教学的创新,注重课堂教学机制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自工作以来,他热爱本职工作,务实求新,敬业奉献,多年如一日,教育教学能力出色,成绩突出,深得学生的爱戴、同行的钦佩、领导的赞誉、家长的信赖。 
    谦虚好学,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教改教研新招不断,屡创佳绩。2003年9月,他设立了学科娱乐的“挑战吉尼斯”擂台;2003年11月开设“新闻早餐”;2004年2月开辟晚餐后的“快乐时光”;2004年4月启动“读名著、讲名著,走向成功”系列工程;2005年9月开展每月一次的“三大王”(阅读王、硬笔王、习作王)竞赛、评比活动;2005年9月开展“课前童谣演讲”活动,并于2006年2月全面改版……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科上为打造“曙光双语”特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可供借鉴与推广的成功经验。他撰写的《口语交际训练途径初探》、《广辟蹊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一等奖。1998年主持了区级课题《开展艺体教育,创建农村特色小学的实验研究》,顺利结题并加以推广。2006起参与淮安市级课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作文效益》的研究。

区优秀教师    高海燕

个人背景链接 
    高海燕
  本科学历。小教高级。现任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教务副主任。 
    1996年被市授予“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1998年获区“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2002年被区评为“语文学科带头人”;获市“语文实践活动课优课评比”二等奖,并为区作文研讨活动提供高质量的观摩课。2006年获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2004年获得市“语文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在区举行的“教师十项全能标兵大赛”中荣获“标兵”称号。2005年被区聘为“学科指导组成员”和“小语研究会理事”,经常深入农村教学一线,指导并收集材料。2006年被区评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2007年教师节被楚州区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高海燕从教以来一直努力的目标,为此她经常深入课堂,获取最新的课堂教学信息;同时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中去,在市、区优课评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经常为区提供语文教学观摩课。平时热衷于课改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她撰写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等多篇论文被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采用;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一等奖。 
    身为学部主管教学的教务主任,高海燕能积极带领青年教师投身到课改与课题研究中去,为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主持的2006~2008年 “市十一•五课题”——“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撰写的课题论文《小学作文教学“拔苗助长”现象及对策》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学教材》上。 
    人生格言:只要努力就行。

                                       (张  成    郎书成)






上一篇:“曙光”安全工作获该市局督查组好评
下一篇:区领导到“曙光”督导安全卫生工作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