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全体教师在校综合楼四楼报告厅参加了教学处主办的以“我的提优补差”为主题的教学论坛。本次教学论坛由教学处主任卢方亮主持,邀请了语、数、外、物、化、政学科中教学成绩突出的六位嘉宾座谈,研讨交流在各自学科中的“提优补差”的措施。
会议伊始,卢主任便提出:“每个班级都有着讨人喜欢的优等生和令人头痛的学困生,在座几位都在教学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想必在‘提优补差’上颇有心得,请支招!”化学学科的吕军老师说:“何谓优等生?何谓学困生?在我看来,不应唯成绩论,那些认真刻苦、积极向上、学习习惯好的同学都能称之为‘优等生’,而调皮捣蛋、学习态度差的就是‘学困生’。所以‘提优’应该提高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而‘补差’应该补的除了学生的知识漏洞外,更应走进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耐心、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着,语文组的许学丽老师接着谈道:“我通过期中考试发现,班级的优等生在作文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所以我就特别注重优等生作文的专项指导,利用校本读物《陌上花开》,发动学生投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学生每天坚持‘333’,即每天至少写三十个字、说三百个字、阅读三千个字。”数学组的鲍永军老师说:“我特别注重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课堂里经常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例如上次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较难理解。我就说现在咱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老板,要处理进货问题,你要怎样做才不会让你的公司倒闭呢?学生立刻有了兴趣,最后用函数解决了问题。”
随即,年轻的英语老师张烨又谈到她是如何“补差”的:“我非常关注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学生变成‘学困生’的,所以‘补差’前,我会充分做好前期工作——观察、谈心、多方了解。当得知他的思想动态后,再关心帮助他,使他对我充分的信任。‘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的学习自然就有了动力,成绩也能够提高了。”教学成绩突出的物理老师王爱平则说:“五个手指都有长短,何况一个班级的学生呢?因而,对于后进生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接受他们,不能歧视他们。对他们要充分尊重,并且积极贯彻学校的‘拇指文化’,提倡‘进步就是优秀’。给他们树立目标,不断鼓励,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九年级二部部长兼政治老师史学东说:“一个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自己的专业素养,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要想提高成绩,治标的方法是辅导学生,提高教师自己才是治本的方法!”
几位老师精彩的观点、毫无保留的分享赢得了在座老师的阵阵掌声。论坛最后,主持人邀请初中部校长傅俊谈谈他的看法。傅校长说:“优等生也好,学困生也罢,都是我们老师人为的给他们贴的标签。如何让优生更优、学困生也能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优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我们要改变的关键就在课堂,需要反思的是自己的课堂。课堂上应该呈现什么?我想应该有三:其一,是孩子感兴趣的以及他清楚地知道是对他有用的东西;其二,是孩子们有强烈愿望的东西;其三,应让孩子们有机会参与其中,而非旁观者。做到了这三点的课堂才能称之为‘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才能妙笔生花、吐露莲花,才会消除成绩上的差距,不再有优差之分。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我期盼着在我们的理想课堂的推进下,最终我们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文/凌雷 图/任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