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全体教师在综合楼四楼报告厅参加了一场专题报告会,聆听了初中部校长傅俊以“基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备课与学教”为主题的报告。
傅校长的报告由他上周听的各门学科的10节课导入,抛出了五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其一,我们是否关注学生在课堂展示时所呈现出的状态?“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其二,我们是否能从学生在课堂中的展示发现其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其三,我们是否能做到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的过程即是思考的过程,即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其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时,是否重视了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视了核心概念的完整阐述;其五,针对学生们的导学案,我们是否思考过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做怎样的深入探讨?
为此,傅校长再次重申了理想课堂的备课环节与学教步骤:依据课标、教材、考纲设计导学案、教案;集体备课前用黑笔书写自己的个性化思考;集体备课时(后)用红笔补充上集体的智慧;学教结束后进一步反思学教过程中可完善的环节,以此形成“同课异构——集备成稿——同构异生——同案异教”的学教步骤。
傅校长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理想课堂教学,必须在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精心备课并设计操作性强的学教步骤。接着,他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课程标准的分解,设计教学学稿,并分析了两个典型案例和五份样稿,使全体教师对于如何分解课标、设计教学学稿有了明确概念。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学稿设计共有八个环节:第一要研读课程标准,找出课程标准对于相关学科对应学段的明确要求;第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标准分解,找出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此环节是整个学稿设计的关键环节;第三,进行教材解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需掌握的要点;第四,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在对应学段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需要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的知识点;第五,是明确学习目标,即本课时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应是在达成前四点任务后,分析得到的;第六,设计评价任务,即通过当堂检测、课后巩固训练、完成训练案;第七,制定先学任务,即编写导学案,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任务;第八,学教过程设计,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具体任务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优化全体教师的理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傅校长随即在会上宣布将于即日起至3月18日,在初中部开展三轮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学教稿设计比赛。此次比赛的开展必将使全体教师静下心来,研究课标,研究学情,合理设计出质量高、操作性强的教学学稿来,以此将理想课堂的备课精细化,使课堂的效率全面提高,真正实现“学得开心,教得轻松,考得满意”的理想状态。(凌 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