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魏徽老师应邀参加了宝应实验初中举办的“通淮扬三地十校同课异构”活动。魏老师作为淮安地区的教师代表,运用理想课堂的模式执教了苏教版七上第四单元的课文《夏》。魏老师以梁启超先生的“鸟瞰、解剖、会通”三步读书法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构建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探究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鸟瞰”即精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这一环节中,魏老师让学生在预习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问题:找出梁衡笔下体现“夏”的特点的画面,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解剖”即将各部分仔细专研,重要处细解剖,疑难处细研究,有所得则记忆。课堂上,魏老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学生质疑、自我反复朗读品味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从细处解读文本,从疑难处探究文本,感受梁衡先生语言的魅力。在赏析“挑”、“匍匐”、“举”等动词时,魏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高高地举起课本,做出匍匐的姿势等方式让学生从动作中感受力量的存在,感受夏天迸发出的蓬勃生机。这种“生活体验法”将学生巧妙地引入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悟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在品味语言感受魅力的同时,魏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时刻提醒在学习过程中做好批注记录。
“会通”即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彻底了解而后已。魏老师通过说文解字中对“夏”的构字法的解读,巧妙地从景美人勤的品析中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对夏的喜爱,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将板书巧妙地设计成“金”字,带领学生将文章的情感会通,感受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厚重与珍贵。最后,魏老师还通过展示自我创作的词《浣溪沙·夏》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整堂课,魏老师有效运用理想课堂的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时地点拨,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曙光初中部将理想课堂不断深化、推进。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小组PK等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名师课堂,模拟再现名师课堂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范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