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和应用意识,探讨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12月17日,淮安区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淮安曙光双语学校拉开帷幕。在综合楼四楼“曙光娃”剧场,学部卢洪霞、邵健、许盼盼老师分别呈现了三节精彩的语文课。
卢洪霞老师所执教的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课上,卢老师落实了本单元“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语文要素。首先,她以“出示图片,猜故事名”导入新课。“平板抢答”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引入对本课的学习;课上,卢老师适时地将学生的写字情况在大屏上展现,起到很好的示范与激励作用。播放朗读录音、跟读版的配乐视频把学生带到小古文的情境中去;在帮助学生理解“多子折枝”的“折”时,采用了“投票选择”的方式,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的展现。





邵健老师执教的是《少年闰土》一课。上课开始,邵老师用“平板抢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紧接着,他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利用平板的“拍照上传”的功能和同学交流汇报自己学习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内容,体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最后,他利用平板推送微课,介绍《故乡》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整堂课,邵老师紧紧围绕本课学习目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交织进行。学生在层层推入的课堂中,体会到了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





许盼盼老师执教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课上,许老师紧紧围绕本课学习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交织进行,方法指导与情感体悟双线并存。课上,她运用录音、视频等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旧社会的黑暗及鲁迅先生广受人们爱戴的事实。平板上选择题、讨论区等功能的运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重点词句打下基础。许老师利用平板上的“拍照讲解”功能,让学生直观比对不同伙伴列出的小标题,清晰的图片与鲜明的对比,为后面提炼“加小标题”的方法作了铺垫。最后的配乐朗读,将朗读引向深入,将悟情推向高潮。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感受人们对鲁迅先生无尽的思念与深情的赞颂。





三节精彩献课,老师们大放异彩,“曙光娃”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他们发言响亮,表达流畅,不仅能走进文本、品读语言,还能熟练运用平板,与老师积极互动,充分展示了曙光少年自信大方的一面。





最后,区教研室教研员孙勇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孙主任积极肯定了三位老师紧紧围绕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主题展开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融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了高效课堂。


近两年,学部全面启动“智课”“智学”两大助学平台,用互联网思维撬动教学改革,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理想乐园,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文/许盼盼 图/汪梦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