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遗址公园厚重而沉静。在残垣断壁的圆明园遗址公园,翔宇淮外第十四届“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在这里举行意义特别的开营仪式。940余名学生和带队老师参加开营活动。
园内那大大小小矗立的石块仿佛在告诉世人,这里曾经被外国列强劫掠过,焚烧过。灰色的石块仿佛在向人们展示那悲惨的一幕幕,将师生带回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带队的陆怀珍副校长告诉身边的孩子们:“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然而这样的一座园子却在八国联军的侵略中化为废墟,只剩我们眼前的这些断垣颓壁。淮外学子走进圆明园,进行实践考察,意义更为深远。这里的一切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忘国耻,奋发拼搏,才能国富民强。”
离开圆明园我们来到了颐和园,北京导游热情的给我们作讲解。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也是迄今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有万寿山、昆明湖、佛香阁、长廊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带着对皇家园林的好奇向往,我们从仁寿门进入,这里波光粼粼的湖水,绿荫荫的荷花,雄伟壮丽的宫殿让参观者不断感叹颐和园虽是人造但是宛如天成。同学们听着导游幽默风趣的讲解,感受园里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木,在这座美丽的皇家园林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颐和园行程之后,营员们走进了心中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华园得名,这次是一位清华大学大三学长作为本次的导游,他带着同学们来到清华大学的校门口,只见由毛主席亲手题写的“清华大学”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学长开始用心为同学们讲解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进程中,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恰如清华园工字殿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百年清华必将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人类进步作出更为广阔、深远、历久弥新的璀璨贡献。”同时,他从自身的经历讲起,激励同学们要立长志,要有学习目标,要想成功,要记住8个字“谦虚、勤奋、诚实、感恩”,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着,还不时的点头回应,神情严肃认真,自己在内心立下自己的目标。
同学们游行顶尖高校,也是在寻找自己十三岁的梦想。走进百年名校,接受知识的熏陶,寻找梦想源地,孩子们为十三岁美丽的际遇而神往,每个人在心中告诫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要立鸿鹄之志,发奋读书,将来为国家的强盛去作贡献。
第三天的活动在所有同学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参观圆明园遗址时的痛心与沉思,游览颐和园领略皇家园林独特的魅力,走进清华体验清华校园严谨的学风,这些都将化作宝贵的精神财富永存孩子们心间,伴着他们实现梦想,振兴中华!
13岁的际遇
聆听学长
湖光水色
宜人风景
游中留影
圆明园呐喊: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