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课堂在路上。新学期伊始,初一年级开启了以班级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研学之旅,各班自行选择研学地点,学校提供专车接送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为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情感,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2班全体同学走进淮安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研学活动开始,中医院陈瑞中药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常用中药材的种类及作用。各类中药材分类摆放,孩子们可以观其形,嗅其味,触其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透露了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神奇的中医让他们感到新奇又有趣,不时提出的各种问题。
“老师,茯苓有什么作用啊?我妈妈经常用它泡茶。”
“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茯苓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
以情育情,情知交融
说到中医就不得不提针灸和穴位,针灸科副主任杨礼白医生讲解了人体的穴位以及相关的治疗的一些知识,并对治疗的手法、位置、力度进行了演示。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身体状况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身体的各个穴位对人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提高免疫力提神?杨医生都耐心地一一进行了解答。
研学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在这个不是课堂的课堂,没有教材,没有黑板,中华文明传承的力量点亮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听了许多关于中医的小妙方,什么时候自己能动手操作呀?
别着急,治未病科的吴老师给学生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香囊包及不同疗效的中草药,让学生们自己制作香囊,可自留,可送人。同学们俨然变身一个个悬壶济世的小中医,开始兴致勃勃的制作香囊。同学们将中草药粉末填入香囊中,封口打结,一个个制作精美而馥郁芬芳的香囊完成了,佩戴在胸前,香气扑鼻,驱邪、避瘟。通过制作香囊,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知道民族文化才是最应该追随的时尚潮流。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同学们疑问,这些成品中药材的原材料长什么样子呢?带着好奇,大家来到了中医院的百草园,赵媛媛中药师带领学生们沿路参观认知生活中的一些植物药材,为学生们讲解它们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现场摘下几片药叶品尝,学生打趣道:“难道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情景吗?”在赵老师的生动讲解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间,与名医华佗、扁鹊见了面,与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谈论《伤寒杂病论》。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初一年级陆怀珍副校长作为初一2班的语文老师,将此次班级的研学活动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在他的语文课堂上又对孩子们进行了熏陶。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血脉。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生动的中医药知识,一颗颗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鲜活种子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悄然萌发。精彩还在继续,请期待初一年级其他班的研学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