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作文课是怎样的?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指导,学生面对作文本却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来来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淮外的一节作文课是怎样进行的。
9月15日,上午第三节课,初一语文组李文婷老师在四班上了一节关于“菜市场”的作文课。课前,她先布置孩子们用周末时间去菜市场买菜,体验生活,搜集素材,拍下照片或视频,配以一两句感受,记录体验。然后,她对孩子们提供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巧妙的从孩子们的点滴感悟中,提炼写作主题和方向,并用中考作文题巧妙串联,文题契合,如《人间烟火气》、《我心雀跃》、《长知识了》、《我当铭记》、《有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尝到甜头/苦头之后》……
课堂上,她以漫谈的形式,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如何从菜市场入手,调动感官体验观察,从所见、所闻、所思去写作。孩子们受到启发,个个都滔滔不绝,分享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听到了菜刀碰撞砧板的咚咚声”“我听到了菜贩推销菜品的吆喝声”“我听到了鱼虾水槽的哗啦声”;有的说:“我闻到了瓜果蔬菜的清香”“我闻到了生鲜肉蛋的腥甜”“我闻到了香料摊散发的辛辣”;有的说:“我看到了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青菜、白色的萝卜……如同一幅水彩画”。李老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那由这些繁闹喧杂的表象后,你想到了什么呢?”孩子们的思考,令人惊叹不已。有的孩子谈了买菜也是有学问的;有的孩子想到了买菜做饭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年老了,依旧为家庭默默贡献;有的孩子想到了卖菜摊贩的不容易,为了碎银几两,奋力生活;有的孩子更是由菜场的一角,窥见到城市的面貌和人文色彩。李老师对孩子们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和所思所得,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书写生活。
陆游言:“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节容量超大的作文课,更多是课前所花的工夫。学生课前的体验、观察、拍摄、感悟,教者课前精心备课,思考整合。课堂上,师生的分享、碰撞,教者引导学生发掘生活表象后的人文价值,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写作并非闭门造车,而应在生活实践中下功夫,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创作,这样的作文才能够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质有效。这样的作文课,孩子们怎能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