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虽跨越千年,但始终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淮安古城就是这样一座有着难忘的故事、值得珍藏于心的老城。9月13日下午,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7)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范大阳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踏访古城的千年历史。
同学们踏访的第一站是淮安府署。淮安府署,目前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衙之一。一走进淮安府衙大门,这里就收起喧嚣与拥挤,在静谧中,重新展露出历经百年风雨后那庄严肃穆的气质。轻轻抬起脚步,进入中庭大院,是一座题着“公庄明”的牌坊,甬道尽头便是大堂赫然耸立,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列两厢。同学们纷纷走进不同科,感受那股来自历史长河的文化气息。在吏部,一副蜡像作品映入眼帘:一名新入职的官员正在报道;户部陈列的铸钱模具,依稀有昔日商业繁华的影子;刑部里陈列的枷锁、夹棍、铡刀、荆条、棍棒等各种刑具,无一不在诉说着沉重的悲剧;工部那一座座建筑模型、一个个储备粮仓、一件件调查卷帙,诉说着民生、记录着民情,在那个时代的冷淡中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温度……跟随着众人的脚步来到了正堂——镇淮堂,公审之处。“忠爱”“勉力为仁”等字迹,无不浸润着儒家忠爱、仁政思想。后又相继游览了后堂专供密审、内院、后花园……淮安府衙,正像一位从历史中走出来的长者,给予参观的人以谆谆教诲。
离开淮安府署,同学们来到了淮安漕运博物馆,去寻访漕运古迹和历史。整个展馆分为序厅、漕运渊源厅、漕运咽喉厅以及千年载运厅,辅以大量的多媒体声光电系统,使整个展馆内容丰富多彩。跟着导游的步伐,同学们来到序厅,都被一个巨型投影卷轴与艺术沙盘模型所吸引。卷轴上投影的是两千多年漕运的发展史,一幅幅用电脑特效绘制的精美画面,惟妙惟肖的还原了漕运的灿烂辉煌,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力。在运河展厅里,脚下一条幻影运河向我们展示了运河两旁相关的城市、官署、码头、粮仓、闸坝、榷关等信息,它们都会随着游客脚步的走动对应出现,以三维数码影像的方式呈现于运河之上。淮安厅的河下古街,有种亦真亦幻的错觉,淮安古城历史上声名远扬的老字号正述说着这个昔日“南船北马”交汇之地的百业兴旺、繁荣富庶。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相继迈入了历史厅、文物厅、愿景厅,领略了千年漕运独具特色的历史潮汐。
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雄踞于淮安区城中心的镇淮楼。它又称鼓楼,巍峨高大,古色古香,是淮安古老而文明的象征之一。基台正中为拱形门洞,宛如城门,从东西两侧的方砖拾级而上。基台上是两层砖木结构的高楼,楼顶为重檐九脊式,四角翘起的龙头,双目圆睁直视,大口吞云吐雾,似有腾飞之势。门楼上还有几口钟,大年初一,人们在这里敲响祈福大钟,擂响激越的鼓点,为淮安人民祈福,为盛世中华喝彩。同学们也不由自主地敲响了大钟,聆听一下来自远古的声音。站在镇淮楼北望,呈现在眼前的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官署建筑群,望着眼前的古建筑,似乎一下子穿越到了千年之前。走进楼内,现为淮安区博物馆展览厅,在登高揽胜的同时还可以了解淮安古老的人文历史。
作为“运河之都”之称的淮安古城,有着一份专属自己的独特花火。半日的研学之旅,同学们了解到了淮安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如果爱好历史的你,还想继续揭开它神秘的面纱,那就利用闲暇之余,继续走访淮安其他名胜古迹,领略淮安古城独特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