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锅铲与炒锅的碰撞声取代了教室里的书声琅琅,当油烟气息晕染开少年们的成长印记,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劳动实践系列教育”再添新章。近日,初二级部开展的“小小美食家”主题活动,让学子们系上围裙走进厨房,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完成了一场关于成长的生命教育。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吧!
初二6班 冯祺皓
心得体会:
周末清晨,厨房瓷砖上落着父母留下的字条:“自己解决午饭”。我踮脚取下围裙时,袖口扫落了台面上的鸡蛋,蛋黄在晨光里碎成流金的湖泊。
油锅冒烟时想起妈妈颠勺的手势,而我手中的锅铲在颤抖。盐罐里的雪粒落进炒锅时,忽然明白父亲常说的“少许”是种多么微妙的计量。
当焦香的蛋液裹住青翠的蔬菜,电饭煲飘出第一缕白雾。米粒在瓷碗里泛着珍珠光泽,我对着这盘边缘微焦的青椒炒蛋,忽然发现那些被油烟熏黄的日子——原来每顿平常的饭菜,都是父母穿越火线的温柔生活。这个独自掌勺的正午,我打碎了三个鸡蛋,却煎出了人生第一枚完整的太阳。那些我以为理所当然的三餐,原来都是穿越油烟的温柔生活。我也感受到了每个人的独立不是突然的长大,而是在油盐酱醋中,一点一点拼凑出的生活。这也是我这个少年在烟火气里完成的第一次远航。
家长评价:这次劳动实践最珍贵的收获,是孩子从微观处建立起对生活的敬畏心。当米粒在瓷碗里泛出珍珠光泽,他不仅掌握了生存技能,更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听见了父母二十年如一日的爱之协奏曲。那道边缘微焦的青椒炒蛋,是少年用勇气煎出的成长勋章,也是他理解独立真谛的里程碑。
初二1班 王帝开
心得体会:
一直吃着妈妈做的饭,这次我决定亲自下厨给她做道菜。挑来选去,我选择了看似简单的炒土豆丝。
削土豆皮还算顺利,可切丝时就状况百出,粗细不均。下锅翻炒时,锅里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响,吓得我直往后退。一番手忙脚乱后,土豆丝终于出锅。妈妈吃得满脸笑意,一个劲儿夸我。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做饭并不容易,每一道菜都饱含着妈妈的辛苦与爱。以后我要多做饭,让她多尝尝我的手艺。
家长评价:通过这次活动,看到孩子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我满心都是惊喜。饭菜端上桌,卖相或许不算完美,但入口的瞬间,温暖与欣慰涌上心头。从手忙脚乱到有模有样,这不仅是一顿饭,更是孩子成长的见证,他开始懂得分担,学会照顾家人,我为他骄傲!
初二3班 卢雨涵
心得体会:
今日尝试烹制美味炖排骨。先将排骨焯水去浮沫,热油爆香葱姜、红椒,加入排骨翻炒,再倒入砂锅慢炖。期间把控火候,让排骨吸收汤汁入味,最后撒上翠绿青蒜提香。另一锅熬煮奶白的鲫鱼汤,点缀香菜和葱花,鲜香四溢。
动手做菜才发现,烹饪不仅是技术,更是耐心的考验。从备料到炖煮,每个环节都需细致对待。看着生食材在手中变成佳肴,成就感油然而生。品尝时,不仅尝到食物的美味,更懂得了用心制作的意义——美食不仅满足味蕾,更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以后也愿多动手,用厨艺传递温暖。
家长评价:
孩子做饭有模有样,排骨入味、汤鲜香,从切配到出锅全程认真,厨艺进步看得见,超棒!
初二7班 丁彤
做菜心得:
做好一件事之前,首先要保证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有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在做一件事时,应该专心致志,不得分心,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与学习相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可以获得好的成绩。
家长评价:在做菜时不仅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做家长的不容易 也可以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更可以让他们在做菜这种小事中获得成长的启示。
初二5班 袁子恒:
心得体会:
第一次炒芹菜虾仁,我紧张得不行。剥虾仁时,手指被虾壳划破,可顾不上疼。倒油下锅,手忙脚乱地翻炒,总担心炒不熟。但当那香味飘出,装盘尝一口,鲜美的滋味在舌尖散开。这顿饭满是艰辛,却让我学会承担,也让我更珍惜家人的付出。
家长评价:看到孩子第一次做芹菜炒虾仁,心里满是惊喜。虾仁虽大小不均,芹菜也炒得稍软,但那认真劲儿太动人。尝一口,咸淡正好,这顿饭满是孩子的心意。在这过程里,孩子学会新技能,懂得付出,我很欣慰,期待他有更多的成长。
少年们在生活的现场又完成一次关于成长和劳动实践的必修课,让教育的真谛在烟火人间愈发清晰,我们相信:最好的成长,永远发生在触摸生活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