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新意,秋日研有声。为了更好落实智慧课堂合作小组模式,聚焦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构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9月18日,滨河淮外政史地生教研室进行了主题为“智慧协作,促深度学习真实发生”集体教研活动。本次集体教研活动由初三历史备课组长孙阿娟老师主持。
葛彦彤组长就政治组的智慧课堂模式作详细说明。她指出,在新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智慧课堂赋能课堂实效,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进行议题式探究,及时解决分议题并展示成果。教师应及时对易错点和重难点进行点拨。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智学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易错考点的点拨和归纳。在选择题的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生生互助;在问答题的讲解时,教师可采用“学生上台展示——打分——补充——规范答题”的形式,多方位地展示学生存在的问题。
辜驿惠组长基于历史学科的特色, 重点强调新授课中学习任务单的运用,指出教师应关注在任务情境驱动下的小组合作活动。她指出,小组讨论应先进行组内的展示和交流。通过组内的展示活动,达到学生教学生,互相补充,形成共识的效果,为全班的展示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可根据任务单中的问题或在学生学习交流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发言。最后,师生应共同探究,解难释疑,达成学习目标。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应利用结合双向细目表及智能平台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具体讲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上台做一回“老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王坤组长分享了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模式。他指出,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模式实施的步骤为分组、任务分配、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及评价与反馈。在初中地理小组合作模式的实施中,教师应做到合理分组,设置难度适中的任务,在学生合作探究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增强合作精神。教师还要做到评价与反馈的及时、有效。
戴彦贤组长对生物课堂的智慧课堂合作小组模式进行了介绍。在新授课中,教师应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自学。对存疑部分,教师应设置小组讨论,确定课堂疑难点的位置。对于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及实验,教师可以用问题串的方式展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解决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可以利用平板互动精准学情,丰富小组汇报形式。对于疑难点及生成性问题,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展示汇报作切入,精准指导。她还指出,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指导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加强对中高难度知识点的学习。在复习课中,对于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及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提前培养“小师父”。
孙阿娟组长做最后总结。她指出,智慧平台和小组合作模式能够为课堂赋能,让学生从“听众”变成“参与者”,从“个体”变为“团队”。教育的智慧,就在于从“操控”走向“赋能”。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教学智慧,利用智慧平台为小组合作搭好支架,为学生的成长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