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淮外学子把家国情“包”进馅里,“写”在纸上

时间:2025-10-08 11:10 作者:郑天明 编审:张俊逸

当文思在笔尖流淌,当温情在掌心融合,这个中秋节,滨河淮外的孩子们用一场“从笔尖到舌尖”的深度体验,重新定义了团圆的味道。 滨河淮外精心策划的中秋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不仅用文字抒写家国情怀,更用劳动亲手创造幸福滋味。

在皎洁月光被赋予数字魅力的时代,一封手写的承载记忆的文章显得尤为珍贵。同学们化身“小作家”,开展了一场特别的作文创作。他们或围绕“我的中秋时光”,用细腻的笔触记录家庭的温暖与传承。

当从品尝芝麻酥到自己跃跃欲试,从一粒小小的芝麻酥感知外公外婆旧日往事, 十一班李昱颉同学体悟到了老一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丹桂飘香,灯笼高悬,二班林靖宇同学将对团圆的渴望融汇到更为宏大的家国情怀中。“在这个团圆的日子,又有多少人因为工作不能与家人团聚!他们也许在此时也独自在远方望月怀乡吧”;从红豆到豆沙,从面粉到月饼,十八班朱宴仪同学体会到的不仅是月饼的美味,更是家人团坐,共度良宵的美好时光。

通过文字创作,孩子们学会了观察与感悟,将宏大的“家国”概念,融汇于对家庭细节、对父母恩情的深深体悟中,让爱国爱家的种子在心底扎实生根。

如果文字是情感的抒发,那么劳动就是情感的凝结。这个中秋,同学们的实践舞台从方寸灶台延伸至广袤田野,完成了一场融合“巧手制作”、“家庭分担”与“秋收体验”的多元劳动课。

在温暖厨房,他们细心包裹、压模,亲手将团圆祝福“包”进每一枚香甜的月饼和饺子中,复刻着传统文化的印记。

回到家中,他们主动化身“家务小能手”,通过洗碗、整理等实际行动分担家庭责任,在琐碎日常中懂得了感恩;更令人振奋的是,部分同学走进金色田野,亲身参与“秋收扒玉米”,在汗水与泥土中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

此外,滨河淮外学子在假期也不忘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精致的手工到温暖的家务,再到充满泥土芬芳的劳作,这场立体化的实践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到,劳动不仅是创造美好的手艺,更是连接家庭、感知大地的情感纽带。

从“知”到“行”,在劳动中成长。从静心凝神的作文创作,到热火朝天的房劳动,孩子们完整地体验了“知行合一”的过程。他们懂得了美好的生活需要智慧的思考,也需要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一顿自己参与包的饺子,一个自己亲手做的月饼,与家人分享时,味道变得格外不同——那是成长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滨河淮外始终相信,最好的教育在生活的点滴之中。这个中秋,孩子们笔下的文字有了生活的温度,手中的美食承载了文化的深度。他们在创新与实践中,真正理解了“家”的温暖,度过了一个有活力、有内涵、有回味的别样假期。



上一篇:追寻红色印记,传承恩来精神
下一篇:当“小家”温暖遇见“大家”情怀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