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两周,少先队共收到书画稿件一百余幅,慢慢展开,一句句精辟的家训带来祖辈们的期许与关怀,从遥远的过去走来:
同学们眼中温良友爱的严心琳同学,她家中一直奉行“爱”与“和”的家训,这不仅是对小家的关爱与和气,更是对祖国大家的热爱与团结,日常生活里她平和谦让,乐于助人,良好的秉性帮助她收获了一众好人缘。
常常仗义执言,爱打抱不平的周子晨同学成长在部队大院,实事求是、坚守朴素的家风塑造了他勇敢正直的品质。据他所说,爷爷年轻时曾是内蒙古军区独立师步兵第三团的一员,军旅生涯中,做事认真负责,不惧苦累,将自己最好的年华驻守在祖国北疆,因此他立志像爷爷一样,永远一颗赤子之心,为集体、为祖国贡献力量。
甘于奉献,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程香语同学受教师母亲的影响较大,看到母亲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扎根讲台传道受业解惑,年纪轻轻的她也学会了奉献精神。无论是学校的各项活动,还是班级的各项常规,总有她跑前跑后的忙碌身影。
其实自古以来,家风建设一直流淌在每一户中国人家。《包拯家训》以“宗法”警示后人,留得满门清廉,千古流芳;王羲之教子练字“练尽缸中水”,一池墨水,扬王家书香美名;再到近代曾国藩一篇《诫子书》“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对自我小家的要求世代提醒后人。他们不是单独的个体,若干个小家有意识将历久弥新的经典规范成为普遍共识,那么整个中华传统正能量基因自然成型,成为浩荡的中国“大家气象”。
如今建党百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家风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继承共产党人红色记忆里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展现百年风华下的红色家风,把无数个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