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融情,浸润童心

时间:2023-04-04 20:30 作者:苗洁 编审:张俊逸
清风拂面,细雨蒙蒙。
折柳踏青,追思英雄。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滨河淮外小学部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校本课程——活在农历的天空下之清明,迎来最美的春天,帮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节日浓厚氛围。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节。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三候
       清明节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祭祖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在这个重要的节日我们还要缅怀革命烈士、致敬抗疫英雄。菊花有思念、怀念的意义,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与革命先烈,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一朵朵手工菊花,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悼念,对英雄及革命烈士的崇敬。
清明·踏青
       正值万物萌动之时,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节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孩子们趁着风清景明,到郊外放歌踏青,追逐春天。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节,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柳枝具有祈福辟邪之效,孩子们用枊叶制作树叶拼贴花更是创意十足,给人无尽的遐想。
清明.美食
       孩子们利用假期时间,与家人一起制作清明美食。香椿炒鸡蛋、荠菜饼、春卷、苦菜拼盘,各种节气美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之趣。
       了解、感受、体验,孩子们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传承着清明习俗,通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孩子们不仅对中国传统节气——清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对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向英雄致敬,“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悄悄在孩子们心中生根萌芽。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让我们学会了以爱告别,以爱相处。清明节,除了怀念,更要懂得珍惜。


上一篇: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
下一篇:探索科学世界,尝试奇妙实验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