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围绕“礼修于心,仪表于行”主题,组织开展了班会活动,引导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文明礼仪教育浸润学生成长。
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
班会伊始,班主任以“不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为切入点,结合校园生活实例,列举了乱插队、乱扔垃圾、说脏话、践踏绿化、打扰他人休息等常见行为,通过直观呈现,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对校园环境与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引发自我反思。
什么是文明礼仪?
班主任系统讲解了文明礼仪的内涵——它是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四大方面。从日常言语的礼貌表达,到人际交往的礼节规范,再到个人仪表的整洁得体,班主任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要求。
文明人“自测”
为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身行为,班会设置了“文明人”自测环节。10道测试题涵盖升国旗礼仪、师生问好、公物爱护、同学相处等维度,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答案并计算得分。班主任结合不同分数段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文明表现,明确改进方向,进一步强化文明意识。
滨河娃文明公约
最后,班会聚焦“滨河娃文明公约”,从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场景梳理文明礼仪要点。学校礼仪方面,强调课堂专注、尊师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等规范;家庭礼仪中,倡导尊敬长辈、自己的事自己做;社会礼仪则要求学生自觉排队、主动让座、遵守交通规则。老师们还带领学生学习了“文明礼仪歌谣”与“小学生文明礼仪之歌”,朗朗上口的内容让文明礼仪知识更易记、更入心,助力学生将文明准则转化为日常行动。
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平台,不仅让学生深化了对文明的认知,更推动了校园文明风气的营造。未来,涟水滨河外国语学校将持续推进文明礼仪教育,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