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开展“家访月”活动

时间:2015-06-08 11:08 作者:包彩凤 编审:

  

  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架起一座师生和谐的桥梁。2015年5月28日至6月8日,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德育处组织开展“家访月”活动,一百多位教师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先后走进数百名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一百个家庭,有一百多种的境遇,而心灵的沟通,给予孩子赏识的目光,认可孩子的潜能,这样更能够激励孩子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初一年级班主任李娇英老师在家访真情故事中写道:家访,能更切实际的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同时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有帮助,也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开展教育。

   

  “王老师在我家呆了很久,聊了我的学习和我一年后即将面临的中考等方面问题,让我感到很温暖。即使在聊学习方面有关情况,但通过她的叙述,仿佛这一切都没有太大的压力。”这是初二(15)班徐书凝同学记叙英语老师王聪聪的家访感受。

  

  “家访,所具有的人情味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沟通方式都不能比拟的,缩短了家校之间的距离,沟通了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心灵。”袁爱国校长表示,家访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家长进一步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附三篇家访真情故事:


用“心”架起一座师生和谐的桥梁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 李娇英

  于5月27日之6月1日,我们初一(14)班全体任课开始开始走访成绩不同层次,习惯各不相同,行为习惯差别不一的十几位同学。心灵受到震撼,觉得用“心”对待每一位孩子,架起一座师生和谐的桥梁,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让他们做个幸福的翔宇学子,是我们不懈地教育追求。

  一、用真心碰撞——柯政宇

  柯政宇是一个好说、好动、爱钻牛角尖没定性的孩子,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但脑子很聪明,成绩位于班级后20%。回家听他妈妈说总是爱挑同学和老师的毛病,行为习惯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很顽皮,但说上初中以来改变了不少。他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氛围比较民主,与父母关系像朋友,但由于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他妈妈也想了很多奖励和处罚的措施,但收效甚微,他妈妈说起他一脸的无奈。他小学班主任说:他是个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孩子。我想抓住他的一个优点:爱干净、爱美,而且特喜欢听好话。所以我们几个任课老师和他妈妈沟通后,想方设法真心赞扬、扩大其优点,忽略其缺点,让他从改变行为习惯开始,做到遵规守纪,以确保他把心思花在学习上,来适当提高成绩,家校联合,相信会有改观。

  二、用爱心呵护---吴嘉政

  这是一次特殊的家访,在医院我们见到一天没见的学生吴嘉政及他父母,他由于阑尾炎刚做手术。他是多次翔宇之星得主,是个性格很内向,沉默寡言的男孩。他是个学习很刻苦的学生,刚动过手术,就叫他爸爸来学校拿书本给他看,我说周五下午去看看他,但下午突然要到温州实验中学听课,没及时去,他就每隔一小时问他妈妈:李老师什么时候来啊?李老师什么时候来啊?我接到他妈妈电话时从温州一回来就和郑老师跑去医院,他见到我们什么也不说就笑。他妈妈说终于见到他笑了,他不善于和父母交流,床头就放着一本书和一个魔方(他课余最爱),见我们去了,他用一只手拿起魔方快速的用一分钟时间就转好给我们看。在和他父母交流中知道:他小学以来就不太爱说话,成绩不错,但上初中以来发挥得更优秀,很乖,从不向父母提要求,静静学习,所以父母经常忽略多给他关爱,所以就养成孩子性格很软弱,在家在学校从不与别人争吵。一次被同宿舍的同学一句玩笑话气得哭了半小时,也不与同学争辩是非。与家长沟通后,希望家长不仅仅只关心孩子成绩,要多方面给予爱的呵护,慢慢走近孩子心灵,让他变得阳光。作为班主任的我尽力去呵护这个脆弱的心灵,无需担忧他的成绩,要关注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用信心鼓励--王以贴

  一个漂亮,温顺的女孩,成绩中等,但多才多艺,尤其歌唱得特别好,但从不主动表现自己,总怕自己做不好,缺乏信心,参加校活动不积极,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和她父母沟通她在家表现:自从有了小女儿后,和父母关系疏远,还挺叛逆,回家作业基本很自觉完成,但爱玩电脑和手机。他父亲说自己对孩子要求不高,成绩只要中上水平就可,主要让孩子过快乐的中学时代,是个很民主和开明的爸爸,这是最轻松的一次家访,其父母还一味说学校好,班级好,老师好。建议其父母多关心以贴,不要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小女儿身上,忽略大女儿,多鼓励,多给与自信心。

  四、用柔心感化——陈彦硕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刚来校时,一天三个电话给妈妈,时时说自己得病了,很没有安全感,最多的一句话:这不是我做得。动不动爱哭鼻子。成绩中等,凭他的各方面表现,如果能抛弃一切不宜的杂念,相信他成绩会进步很快。和他妈妈沟通后才明白:由于小学父母性格不合,给他幼小的心灵伤害很大,很没有安全感,怕别人伤害他,又觉得保护不好自己。进入初中后,各方面有很大改变:他妈妈说打电话回家也很体谅她叫她多休息,回家还经常帮着做家务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是男人,得保护好妈妈,为妈妈分忧,李老师说的。我回忆确实说过,那次他遇到一点小事又在那里哭鼻子,我说男人有泪不轻淌,你现在要学会保护妈妈,还哭!结果这话还真灵验了。建议:给孩子拾回安全感,用温柔地心去感化他不安全的心。

  结束语: 一百个家庭,有一百多种的境遇,而心灵的沟通,给予孩子赏识的目光,认可孩子的潜能,这样更能够激励孩子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家访,能更切实际的了解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同时与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有帮助,也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开展教育。

  家访是一座心灵之桥,它让我们走进了孩子们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深深感动着我们。用“心”爱比授业更重要,生活比课堂更广阔。我更坚定要做一个的麦田守望者,撑起一把爱心的绿伞,牵起孩子们手一起走过岁月!

 
家访真情故事

温州翔宇中学初二(15)班 徐书凝

  王聪聪是我的英语老师,这次班主任安排她到我家家访。星期五下午,王老师就打电话通知我要来我家。我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老师来我家。我知道王老师平时很忙,这次来我家也是抛下了很多工作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主动提出要与家长交流。

  我家住在农业银行旁边,王老师家离我家很远,但她依然不顾辛苦。下午我从学校回来,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过几分钟就会到了,那时候我深刻地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尽责。我到楼下等她,过了一会儿,我的视线出现了一个瘦小的身影,她跑着过来,还一边喊:“对不起,我迟到了。”我把她领上了楼,小姑热情地迎接了她。

  小姑把她领到各个房间参观,之后坐在大厅的沙发开始闲聊。刚开始,我害怕老师提起我在学校里的表现,但没想到她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说了一些家里的事情和班级里其他同学的事情。小姑问我在学校里的表现怎么样,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微笑着说:“书凝学习很积极很努力,但就是心太浮躁。”小姑点点头表示赞同。她开始说英语方面该如何提高,现在就应该打好基础。王老师在我家呆了很久,聊了我的学习和我一年后即将面临的中考等方面问题,让我感到很温暖。即使在聊学习方面有关情况,但通过她的叙述,仿佛这一切都没有太大的压力。过了很久,王老师要起身走了,小姑让她留下吃饭,王老师笑着推辞说:“还有事情,要先走了。”

   我把她送下了楼,她笑着看着我,说:“书凝啊,你要努力啊!”然后,我望着她的背影,心里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


赢得学校美誉度,彰显为人高素质
——关注细节:带着鞋套去家访
温州翔宇中学初中部    杨正培

  还记得在宝应实验初中工作的时候,每年三月是宝应实验初中“翔宇之春”家访月活动,这时,我们翔宇人就会走进了班级的每个同学家,把师爱的关怀和三月的温暖送进每一个学生家庭。

  可是,在家访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有些学生家庭居住条件比较好,进门时,让人实在不忍心穿着鞋踩在干干净净的地板或地毯上;而如果脱了鞋,按照传统的待客之道,又常常使家长局促不安;更为难堪的是,脱了鞋,偶有脚臭扑鼻而来,那场景尤为不雅……经历了两次尴尬后,我们几位同事一商量,决定到商场去购买一些一次性鞋套,每人都在车箱里随时备着。等再去学生家访时,我们在门口有礼有节地套上鞋套时,我们从家长的眼里看到了赞许,从学生的日记里读到了敬佩……每当想起当年的这些经历,我就禁不住的有几分得意。

  这次在温州翔宇中学的家访活动,我决定“故伎重演”。

  那天下午,我按照事先的预约来到班上的小然同学家。当他妈妈打开门那一瞬,我向屋内迅速扫描了一下:这是个条件优越、及其讲究的家庭。在我迟疑间,小然的妈妈已经拿出一双新的拖鞋放在了我的脚下。我向她轻轻摆摆手,顺势从包里拿出一次性鞋套,弯腰套上……小然妈妈愣住了,接着忙不迭的打招呼:老师,对不起啊,其实可以不换鞋的,我,我……我分明听出了她的尴尬。我笑了笑说:“您别介意,我们翔宇老师到每个同学家一般都是这样的。”当我跨进家门时,从眼睛的余光里,我看到小然妈妈眼神不再是尴尬、茫然,分明是感动和敬意。我知道,作为翔宇人,家访,走进学生的家庭,这第一步便是拉近老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有了这第一步的成功,下面的交流、沟通自然就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啦。

  离开一个个孩子的家,听着一个个家长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也甚感欣慰。因为我明白,在这一次次家访中,就因为我们关注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带给每一个家长、家庭的影响确实巨大的。既达到了家访的既定目标,又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校的美誉度、翔宇人的高素质不是也在悄然提升了吗?

 

 






 

 


 


上一篇:翔宇风云有约:听跨国企业精英谈教育与职场
下一篇:温州翔宇初二年级月度表彰会:进步即优秀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