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文在凤凰网论坛主题演讲纵论教育进步方略

时间:2014-11-25 00:39 作者:李玉佩 编审:

 

  【综合凤凰网、搜狐网等媒体资讯 本网记者:李玉佩】 2014年11月23日下午,应邀出席凤凰网金凤凰教育论坛,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纵论教育创新方略。他认为教育进步需要三力相助:教育内涵彰显理念力量,教育体制机制彰显结构的力量,教育内外技术彰显科技的力量。

 

  本届金凤凰教育论坛主要围绕“传统文化”“教育改革”“教育强国”三个话题展开讨论。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徐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先后发表主旨演讲。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中国教育网执行总编辑任蕾等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观点。


  2014年的中国教育在改革的路途上铿锵前进,它的步伐坚实而有力,它的举措积极而瞩目。这是传统文化的黄金年代,也是素质教育的阵痛时期;这是教育改革的伟大时代,也是发展转型的复杂时机;这是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刻,也是教育领域多元发展的繁杂时间。这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逐步走上正轨;这一年,基础教育深入推进实施;这一年,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积极发展;这一年,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这一年,国学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内核;这一年,高考改革开启破冰之旅……这一系列大刀阔斧、步履不停的教育改革,让国民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凤凰网、凤凰网教育于23日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金凤凰教育论坛,特邀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热点话题,见证教育改革成果,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卢志文发表了题为《教育进步:理念之力、结构之力、科技之力》的主题演讲。在他看来,大国崛起首先需要教育支撑,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被社会各界人士反复表述。这些话语我们听上去常常觉得很温暖,很振奋,但在微观的实际环节,我们看到中国教育思想解放的道路还很长。推动一项事业生动发展的力量到底在哪里?教育的进步,首先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其次是教育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再次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这三个力量共同推动教育的前进。

 

  目前,教育领域的思想解放还远远不够,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开始。走向多元化,增加选择性,它已经是一个社会现实的迫切需求。因为教育不仅要与经济相适应,更要具有引领和超前的作用。可是我们教育的“计划性”依然那么强势,甚至有些领域越来越强,它与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不相适应。如果不去走多元化的道路,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相背离的。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都是以选择性的增加体现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需求客观存在,我们就要引导需求,满足需求,而不是无视需求,扼制需求。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让教育转向多元化,增加选择性。凡民间能做的,要积极鼓励民间去做。政府要制定文件:凡必须要做的事,民间又做不了的,政府才要去做。教育是民间能做,又积极要做的,政府适度放手,制定规范,让出一部分给民间去做。这样才能激发惊人的发展能量,中国教育才可能用较短时间赶上世界的步伐,并且超越。这与中国大国的崛起是一脉相承的,甚至是前提。

 

  中国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愿意为教育花钱的老百姓,这是中国最丰厚的教育资源,中国老百姓实际花的钱比我们统计的数字要高得多。他们愿意花钱选择优质教育,而我们现在却不能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就需要我们用发展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要确保底线,二要狠抓环境。保底线,就是保投入、保公平,抓环境,就是扶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进步三个力量,理念的力量,结构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可是我们发现学校现在反而成为阻碍教育进步的一个负面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发现学校是排斥技术创新尝试的,这与长期在计划领域中深度浸透有关系,所以这个领域特别需要解放思想,特别需要放开发展。

 

  在中国,教育家办学走不通,根子在哪里?依然在这三条里,就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开放以后,民办教育发展起来了,我们把教育办学权给了民办学校。但是在中国,教育家型的校长,第一有可能根本没机会当上校长,第二有教育家梦想的人未必能在这个岗位上实现他的梦想。这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教育家有担当、有理想、有情怀、有专业,但是常常还有另外两样东西,叫有风骨、有个性,甚至还有脾气。这种有风骨、有个性、有脾气的人,他们能不能上岗,能不能在岗,有没有环境让他们发展,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往前进一步:我们究竟要把办学权交给资本家,还是教育家?如果中国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那么一定是学校向教育家开放的,让教育家拥有办学权,他们既不要做权利的附庸,也不要做资本的附庸——从结构入手就是要打通中国教育家办学的道路,中国教育家办学的道路还需要改革。

 

  卢志文强调,微观领域中,教育家办学道路的拓宽,同样也在政府层面上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基础。就是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公办学校,可是把各级各类的教育需求,通过民办的方式实现,这样就能够实现“底线有守,创造无限”的和谐局面。

 

 


 

附相关网页:

凤凰网
http://edu.ifeng.com/a/20141123/40877690_0.shtml 

搜狐网
http://learning.sohu.com/20141124/n406327700.shtml   
 


上一篇:广东荔湾区教育考察团访问温州翔宇中学
下一篇:温州翔宇中学校媒建设获评全国百佳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