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浩洁 通讯员 蒋念文】
要学知识吗?请回家去。要玩吗?请到学校去。
这是翔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邱华国在上周举行的“校长空间”公益沙龙中对“互联网+教育”未来的描述,也带来了对未来教育的颠覆性思考。
2014年被称为在线教育元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学习新方式来袭,信息化也在教育变革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给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互联网+教育如何真正带来课堂的变革?对于在线教育的思考,业界正在酝酿、探索中。
689位学生一人一课表
高考综合改革2014年率先在浙江和上海实施,目前在读的高一学生正是“新高考”的践行者,首先他们面临的就是文理不分科,实行“7+3”的选考模式。
“如果没有信息化学校管理软件,针对新高考实施全程选课走班,为温州翔宇中学689位高一学生个性化定制一张课表,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邱华国说。
正因为有了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去年12月1日,温州翔宇中学的689名高一学生每人拿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课表。课表上的每一节课,除了学科名外,还有班级编号、教师姓名。“一课一地点,一人一课表”,从此,该校高一正式开启“选课走班”模式,也成为浙、沪两地新高考试点省市中最早全面推行“选课走班”的学校之一。
翔宇中学实现的是针对选修、必修所有课程及其不同层级选择的“完全走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能力给予充分选择,同时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高考必考科目和物理、化学这两门学业差距相对较大的科目都设置了难度层级分层学习,因此根据学生选择结果的统计,全年级的选择组合多达176种。
如此复杂的排课,该校高中部朱恒高校长非常感慨:“以往是一个班当作一位学生来排课,现在是将每一位学生当做一个班来排课。”这显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
于是,翔宇中学引进知名软件公司,咨询计算机专家,自主开发了“选排评课平台”。第一周的走班结果显示,全年级24804节课的教学班、教室、教师安排实现了“零差错”。而当每次选考后重新排课将成为常态时,这个平台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邱华国还介绍说,互联网技术不仅带来学校管理的方便,同时能“网朋友”、“网信息”、“网教改”,给教育教学和教师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变革。
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正是目前推进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年课堂”的在线教育探索
虽然“互联网+教育”的口号叫得山响,但是如果细观每所学校每个课堂,发现校内外的反响有时是冰火两重天,大部分教室仍沿续传统的模式。有专家认为,人类70%以上的知识可以在线上学习,而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大多数学习时间还是在学校中,所以没有学校参与的在线教育,就不能说有真正的互联网教育。
目前我市各学校都在探索如何做好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据资料显示,以温州二中为代表的5所市直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探索,以温州中学、温州实验中学为代表的“创客教育”基地建设,瑞安实施“瑞安智慧教育慕课年”,永嘉等地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应用试点,平阳、文成和经开区等地重点推广电子白板应用等,其他地区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公益教学活动方面初尝战果。
温州翔宇中学则携手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沪江网进行了在线课堂的率先探索,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势,让学生体验网络在线课堂的精彩。
今年2月12日至2月17日春节前夕,温州翔宇中学“年课堂”开启。大年廿七“小年夜”,翔宇总校长卢志文在江苏淮安的家里,给学生们上《羊年说年》。11节“翔宇年课堂”,集浙、鄂、苏三地学生听课总人数超过10000人。
2月26日至3月2日,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课题,温州翔宇中学陈艳丽、石义刚两位老师开展数学常规课的互联网在线教学实验,被称为CC课堂。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不同终端进行学习。翔宇首次在线教育的成功探索,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线教育,已经上路。
相关链接:
http://wzrb.66wz.com/html/2015-04/28/content_1809430.htm
http://wzrb.66wz.com/page/1/2015-04/28/09/2015042809_pdf.pdf


(图为:电子版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