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做客翔宇风云讲坛讲述“文化经典”

时间:2017-04-27 21:55 作者:念文 编审:

2017427日上午,文学博士,学者、作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做客翔宇风云讲坛,在温州翔宇中学弘景楼报告厅,倾情讲述《文化经典与基础教育》。翔宇教育集团常务副总校长高立顺主持讲座活动。校内外“鲍粉”纷纷慕名前来聆听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翔宇中学教师代表叶玉林、吴坚先后就自己关注的问题提问,得到鲍鹏山教授释疑解答。

“我们不读经典读什么?

鲍鹏山教授开讲时首先抛出三问:“我们不读经典读什么?我们不读本民族文化的经典读什么?我们作为国家的教育战略我们不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请问读什么?”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教育的两大功能:第一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第二教育是要让民族的下一代认同本民族文化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式同感。我们要从这个高度认识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使命之一: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使命之二:培养民族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教育的特殊性:没有宗教

接着鲍鹏山教授分析中国教育的特殊性:没有宗教。西方有宗教教育(圣《圣经》等经典的教育价值)和宗教生活(教会、教堂等宗教活动和仪式);传统中国有文化教育与风俗民约,有三堂(学堂、祠堂、中堂),有儒家经典的教育价值,有婚丧嫁娶、节假时令活动和仪式;今日中国废除读经,废止“封建习俗”,不讲礼仪,嘲笑教养,宣扬粗鄙,只剩下知识、技术教育与升学教育。

素质不是技能的相加,不是知识的相加

什么素质教育?鲍鹏飞教授否定式回答:素质不是技能的相加;不是知识的相加。肯定式回答:用孔子的话回答,“兴”、“观”、“群”、“怨”,即有情怀——热爱社会,有洞察力——了解社会,有领导力——融入社会,有独立批判精神——批判社会。用孟子的话回答:即“四心”“四端”,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他认为文化经典的价值体现在三各方面:知识体系(历史人物、名称,文化典籍、概念,称谓知识等,语言知识),价值体系(好人、好政治、好社会),文化体系(文化认同:作为人之精神归属感,作为民族之凝聚感,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识别性符号,作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贡献)。

我们今天的教材问题:严重缺乏文化含量。

鲍鹏山教授分析基础教育教材现状:现行小学教材大都过低的估计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从而把起点定在区段中较低的点上。其害处是,不仅学生浪费时间而收获甚少,教师水平也不能提高。文化含量寡薄的教材,缺少发挥生发的余地,好教师与差教师一样,无法显示自身水平。小学阶段即是始、是基础,这阶段学习的内容,其文化含量的高低关系着后来整个知识大厦的质量。但我们在这一点上恰恰弄反了:在开始阶段,我们让孩子学的、背的、储存的却是几乎没有文化含量的课文。古人学习从四书五经开始,就是因为这里面极高极纯的文化含量。学习如同爬坡。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在这方面还不够理想。结合四大原理:起点原理、堆垒原理、爬坡原理、80分原理,他提出改进方向,从《论语》开始就是中国文化,从《圣经》开始就是西方文化。

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

最后,鲍鹏山教授说:“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培养大师为目标,但是,如果基础教育彻底断绝了大师出现的可能性,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因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侏儒之群。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培养精英为旨归,但是,如果基础教育不能为精英的成长奠定文化基础,这种教育是可悲的。因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奴隶之邦。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杰出的个人为培养目标,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掐灭了受教育者“成就杰出”的理想,这样的教育是残忍的,因为它使一个民族沦为平庸之辈。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培养道德人格为全部:但是,假如教育没有了道德人格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训出急功近利的功利人格,这样的教育是下流的,因为它使一个民族成为小人之薮。”

 


 
 

 
 

 
 

 
 

 
 

 
 

 
 

 
 

 
 

 
 

 

 


上一篇:高立顺: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下一篇:翔宇中学高中部规范教学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