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课堂是什么样子?陶行知的“做中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今年高考机器人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教师机器人会代替教师吗?
2017年7月24日,全国持续高温,2017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温州培训班学习进入第四天,华东师大首批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琨的报告——《教育依时而变》中给出了解说,如同夏天里的一份清凉济,让大家眼前一亮。
学陶人要研究未来课堂动手动脑并重,做中学
陈玉琨教授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然后指出: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走向就是跨学科,它是各种学科的一个综合,是基于一个问题——建一所桥梁来设计这门课程,提升学生创造能力。有三个特点:动手动脑并重,做中学,你只有自己设计这个桥梁才可能发现有什么问题;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融合,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去体验;它一方面注重课堂效率,更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除了课堂外,它可以和几千公里外的工程师对话,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优势。使得我们能把课堂和社会现实、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充分地联系起来。陶行知不仅是做中学,他的人格,对教育的追求,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学习的。
这个时代有着它丰富的特征,首先从时代的特征认识开始来研究教育的问题,第一个时代的变迁与教育的问题,很遗憾,在我们这个时代改变最少的是我们的教育,‘教育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例外’,当然我认为从教育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革命的前夜,时代已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不可能例外。
约翰·杜威说:“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今天的课堂,传授的是昨天的知识,要解决明天社会发展的问题,无疑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教师机器人的出现将代替教师,教师的责任是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教育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国家863资助的高考机器人首次参加高考。很遗憾文科数学考了105分,不是预期的120分。我家里有清洁机器人,不过三千块钱,扫得很干净,床下面也能扫。家里清洁都是靠它。
高考机器人的出现,是用来代替教师,就是教师机器人。对教师提出挑战,我的预期,不到十年,如果这个高考机器人成熟了,我们中国1100万中小学教师,三分之一将被教师机器人代替,就是如果一个教师你只会讲知识,对不起,高考机器人比你讲得更好。这是人工智能优势所在,它的记忆力,肯定比你强几百倍,甚至几万倍。
未来教师机器人出现后,教师你的责任是要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那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不能替代的。是我们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构建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他提供各种创客空间,给他创造像我们(翔宇)这样博物馆,那我们学生在博物馆里,学生和学生讨论,学生和教师讨论,你不用知道比他知道的更多,但是你知道他怎么引领他怎么构建思维的发展就可以了。教师的职能会发生重要的变革。如果我们仍然死守着上课也就教会学生会解几道题,对不起,那我相信你会被淘汰的。这是社会的必然。三年不淘汰,五年不淘汰,十年不淘汰,二十年后你要被淘汰,全国大约300万到350万,将会被淘汰。
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会化、个性化、综合化、智能化、中国化
我们的教育一定是社会化,就是陶行知、杜威所强调的,学校即社会;我们的教育一定是个性化,是最求每个人的潜能,你有什么潜能我帮你发挥最大,克服了班级授课的局限;一定是综合的,分科基础上的综合的,分科是我们人类能力低下的表现;教育会越来越智能化,现在人工智能是国家的战略,学校一定会智能化;当然我相信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深入到学生发展过程当中,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就是第五个化,叫中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