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归巢:第三种力量的精神接力|新闻述评

时间:2025-09-04 15:42 作者:向宇 编审:李玉佩

 

 胜利日阅兵

博士后讲学

传承教育理念

手绘法治蓝图

脚步丈量街巷平安

……

 

翔宇校友李泓璇正在训练


  九三胜利日阅兵典礼现场,淮安外国语学校的教师们紧盯屏幕,在民兵方队中惊喜地找到了那个熟悉身影——2017届毕业生李泓璇。这位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姑娘,以挺拔的身姿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风采。

   阅兵结束后,学校老师立即致电家人转达祝贺,并邀请李泓璇得空回母校分享荣耀时刻。

 

校友刘瀚文与校长赵树青及学弟学妹们合影


  无独有偶,在此之前一周,淮安外国语学校和温州翔宇中学已经分别邀请了四位优秀校友回到母校。

  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后刘瀚文,再到人民警察王瑞琛、检察官陈淑洋和教师应琪琪。这些校友的回归,不仅是一场简单的分享会,更是校园“第三种精神力量”的生动体现。

  所谓“第三种精神力量”,是超越师生、员工这些具象人力之外,由历届师生共同缔造却又独立存在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认同。

  它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基因,无形却无处不在,持续塑造着校园的文化气质。

  而优秀校友,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最重要、最鲜活的载体。

  刘瀚文博士后在淮外分享会回忆的“每周二的平桥豆腐”、“每周五中午的小鸡腿”,以及“同学打汤时鸡腿被收走”的趣事,这些共同的生活记忆瞬间拉近了与学弟学妹的距离。

  他的成长经历表明,杰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于在校园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努力。

  这种“可望又可及”的榜样力量,对正处于人生关键期的中学生来说,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陈淑洋、王瑞琛和高中班主任邢涛合影

王瑞琛、陈淑洋、应琪琪在开学典礼致辞

 

  李泓璇在仪仗队的历练、王瑞琛在警察岗位的坚守、陈淑洋在检察事业的追求、应琪琪回归母校执教的选择,都在用行动诠释着翔宇教育集团“培育‘和整个世界站在一起’的现代中国人”的卓越理念。

  五位校友的求学履职,让校训从文字变为鲜活的人生实践,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听闻优秀校友如此出彩,集团董事长王玉芬非常开心。她说,所有学子都应以刘瀚文、李泓璇等优秀学长为榜样,珍惜当下,把握未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秀校友回归校园,不仅带来了励志故事,更带来了社会前沿的讯息和资源。

  刘瀚文分享的科研经历,为学弟学妹打开了国际学术视野;应琪琪回归母校执教,实现了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李泓璇的阅兵经历和王瑞琛、陈淑洋的职场姿态,则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种反馈机制使学校能够保持与外部世界的动态连接,不断调整育人方向,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当校友们深情回忆校园生活,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时,他们正在强化一个情感共同体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让学校不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驿站,而是一个可以终身回溯的精神家园。

  优秀校友成为这个家园中最闪亮的坐标,指引着在校学子前行的方向。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学校让在校学生从学长学姐的身上看到未来的多种可能,获得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013.jpg

录取清华,梁辰第一时间到滨河淮外报喜

 

  教育的真正成果,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升学率上,更体现在他们离开校园后的人生选择中。这些优秀校友用各自的经历证明:

  最好的教育是能够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而当他们回归校园,分享经历时,就完成了一种精神的接力,实现了学校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升华。

011.jpg

九月一日,敲响奋进的鼓点


  翔宇“学生宣言”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

  我们为能在这样的集体中学习、生活而庆幸,我们将以行动来实践自己庄重的承诺: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确实!这种“校友归巢”现象,正是校园“第三种精神力量”最动人的展现。

  它让教育跨越时空,形成了一种生生不息、循环增强的精神生态系统,这才是教育最宝贵的。



上一篇:观看阅兵盛典 厚植爱国情怀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