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让学校德育走向理性与艺术(95期)

时间:2020-09-18 14:54 作者: 编审:
策划:让学校德育走向理性与艺术
 
  策划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精神活动,是一张改变现状的规划蓝图。就学校德育活动而言,一次成功的策划,包括对德育现状的合理分析,对教育目标的清晰定位,对教育过程的科学预设,对教育方法的创新设计。这里,辑录几则德育活动案例,以期引燃你的智慧火花。



  【精彩案例】

“献给妈妈的爱”
德育活动方案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 吴梦玉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家庭中,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生下来,就成为家人宠爱的中心,所以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而不知道该怎样去爱他人。如何让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呢?现在提倡体验教育,“爱他人”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感,如何让孩子们去感悟、去体会,每年的三月八日是妇女节,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为了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让她们过好这两个节日,我班开展了一系列为母亲献爱心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⒈举行“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⒉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家庭、对父母、对亲人有热爱、有责任、愿奉献的良好情感,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素质。
  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11年3月——2011年5月
  四、活动步骤
  (一)活动构想:
  第一阶段:探究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的来历,询问并记录下自己母亲的生日和喜好。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母亲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母亲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
  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
  ⑴以此为主题,召开主题队会,评选出“母亲节——最有创意的书签”“母亲节——最深情的一句话”,并将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展板中展评。
  ⑵写下“我的自立小计划”,并通过“今天我当家”活动,体验母亲的操劳,写体验日记。早日学会自立,学会帮妈妈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⑶设计感谢妈妈的三种方式。
  ⑷亲子活动。
  第四阶段:回报母亲的爱,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
  (二)活动实施方案
  三月份
  ⒈上网查找“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是怎样诞生的,又是谁创造出来的,并记录。
  ⒉记下母亲的生日和喜好,以及母亲一周的活动,感受母亲的辛劳,并写下观察日记和感受。
  四月份
  ⒈利用美术课和班队课,设计“母亲节——最有创意的书签”和“母亲节——最深情的一句话”,并将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展板中展评。
  ⒉制订自立计划,并利用双休日时间来“今天我当家”,写下体验日记。
  五月份
  ⒈设计感谢妈妈的三种方式。
  ⒉给妈妈做一张节日贺卡或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并回报母亲的爱。
  ⒊开展一次大队活动,以游戏和节目表演等形式,联系母子之情,展现孩子特长。



“传承恩来精神、做优秀学子”
班会课策划方案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唐崇哲
 
  主题:传承恩来精神、做优秀翔宇学子
  开展形式:讲故事、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
  1、确定主题:传承恩来精神
  2、围绕主题创建“周恩来班”
  要让创建“周恩来班”形成全班同学的共识,营造出突出恩来精神主题的班级氛围,调动全班同学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成为创建活动主体。
  营造“周恩来班”的教室氛围:办主题板报,读关于周总理的书,讲周总理感人的故事……
  3、积极行动,象总理那样成长成才
  道德比赛:“争做生活中的行为模范”;巧妙运用激励的方法:每日评选“每日一星”,结合学校实际每月评选“翔宇之星”等。
  4、积极建言,集合群体的智慧,在讨论的过程中,让智慧的火花在碰撞中尝试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
  5、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口才,增强自信。
  准备工作: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故事材料,办手抄报并展示;选主持人;合作小组商讨流程。
  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主持人介绍班会的主题。
  二、知识抢答
  为了扩大对周总理光辉一生的了解。于是,我们精选一部分以周恩来事迹为主题的手抄报张贴展示。通过手抄报的制作及展示,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学生对周总理的认识和了解。周恩来总理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也会更加清晰。抢答旨在再次让学生了解总理的生平。
  三、讲总理的感人故事
  故事一:“周总理与柬埔寨年轻的西哈努克亲王的故事”
  故事二:“周总理是一位非常幽默的伟人”
  故事三:“周总理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伟人”
  故事四:“联合国为总理降半旗”
  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讲解,使同学们在伟人的故事中对总理的热爱之情得到升华。
  四、欣赏小提琴独奏,小组归结总理八个方面的精神
  一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二是忠于人民的精神;三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四是学习创新的精神;五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六是终身学习的精神;七是严于自律的精神;八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探究归纳
  探讨怎样传承恩来精神,做一个优秀的翔宇学子?课堂上、集会时、在家里,对老师、对同学等该怎样做?(分小组发言,具体到生活的细节中去,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传承伟人精神,让自己更优秀。)
  六,总结发言
  评价伟人精神,让学生知道恩来人格精神永远散发魅力的源泉所在。指导学生如何去传承伟人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自做身做起,要像总理那样对人,像总理那样工作,像总理那样学习!

 
中国结情缘
宝应实验小学 杨光剑
 
  日本友人到访前夕——
  这是一节专为讨论筹备“中日小朋友联欢”活动的班会课。为了迎接日本友人的到访,孩子们可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人自报自己是古筝十级,能奏出一曲《丰收锣鼓》的优美乐曲;有人愿在联欢会是展示自己不俗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也有人要将自己刚刚学会的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进行演奏……
  “老师,我虽然不会演奏乐曲,但我的心情是和他们一样的,我也十分愿意为增进中日友谊而付出一切。前几天,我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编织中国结,我要用我的双手编织中国结,将中国结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赠送给日本小朋友,让它见证中日小朋友友谊之花的盛开、结果。”平时一向言语不多,心思却很细腻的笑笑在大家的带动下,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没想到,全班孩子对笑笑的这一想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笑笑,不住地夸笑笑的点子妙。也真没想到,笑笑会为这次联欢活动献上这么一份特殊的而十分有意义的礼物,真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
  从这以后,中国结便走进了这群孩子当中。课余时间,班级中多了一群群编织中国结的孩子身影,他们编织的认真劲还真不可小视,连平时十分调皮的顽童也被吸引过去了。时间一长,孩子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中国结多了起来,书包、口袋里、教室的墙壁和窗户上都出现了中国结。当孩子们看着中国结,手里摸着中国结的时候,他们的心中也一定会在想着中国结,想着中国结那特有的神奇魅力——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一个小小的中国结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不,准确说,应该是中国结本身所折射出的中国元素和爱国情怀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孩子只要不影响学习,就让他们继续编织中国结,编织自己的爱国情结吧!”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我不禁这样想到。
  编织兴趣小组成立之后——
  让每一名孩子都学会编织中国结,这是我组建本班编织兴趣小组当初对孩子最简单、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上网找资料、查阅有关书籍,找来线绳,开始琢磨如何编织中国结。一排、一穿、一拉、一紧,我很快掌握了中国结的编织方法和技巧。为避免课堂上出现“手生”和“遗忘”,我又反复练习了多次,直至熟练为止。
  “体艺2+1(编织)”的第一节课上,我拿着事先编织好的几个中国结和编织中国结的线绳走进教室,信心十足地站上讲台,准备开始这一节编织课。满以为我事先编织好的中国结和我的“精湛”的编织技艺会深深地吸引这一群可爱的孩子,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早已准备得比我还充分,他们的课桌上或多或少地摆放着大小不一的中国结,在这些中国结的旁边放着颜色各异、粗细不一的编织线绳。又是一个没想到——“孩子们已经学会了编织中国结!”
  接下来的课堂,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原来是我来指导的环节变成了孩子们的交流互动的环节。看着孩子们相互学习,相互指点,互相进步的样子,听着他们又是高兴又是兴奋的话语,我终于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节编织课就这样结束了,它虽然改变了我的教学思路,却激活了我的教学思想——在兴趣的指导下,孩子们未必是我的学生,我也未必可以充当老师的角色,我和孩子们原本还是可以互相学习,甚至我是要向孩子学习的。我这样的想法,加上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后来的编织课上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采,除了中国结我们还编织出了多样的绳结,有珍珠结,有鞭炮结,有链状结……我们在编织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一样的情感,孩子们彼此之间更会合作、乐于帮助,孩子们更加喜爱老师,我也更加爱孩子。
  看来,在我们编织的绳结里还承载着更多的情感。


  【方法指津】
德育活动策划:高品质生活德育的基点
祝瑞松
 
  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广为运用的一种途径。在解决德育工作机械说教的同时,如何让德育活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震撼学生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享受高品质生活德育带来的愉悦?这就需要活动组织者精心做好“前期策划”工作。
  一、突出整合性,为活动“增容”
  1、德育活动与课堂教学整合
以前,德育活动往往是与课堂教学隔离的,导致一些家长不愿意让队员多参加德育的活动,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这是势在必行也是一举两得的。我们就曾尝试与语文组一起策划、组织了一次“啄木鸟”活动,该活动在学生走上街头查找错别字的同时,既让学生知晓了汉字运用时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让学生懂得了作为一个公民对推进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尽的责任。
  2、德育活动与课间活动整合
课间活动本来就丰富多彩。可实际在学校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出来的机会少了。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压抑的心情一到下课,就会爆发出来,影响了课间活动的有效性。这时学校德育工作完全可以就课间活动进行策划。如:和体育组共同策划“班级体育节”让学生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和大队部共同策划“红帽子流动执勤队”提醒、督促同学们课间要休息、活动,放松自己。
  3、德育活动与突发事件整合
德育工作者时刻要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和我们有关的大事情。例如:每年9月中旬是全国的“推普周”,我们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策划出推普活动方案,从学校的宣传到各班的板报,再到全校的普通话比赛,“说好普通话,做个文明人”的活动在校园内开展得红红火火。
  二、突出创新性,将活动“扮靓”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德育工作的很多活动基本上每年都是固定的,比如:三月学雷锋、庆祝教师节、国庆节、元旦……如何在老题材上做新文章,我们活动策划时的着眼点就要提升:
  1、活动标题要新
活动的策划时,首先考虑到的便是活动的标题或是口号。就拿国庆节来说吧,国庆年年都要庆,可千万不能每年打出的活动标题都叫:庆祝国庆节!去年我们学校打出的活动标题是:写在十月的诗篇。今年则打出了:续写国歌……这样虽然每年都在庆国庆,但侧重点不同,标题新,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每次德育活动开了个好头。
  2、活动流程要新
一场活动一般有五、六个步骤,如何安排它们的顺序,也需要有全新的观念,创新的精神。活动中必须要有几个步骤能烘托气氛,掀起高潮。一般来说要三个左右,太多了会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安排时千万不能随意,将其全安排在开头或者结尾都是不明智的。分别安排在开头、中间和结尾,这样才能相互有所衬托,动静相当,让活动跌宕起伏,给人高潮迭起、相得益彰的感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活动方式要新
教育教学应是一种互动的行为。我们的活动策划也应借鉴这样的精神,改变以前的一种习惯,将活动领域“移风易俗”。活动中要多一些互动。比如:每次活动时要有主持人或者演员适当的调动台下观众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煽情”。同时,在活动开展时,进行文明班级和文明小观众的评选,也能让他们参与进来,成为整场活动的演员。
  三、突出生成性,使活动“长高”
在活动的策划过程中,也应预料到活动中可能会生成的问题,抓住好机遇,使学生得到锻炼。
  1、教育无小事
活动中的每个小的程序往往都具有很多生成的东西,就看你是否能抓住。比如说,今年国庆活动中有一个小的游戏:滚铁环。先请了几位同学在台上表演,接着请台下的小观众们上台来参与,参与前,这些同学都异口同声说,滚铁环很简单。对自己十分有信心,可结果呢,他们都失败了。由这个小小的游戏生成了一个大道理: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有收获的。
  2、教育无琐事
一次活动不仅要抓住活动中生成的有效经验,更要抓住活动反思后的生成品。去年12月,世界智残运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我校3—6年级也去观看了两场比赛。活动结束后,一石击起千层浪,各班级陆续展开了向残疾运动员学习的活动,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品质,学校也借此机会策划了一次征文比赛。结合全国助残日,学校还策划了“做一分钟盲人”的活动,体验到残疾人的不便,增添了他们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3、教育无完事
每次活动,学生参与了,得到了教育、增长了见识,策划时也要把活动的动员与总结列入活动方案中。活动前动员、活动后总结,让学生知道每次活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他们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注重小学德育活动策划,必然会给学生创设一个放飞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校园生活品质。      ——节选自《小学德育》  



  【明星班主任】
  
  自本期起,“德育版”开辟专栏介绍集团各校“明星班主任”。如果您知道他们的动人细节或智慧故事,欢迎投稿。
 


青春,在爱的奉献中延续
——记宝应实验初中优秀班主任潘永正老师
季哲谐


 
  相逢是缘,相爱是金。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学生是我生命里的因子,也是我生命的延续。    
                   ——宝应实验初中初三(15)班班主任 潘永正
 
  主要荣誉
  2005年 校优秀班主任
  2006年 校优秀班主任
  2007年 校优秀班主任
  2008年 县优秀班主任
  2008年 县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 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潘老师的每一届学生都记得他,喜欢他,尊重他。这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感人大事,而全在于他以心育心的琐屑育人细节,在于他对学生的尊重真诚,在于他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有尊严、可发展的大写的“人”。
  用心育人。教育不是生产商品,学生幼小的心灵需用心灵的雨露浸染,仅仅用一些规章制度,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是不能将学生引向理想的发展方向的,它需要智慧,需要感情。对于学生,潘老师总是用心教育,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学生。
  A同学是空巢家庭的孩子,自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刚入学校门,邻居就告到学校,叙说这个孩子在左邻右舍中的种种不是。在学校里,这个孩子上课时,也有时看武侠小说,作业经常不做,和老师顶牛,交流时态度恶劣。面对着这样顽劣的学生,潘老师没有急躁粗暴,他认为孩子是要求进步的,他的本质不坏。当前状况一定有其他原因。于是他不怕路远,由城里跑到学生所在的乡下家里,考察他的家庭环境,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询问他的成长经历。原来在孩子一岁时,父母就去了外省打工,一直与爷爷一起生活,缺少父母之爱。升入初中时,父母闹离婚,双方都不要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成长环境不断变化,爷爷教育简单,孩子很具有两面性和攻击性。潘老师和孩子爷爷不断交流,帮助伤心的老人变换教育方式,帮助老人找出租屋,让他带孩子一起住到学校附近。风里雨里,潘老师和孩子爷爷谈心,让爷爷多向孩子传输父母间的正面信息。同时,潘老师和孩子父母取得联系,请他们多给孩子写信打电话,关心鼓励孩子,有机会回来看看孩子,潘老师将孩子的些许进步不断报告给孩子父母,凝聚亲情。
  面对孩子缺少父母之爱的现实,潘老师悄悄组织学生成立爱心小组,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团结他,理解他,帮助他,宽容他,也引导他。下雨时,有人会悄悄地给他递上雨具;学习用品缺失时,同学们及时与他分享,潘老师会悄悄地给他补上;早上上课前潘老师给他一个笑容,放学时潘老师给他一个善意的抚摸;降温时给他添衣的提醒,资料多时帮他整理书包;学科落后时,自己或请人为他补课……孩子有些微进步时,目标实现时给他一个拥抱;暂时失败时,和他及时分析,给他热情的鼓励。在潘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帮助下,一学年后孩子终于实现了转化,父母也因孩子的优秀,都争着要孩子,最后打消了离婚的念头。潘老师用他的爱心,温暖了一个孩子,挽救了一个家庭,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
  缺少父爱的同学不会忘记潘老师的怀抱,寄住学校的学生不会忘记有个代理老爸,家庭困难的同学不会忘记开学时潘老师送上的学习用品,行为发生暂时偏差的同学不会忘记潘老师赠送的书籍;抗拒不住诱惑的同学不会忘记潘老师一个一个网吧的寻找和耐心的交流……同学们也不会忘记作业本上滚烫的的话语,不会忘记班级日记上的及时表扬与提醒,不会忘记潘老师工作失误后的真诚道歉,不会忘记潘老师晚上和节假日里的家访……
  学生是教师生命的延续,所以潘老师非常珍惜着这份平凡的工作。他不但教育引导着学生,还理解和尊重着学生。20多年来,潘老师一直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发展特点,努力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极力地尊重着他们,和学生们民主对话,所以学生喜欢他,尊敬他,把他看着他们的“朋友、伙伴和父亲”。B同学是新加入班级的同学,潘老师没有对他另眼相看,也没有抓住他的不足不放,潘老师相信他有向上之心,更何况他还是个初中生。他相信只要真心对待孩子,他一定会有变化。进入班级初期,潘老师和他的交流多半是晚上,多半是在他的家里,因为此时此地的交流,最容易保护他的面子,维护他的自尊,第一个月里,尽管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尽管每晚8:30左右才下班,尽管要照料上高三的孩子,但他还是一连去这位同学家十多次。和他分析过去,交流人生价值。真心的保护,倾心的交流,终于感染了孩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如今的他,不但不彻夜不归,还静心学习,不但不惹是生非,还热心助人,帮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争取早日的加入青年团。潘老师的真心真情终于换得了“浪子回头”。
  潘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和尊重,还体现在一个个不起眼的细节里。办公室里,你常常会看到潘老师和学生交流时,学生是坐着的;走道上,你常常会看到潘老师和学生商讨一个约定时,他们在拉钩;有时会看到他和学生击掌相庆,有时会看到他将懊丧的男生拥入怀中,有时你会看到他和学生共同值日。你不会听到他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表述;你很少会看到他的横眉怒对;你经常看到的是潘老师和学生轻声交流的情景,听到的经常是师生会心的朗声笑语;他常常与学生民主座谈,倾听同学们建设班集体的建议和对自己的看法吧。
  难怪学生在作文里深情的讲述:“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向我传递着层层暖意。”“潘老师,您是我的太阳,您的光亮永远照耀我的心房。”


 


上一篇:我们的天空
下一篇:新班级,如何度过“磨合期”?(98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