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工夫兴味长(160期)

时间:2020-10-11 08:12 作者:凌雷 编审:
涵泳工夫兴味长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涵泳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要反复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读书要平平缓缓地细心品味,读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先放过去,日后重新阅读时慢慢就领悟了。
 
【涵泳推敲】
 
唯有书香最醉人
—写在阅读《乡土中国》之前
枣庄十八中 王新芳
  从小读书,就有一个习惯,在正式捧读之前,喜欢先看看目录,大致了解一下书的内容及整体框架。然后,翻翻前序和后跋,看看作者自己或者其他人对这部书有哪些评价,有没有重点推介之处,以资借鉴。而且,向来没啥主见,总是容易被别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有时候,读完整本书,会蓦然发现,所着重浏览和识记的,恰是在别人刻意点出之处。虽明晓此弊端,但积习难改,无可奈何。
  然而阅读《乡土中国》,用此方法,获益良多。
  从目录看,十四篇文章,仔细分析,应该是《乡土本色》为此书总论,《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应是从“文化”层面解读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应是从乡土的“社会结构组成”的层面来谈;《男女有别》《礼治秩序》则是从乡土的“风俗人情”角度展开;《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则是从乡土的“社会治理”方面铺开;《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则是展现了乡土社会的“变迁发展”。
  次及翻阅《重刊序言》,却瞬间发现真的爱了,爱了!
  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自吹自擂,更没有故作高深。反倒是一个幽默、风趣、富有创新、勇于探索、童心盎然的老者在令人解颐的同时又令人敬佩不已。
  且来一观年过古稀的费老是如何评价刚过而立的自己的行为: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
  “我又重头读了一遍。我不能不为当时那股闯劲所触动。而今老矣。回头看,那一去不复返的年轻时代也越觉得可爱。我愿意把这不成熟的果实贡献给新的一代年轻人。这里所述的看法大可议论,但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探索的劲道,看来还是值得观摩的。让我在这种心情里寄出这份校订过的稿子给书店罢。”
  很自豪有没有?很自得有没有?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暗自欣赏和得意的事情,但何曾有人如此坦诚而直白地将之诉诸文字,溢于笔端,且又说的如此坦坦荡荡,如此自然而然?
源于此,对《乡土中国》又多了一层期待。
  《重刊序言》中,费老不仅对自己的青葱岁月赞许有加,也给予了尚在为人师的我们几多为师风骨的启迪:
  不以将现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师任,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和成见,努力引领学生探索未知,敢于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合盘托出于学生面前,尽管这种观点会稍显青涩,但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能引领他们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方为师者本色、职责所在。
  再读《后记》,一个严谨、扎实、博学、谦逊的学者形象又顿显纸面。
  《后记》可分两个部分,一记述了自己写作及出版此书的原因,二阐释了社会学的研究发展历程。
  费老的成就,源自于他前期的实地调研,当读到他和前妻一同到广西瑶山研究当地瑶民的生活,却在山里遭遇不幸,身负重伤又痛失所爱时,瞬间泪目。为钟爱的科研事业献出生命的,已不是第一次读到,每每至此,钦佩之余亦唏嘘不已。
  在痛苦中,费老依然不辍于笔耕,终完成爱妻遗稿,此后,又陆续调查走访了多地,完成了多篇社会学方面的调查著作。费老虽平淡叙来,但其间的伤痛、缅怀和坚韧、执着却令人感同身受,其精神令人仰止、景行!
  正是基于走遍每一寸土地的扎实调研,费老才提炼出了偏于通论性质的社会结构的概念,于是,方才有了《乡土中国》的付梓。
  如此的厚积薄发,此书越发得值得我们期待,渴望一睹为快了!
  作为社会学的一个范例,中国的乡土社会和美国的移民社会以及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究竟会有哪些异同?
  费老翻阅了大量的中外典籍,对于社会学及基于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学又进行了恒久而广泛的研究,方慎而重之地写下了这十四篇小文,文末还说:“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
  博学如斯,严谨如斯,谦逊如斯!倘不用心,真怕辱没了此书! 
 
我的根本书籍 
淮安曙光小学部 李维丹
  根本书籍的选择对于我的专业发展来说能够奠定基础,至为重要。很有幸进入网师后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拥有了这本书。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在加入网师之后陆陆续续读了很多的书,在思考根本书籍时我想应该是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都是大同小易的,孩子每一阶段的行为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但也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根本书籍有时候是一本很难的书。《儿童心理学》就是一本很薄,但是却很难阅读的书。书中的内容对于我来说很深奥,就像有时候学生说的那样,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今年三月份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读两三页整整读了一个多月,读了两遍。第一遍读完之后一头雾水,书合起来我竟然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天到底读了什么。后来硬着头皮又来了第二遍,好像知道了一点,但是其实还是不是很理解。像这样的书我想需要人带着分析,不然以我现在的水平可能读不通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懂了其中有关概率论的一个章节。在做《玩游戏学数学》这门课作业时我遇到了一个问题:从个体发生学和历史发生学角度谈一谈概率论的学习。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完全懵了,宋老师上课的视屏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但是还是不知道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我微信宋老师,什么是历史发生学,什么是个体发生学。宋老师说你从《儿童心理学》和《思维和语言》这两本书中找答案。我再一次翻开《儿童心理学》这本书,有关概率的问题在最后面,我仔细的阅读,结合《思维和语言》和宋老师上课的内容,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讲解的,到底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哪个特征。突然有一天我好像顿悟了,明白了作者的意思,然后才顺利完成了作业。于是就有了第三次的阅读。
  这一次的阅读我换了一种方法,我觉得有点不一样的理解。我开始结合自己的身边的孩子和教学中遇到的事情、课本的编排等等一起来考虑这本书的内容。我的孩子现在15个月左右,在阅读前面的内容时我会联系到我孩子的成长过程,某段时间内他的身体发育到了什么位置,他的思维跟着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为什么呢?两者之间又有哪些联系呢?读到后面的思维发展阶段时我会联想到课本的安排,为什么有些内容会被编排在一年级,有些内容会被编排在二年级等等。原来这些问题我是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现在渐渐地发现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他的思维心理发展的基础之上。
  比如圆的教学,12岁左右的儿童已经经历较为成熟的离散数守恒,物质的量的守恒,长度守恒等一系列的一维测量活动。通过大量的绘画、游戏为二维的测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不同的年龄的儿童在不同的时期对圆的观念是不同的。王志江老师在《玩游戏,学数学》一书也将圆的学习大体分为三个阶段,4岁以前萌芽期可以通过视觉对某类特殊的图形“命名”也就是可以认识圆。4-8岁可以通过绘画画出圆,也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了一个“整体性的圆”。11岁左右,儿童的圆的发展进入成熟期可以开始定义圆,以及圆各部分的名称,可以通过纯粹的形式化的代数推理,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五年级探究圆的知识与以往探究长方形正方形会有所不同的,注重知识的推导过程。这一系列就会奠定我去思考这节课的基础,也让我明白我该如何去教这节课。
  我想,我的根本书籍还会给我更多的惊喜!
 
【以书观我】
 
孝心不能等待
——读《爱,不必羞于启齿》有感
监利新教育19级12班 刘小寒
  《爱,不必羞于启齿》一文讲述了在母亲节的那一天,女儿面对母亲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想对母亲说声“谢谢”,却羞于启齿,直到吃饭时羞涩地向母亲示爱。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亲人,面对爱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不仅要怀有感恩之心,还要大胆地表达出来,让父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爱。
  文中有一个片断让我印象深刻:车程挺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房门一打开,母亲就绽开笑容,朝我说:“回来啦!吃饭了。”我突然一阵害羞,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向母亲说“谢谢”。我教书十余年,演讲无数次,从来没有一次开口像这般艰难的。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艰难。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这段话描写了“我”一直想回报母亲的哺育之恩,但不知从何说出口。在经过了无数次心理斗争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表达出对母亲的爱,要打破这羞于启齿的感觉。
  从“我低头看着碗,鼓足勇气”“头都不敢抬”“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急急地奔进书房里,取出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夺门而去”。几句话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看出“我”在告白时仍十分羞涩,但这是最后的机会,“我”挤出几句话就再也没有勇气正视母亲了。
  每一位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想过如何向父母尽孝,经常会默默念叨:待我事业顺利,马到成功时我一定好好尽孝,为父母买好车买华屋。
  然而我们并没有想过,时间是残酷的,岁月是短暂的,生命更是脆弱的。其实父母并不想要荣华富贵,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快乐、健康的生活。
  子女对父母的“孝”,无论是什么方式,无论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对于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敬父母不能仅藏在心中。现在羞于启齿,那等到有一天,我们回家时,千呼万唤,或许也寻不到他们了。请抓紧时间尽孝吧!
 
你永远都是主角
——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有感
监利新教育19级17班 朱洁
  一个男孩在天上骑着雄鹅,周围的白光是那么的刺眼,像梦一般美好又遥不可及。这幅美好的画面吸引着我,催使我从书架上小心翼翼拿下那本《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中的尼尔斯,一开始不爱好读书,调皮捣蛋,还爱捉弄小动物和精灵。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转折点,都有重生的机会,重要的是看如何选择。尼尔斯被精灵施了妖法,变成了拇指一般大的人儿。他感受到了动物们所遭受的痛苦,理解到了父母的悲痛,他后悔自己曾经犯下的伤害动物的过错,于是他改变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如果没有迎面的风,怎么能体会我的冲动?如果没有飞扬的梦,怎么会懂得你的热情?如果没有以往的过错,怎么能够重生?也许,我们曾经被遗忘,但是,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我们都是主角。也许我们曾经坐在教室里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也许我们曾被众人排挤,但曾经是曾经,而现在我们正青春,一点点挫折有什么关系?我们要逆光前行,要反地心吸引力。一点点吃亏有什么关系?留一点痛,才能活得更美丽,我们要在悬崖绝壁走一场青春秀。尼尔斯能改变,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呢?尼尔斯是主角,我们为什么不能是?
  真想如尼尔斯一般,在改变生活里寻找自由和乐趣,但美丽的背后往往是沉重,初中的我们就已感受了学习竞争的压力。然而我们要掌控自己的角色,要带着微笑,否则现实会像漩涡一样吸光我们的美梦。不必为自身外貌而苦恼,不必为自身的智商而苦恼……大胆去做一个自己是主角的梦——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学习的主角,生命的主角。
  逆袭——我们要逆袭青春;改变——我们要改变自己,让人生就此转折,进入巅峰。这是勇敢者的征程,要用热血遥相呼应;这是一种心潮汹涌,要让生命燃烧沸腾!
  相信爱会永恒,相信每个陌生人,相信我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相信我就是主角!无所畏惧,才是有态度的青年,才会实现人生的转折!
 
幸好还有书
淮安曙光初中18级17班 黄盈
  幸好还有书,把日子过成了诗。
  一日无事。漫不经心地瞟向手中杂乱无章的试卷,白花花地一片,映衬着头上苍白的灯光,毫无生气。将做口语听力的耳机线缠了又解,解了又缠,这疫情的肆虐似乎在心上也打了个结。良久,瞥到偌大的白色纯木书柜一角的一本绿色书皮,愣了半晌,终又将它取下。
  《绿山墙的安妮》?”我们似乎隔了几个世纪,关于这本书的记忆被星河之畔的它远远地抛了过来。我拉开书桌前暗灰色的窗帘,阳光肆无忌惮的闯了进来,携来一个春天。绿色的封面上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似在召唤着我,我会心一笑,捧了它,掇了张小板凳,坐在庭院的阳光下,享受这偷闲的人间。
  轻轻翻开扉页,即是八个带着几分稚气却非常工整的字迹“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抚上,暗叹自己原来还有如此旷达的胸襟。只是如今早已不再是那个对生活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小女孩儿,在战场上的波涛汹涌中,我早已学会了冷眼看待周围的一切。但翻开了书,心中好像就被阳光暖暖地包裹着,装着香香的蜜,像是回到了从前,如坐在多伦湖畔,望着遥远的夜空般美好。
  偶然翻到了安妮刚去自己的新家庭时,对着陌生的环境,依旧跃动着那一头漂亮的红褐色头发,说道:“哦!这一切似乎看起来还不错。”随后便探寻到了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那一片绿山墙。那里的溪水汩汩,流淌成一首弦乐四重奏。少女诉说着日常的小确幸,小烦恼,虽无人陪伴,但她有花儿作伴,鸟儿聆听,风儿遥寄着远方的思念。她偏爱这一切,就像旧时的黑白电影,复古的时光成了她日子里的诗意,她偏爱这偷闲的人间。
  我们总是缅怀从前,或许不过是想找回初心。我们本该深爱这世间的一切,虽然这其中也有许多不美好,譬如朋友的误解、努力后的失败、与家人的不欢而散,都曾让我们痛苦、流泪,但只要像书中的安妮一样,依旧深爱着阳光,把日子过成诗,人间本就是美好的。
  幸好还有书,让我知道,世间本就是充满阳光的。只不过,当我们回头看时,它成了身后的影子。这时不妨打开一本书,于书中感受日子里的诗意。如同我感谢安妮,让我重新找回初心,灿若春阳。
 
【诗词人生】 
 
琵琶声声如私语
淮安外国语20级17班 张晋源
  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初听了这首由古诗改编的曲子。
  当时更多的是一种清幽感,如泉水叮咚、如甘露滴落;但回家查阅资料后发现诗歌的主题却似乎与想象的不太一致。
  翻出《琵琶行》来,对着诗稿再听。这个“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故事,平添了许多如泣如诉的淡淡悲伤。
  让人最为惊叹的并非诗中琵琶演奏者的琴艺,更多的是她非凡的气质,虽已韶华尽失,容颜衰退,但依旧“未成曲调先有情”。就这样,一个如杜秋娘般的美丽女子一生悲剧的故事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她的前半生受到五陵年少的追捧,虽可“今年欢笑复明年”,但人生的挫折难测;亲人离世、容颜衰老,终于是到了“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的晚年。“前月浮梁买茶去”,饱含着一个独自守家女子的无奈和心酸,无怪乎会唤起作者白居易对她的悲悯,与自身不得志的人生和光阴飞逝的感慨。同病相怜,正所谓“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最后的凄凄拨动,对于谪居卧病的诗人来说,泪湿青衫,也在必然。待《霓裳羽衣曲》的雍容过后,令人触动的是所剩“不似向前声”的悲吟。
  歌中的声声琵琶仿佛化作春雨,坠入了我的心间,乐曲由一个高潮再到另一个高潮,最后的悲声切切,我明白诗人为何泣不成声。
  我想,古诗词和乐曲相结合的力量是强大的,两者俱能陶冶人的情操。这首曲子,能够洗涤人的灵魂,同时在琵琶碧落清泉的悠扬声中,找到一种悲悯而又平静清凉的心境。
 
【书海拾贝】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迷恋上了丁立梅的散文。她的文字笔触细腻,充满真情和诗意,永远是那样干净、明亮、温馨、可人,让人身临其境。她的散文集《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是我读的第一本。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住了。封面的上方是几片飞舞的花瓣。下方是“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几个黑色的大字,多么有诗意的名字,配上羊皮纸般纹路的封面,抚摸上去,心也跟着沉静下来。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源于生活,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许多句子都使我情不自禁地摘录下来。
——淮安外国语20级17班 滕叶青
 
  读书如交友,但凡古今中外的大家名篇,都是我的挚友:申赋渔笔下的墨子,真心想把天下治理好,即使求之不得,形容枯槁,也决不轻言放弃;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积极乐观,永不言败,如青松般挺拔、坚韧;鲁迅的文字则发人深思,他以笔为枪,以墨为弹,他是觉醒的“先驱者”,指引方向,催人奋进。好书者,益友是也,有朋而来,不亦乐乎?
                        ——淮安外国语20级4班 陆景仁
 
  春日踏青感悟生命是诗意,冬日拥炉挑灯夜读是诗意,父母的白发与唠叨里深藏着诗意……俗世红尘里,何不将日子斑斓成点点诗意,深藏于心?在古诗中散步,不但可以让典雅的诗句绕着你翩翩起舞,让诗人的情感化成徐徐的清风拂过脸颊,而且可以带我们去向远方。
——淮安曙光初中部18级11班 时颖
 


上一篇:我在花屋敷等你(159期)
下一篇:一窗明月半床书(161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