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文和谐的典范(97期)

时间:2020-09-18 17:44 作者:顾玉乔 编审:
97期文学版江风

 
 
【夏日步履】
 
山水人文和谐的典范
——桂林印象
淮安外国语学校 张诚
当飞机着陆桂林的那一刻,我的心湖便像石子劈过一般,涟漪叠起,久久不能平静……
  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那山,那水,那人……,已深深植入脑海,挥之不去。
  桂林的山,秀气、典雅、明丽,到处可见,不高,不壮,不大,不宽,婀娜多姿,像极了素妆的小巧玲珑的女子,静静观赏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桂林的每一座山都能入画,只要你想象它是什么,它便是什么,似乎每一座山都有一个传说,都像一个具体的物象。于是,便有了“世纪长吻”“象鼻山”“九马画山”“苹果山”“骆驼山”“叠彩山”“伏波山”等美好的物象或意境了。也有一些历史人物与这些山紧紧相联,使得这些秀美的山峰,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让人遐想联翩。当我们迈着沉重的双腿,一步一步地小心登上山顶时,那一路的辛苦,一地的汗水,早已忘却,心中升腾的只是惊叹、赞许、钦佩,真可谓感慨万端,崇敬不已了。
  桂林的水,澄澈、碧绿、细腻、多情,尤以漓江水更为有名。我们四人一竹筏,在漓江上顺流而下,欣赏着青翠绵延的山峰,聆听着船夫的歌声,让清澈见底的水柔柔地洗刷脚面。竹排上,两两相互合作,摆上各种姿势,模仿明星造型,迫不及待地留下倩影,生怕错失了一处景致。打水仗的孩子们玩得正欢,不亦乐乎。他们的脸,衣服全湿了,没有一个人退却。笑靥如花,他们笑声跌宕起伏,他们需要的就是融入自然,这一群活泼的孩子让静谧漓江山水多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偶尔,远山深处,隐约传来“刘三姐”美妙的原生态山歌,像天籁,穿越山水;又像走钢丝一般,扣人心弦;还像翠柳拂水,婉转悠扬……
  桂林的人,纯朴、善良、好客、热情。多民族的人们终年守护着属于他们的美好家园,“世外桃源”般的胜地。所经之处,阿婆的淡定从容,阿妹的灿烂笑容,孩子的纯净双眸,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见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上前与他们聊天,与他们亲近。农家饭,精心选材,菜肴丰盛,特色鲜明;餐桌上,敬酒歌此起彼伏,那场景,其乐融融,心旌动荡;景区中,商品价格合理公正,他们没有什么心计,只是想把他们家乡独具风味的物品让你品尝。这时候,你一边鉴赏着自然的山水美景,一边品尝着美味甜点,也一定会想到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设酒杀鸡作食”的人们,你便会联想到这里的人好像完全就是世外桃源中的人了,他们是不受世俗沾染的,他们有着远古时的遗留下来的美德,他们不尔虞我诈,不勾心斗角,他们有的是谦逊,有的是和睦,有的是发挥不尽的热情……
  这里是山水人文和谐的典范,这里是多少人魂牵梦萦的世外桃源,这里是洒满阳光的一方净土。
  桂林是迷人的。
  它是我愿意再去一次的地方……
 
我为黄山奇景醉
宝应中学11级6班 刘 硕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前我总是好奇,为什么天下有那么多山,却唯独黄山拥有如此好评。直到今年暑假,我有机会游览黄山,观赏黄山的奇景才明白其中的原因。
怪石
  说到怪石,只要是黄山的石头都千奇百怪,形状各异。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那一奇景就是在一座普通的山上,类似椭圆形还缺一小块的怪石直直地竖立在一块不平的石头上,看着仿佛摇摇欲坠但实际上却是坚固异常,壮观至极。听导游介绍说旧版《红楼梦》的第一集是在这里拍摄的,仔细回忆,剧集里的确有这一壮观场景,不禁为自己亲眼目睹剧中的奇景而感到自豪。
奇峰险峰
  黄山真的是天生,而不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吗?看着四周千姿百态,奇瑰艳美的山峰,我不禁这样质疑。这里的每一座山峰玲珑隽秀,形态各异,有的像雕文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而且它们独特的名字,像仙女弹琴、仙翁独钓、乌龟驮鳖、猴子观海等,都是依据自身的形状而被赋予的。
  黄山的峰不仅仅只是奇,还靠险而闻名,比如始信峰、光明顶。它们的海拔超过一千五百米,从山顶向下看,深不见底,直让人两腿发抖!黄山的第一高峰是莲花峰,从外形上看,它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从高度上看,它连绵起伏、耸入高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了九百二十一个台阶,才艰难地登上了海拔1864.8米的顶峰。站在山顶,眺望远方,之前眼中的高山一下子变得伸手可及,大概这就是古人说的“一览众山小”吧?
云海
  黄山的云海难得一见,我却幸运地目睹到这一奇景。这云海好似滔滔流水从人间银河聚在一起在空中漂浮,山间的云白得像初冬的雪,洁白柔暖,别有一番风采。一朵朵白云向山顶升腾,它静悄悄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它还是绵长的,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像是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令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难怪从黄山归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奇观,现在看来,果真名不虚传!
  黄山的奇景还有很多,但仅仅是游览了这一小部分的黄山奇景,我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离开时,我对它依依不舍,只因为我喜爱黄山的奇景。“黄山归来仍留恋,天下奇景属黄山”。
  我为黄山奇景醉!
 
【人生百态】
 
啊,上海男人
宝应实验初中 陈美彬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他与一个上海男人同住一室,公司副总打电话到寝室通知两人晚上七点开会,上海男人接了电话准时参加了会议,而朋友闲逛到晚上十点才回到寝室。这位仁兄悠悠地将开会的事告诉了他,朋友大为恼火,结果人家顶了一句:“我又没见你,怎么告诉你?”一毛钱的短信费人家都得省。哎,上海男人!
  对于故事的真伪我只当笑话,可是最近的两次接触却使我对上海男人的精明和小气有了些直观的认识。
  今年暑假我陪同一位同学去上海逛世博,同学提前与上海那位有业务往来的老板联系,并且告诉他还有一位人士陪同。上海老板满口答应:“一切食宿门票都包了。”可是等到我们一个月后抵达上海,那瘦瘦精精浑身散发着奶油味的小老板却只掏出了一张门票, “呀,我这记性!”只见他一拍脑门,接下来就是接二连三的道歉。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人家,人家干嘛要多花这一百多的冤枉钱?何况这一锤子买卖已经结束,人家没有必要干这么傻的事嘛。
  前几天,我妻子的两个堂兄来老家办事,我们盛情款待,一连两天顿顿宴席,龙虾桂鱼,凡是酒店里摆得上台面的都点了来,临走时照例还准备了几份丰盛的土特产。贵客临门,我们可不能让人家上海人说了闲话。堂兄一边喜滋滋地将礼物往私家车后备箱里塞,一边说:“不好意思,这么多东西……去年秋上,送我们甲鱼、螃蟹,现在又送我们藕粉、莲藕汁……妹夫们发财了……”汽车发动起来了,堂兄突然然推开车门,看着一旁的晚辈,一拍脑袋:“毛毛,姨舅给钱买东西吃。呀,我这记性!”说着开始掏皮夹,我赶紧上前挡开他伸向口袋的手臂,于是堂兄向大家潇洒地挥了挥手:“好了好了,下次到上海好好请你们!”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是好笑,可别把上海男人的话当真哦。
  上海男人普遍有些自恋,很以自己是上海人而自豪,他们恨不得头上长出几个字来——“我是上海人!”可惜没这个能耐,幸好还有上海话作为证明,于是上海男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特别愿意讲上海话,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表达了吧。在上海人眼里,只有上海是大都市,其它包括省会在内的城市都不算城市,更有甚者把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的人统统称之为“乡下人”。虽然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上海人的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却是从没有消减过。
  不过,精明、自恋虽是上海男人的瑕疵,却也是他们非同寻常的特质,这特质注定了上海男人处世谨慎、游刃有余,常常占据上风,其实在这之外,上海男人最为人们熟知并且称道的地方,是他们普遍地爱家庭,爱老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写过一篇《啊,上海男人》的文章,其中一段文字这样写道:“上海男人竟是如此之可爱:他可以买菜烧饭拖地而不觉得低下,他可以洗女人的衣服而不觉得卑贱,他可以轻声细语地和女人说话而不觉得少了男子气概,他可以让女人逞强而不觉得自己懦弱,他可以欣赏妻子成功而不觉得自己就是失败。”对于作家的这段描述我本将信将疑的,但这一次聚会,年过半百的堂兄在宴席之上数次语含柔情地给远在家里的爱人打电话汇报情况,却使我对此深信不疑。难怪上海男人被称之为居家好男人的典型。可正是这个缘故,上海男人也就少了点叱咤风云的英武之气和坐镇江山的霸主风范,这难免又使人产生些许遗憾。
  啊,上海男人,要我如何看待你?
 
【真情空间】
 
错过
淮安曙光初中部09级8班 卢洁玉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许多……
  那个用木头做的挂钩还在那边,摇摇晃晃的,承载着一条已经泛白的毛巾,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大概是我年龄的两倍吧!木头好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似乎被腐蚀过,又被曝在阳光下晒了七七四十九天,现在已变得沧桑了。就像爷爷奶奶那样,终究敌不过岁月这根绳子,把他们绑得瘦骨嶙峋。
  我骑着自行车,受老妈的嘱托来拿咸肉,大老远的,便看到奶奶,还是小时的那张凳子,应该不少年了吧!记得儿时那可是我最爱的小板凳。到吃饭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去抢那个板凳!又因为那是洗澡用大澡盆洗,总需要那张凳子,而我又淘气地赖在板凳上不给爷爷拿去洗澡。现在想来,长大后好像好久没有看到那张凳子了。奶奶喜欢把凳子倒下来坐,坐在瓦屋前,放一个小盆,手上搓着刚刚淌糕弄脏的那两块布。好安详、静谧的一幅画,我骑着自行车,从远处望去,真后悔没有带一个照相机来。
  “奶奶。”我张大嘴,轻轻叫了一声。
  “吃藕粉么?”奶奶兴冲冲地问我。
  我不忍伤奶奶的心,点了点头。奶奶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取来藕粉,倒一点在碗里,再往大锅里放水,接着把用冷水冲过的藕粉碗轻轻放在大锅的水里,然后盖上锅盖,自己到灶膛那边,火红的火苗映红了奶奶苍老的脸庞,我就在一边呆呆地望着奶奶,细数着她的苍老。
  奶奶的头发白了一大撮,脸上的皱纹多了好几条,嘴唇不再红润,裂开了几条缝,眼皮薄得好像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还被这寒风染成了红色。
  藕粉好了,我惊呆了!奶奶的手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差,这哪里是藕粉,简直就是在微波炉里烤过的果冻。全部成了一大块连在一起,任筷子在哪里戳也戳不动。更令人惊奇的是藕粉上面好像浮着一层灰尘,我指给奶奶看,可是奶奶睁大眼睛,拿着筷子来挑,挑了老半天也没有挑出来。
  我端起奶奶搅拌过并且加了糖的藕粉块,实在难以下咽,我轻轻尝了一口,好像是糖加太多了,一股糖腥味立即在我的嘴里弥漫开来,再加上藕粉还没有熟,里面的面粉还是白白的呢!
  “怎么样?”奶奶急切地问。“还可以。”我没底气地安慰着奶奶。只怪我那时还没有真正领略到这碗藕粉的美味,可是,我却毫不留情地欺骗了奶奶的这份爱。
  “奶奶,妈妈让我来拿咸肉的,你去帮我拿吧!”终于支走了奶奶,又试着吃了一口那碗藕粉,可立即吐了下来,实在是太难吃了!我狠心地吧那碗藕粉倒进了垃圾桶里……
  那份藕粉,那份爱,我错过了,是我最大的过错!奶奶,我还能弥补么?
  
抹不去的是亲情
宝应中学09级18班 郝茗硕
  蓝色墨水弥漫了一大片,把精致素色的伞面弄得斑斑驳驳,渗得不成样子。我拿着湿巾擦拭着,可是墨水已经借着雨水渗透了伞面,怎么也擦不去,我的怒火丛生,气得将伞往地上一扔,伏在桌上生闷气。
  奶奶的钢笔字写得很好看,而有很多她这个年纪的老年人都不识字,这曾经让我引以为豪。到了我上学时,奶奶总是怕别人会拿我的东西,给我所有能写上名字的东西几乎都写上了我的名字。起初,上小学时,看着我的课本上都写着自己的名字,而且字迹很清秀,我很得意。可自从那次,我的语文书没了之后,奶奶不仅在封面上写,还在首页写,甚至连书脊上都写,她的理由竟是:封面可以撕掉,书脊上写上,别人就偷不走了。我对此哭笑不得,只得由她去。
  上高中了,每次发新书带回家,奶奶都会一如既往地坐到桌前,戴上老花镜,给我挨个儿写名字。一次, 我看到奶奶又在书脊上写名字,正逢心情不太好,对奶奶大叫:“你再写我就把书撕掉!你以为所有人都是贼啊?”奶奶写到一半的笔停住了,停顿了一下,她缓缓套上笔套走了出去,望着她的背影,我陷入深深的自责:也许奶奶她,是想练练字吧,毕竟从她退休后,一次提笔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才会想写我的名字吧……
  我想了好久,直起身来,望着面前写着我名字的橡皮、眼镜盒、改正带……一个个清秀的字都好像向我诉说着奶奶的渴望。
  放学回家后,我把伞挂在了门上,去洗手。奶奶看见了墨迹斑斑的伞说:“哎呀,哎呀,早知应该写反面的,弄得一塌糊涂!”我看了看她懊悔的眼神,没说什么。吃完饭,我拿出一本方格纸对奶奶说:“奶奶,你以后要是想写字,就写这个吧,别再写我名字了,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写写文章发表。”“你生奶奶气了?奶奶下午给你买一把模一样的新伞好不好?”这时候的奶奶在我面前却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不知所措,我说:“我给奶奶机会有什么不好,你为什么非要总是在各种各样的东西上写我名字呢?”奶奶叹了口气说:“你小时候总是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刚买的玩具、手帕一带到学校就被别人抢去,你回来就哭、哭得奶奶心疼,给你写上名字后,别人就不敢拿了,他们再一口咬定是他们的也没有用,你就能拿回来……”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奶奶是担心我才……我的心里霎时像凝固了一般,脸上像有火在燃烧,原来,奶奶心里全是为我着想……
  奶奶转身又去擦伞,我说:“奶奶,别擦了,没关系,还可以用。”我又撒娇着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以后还给我写名字吧。”奶奶有些惊讶地看着我,我说:“我记性不好!”然后笑着跑开了,奶奶嘀咕了一句:“这孩子。”却在雨后初晴的阳光下笑得很好看。
  那把伞上的墨迹至今也没抹去,但我很喜欢那把伞,因为,真正抹不去的,是奶奶的爱,是亲情。
 
【生命深处】
 
两棵龙爪槐
宝应实验初中10级6班 戚志远
  楼下,草坪。两棵风景树比肩而立:一棵是龙爪槐,另一棵还是龙爪槐。
  它们如孪生姐妹一般,所有枝条都在根部折了一个弯,围绕树干向下伸展,恰似龙爪,玲珑、婉约中隐隐有那么一点遒劲的味道。每次驻足阳台俯视,我的目光总是久久地与它们交织在一起。它们,装点着有点单调的草坪,也愉悦着我的目光。
  记不得哪一天开始,我察觉了一点异样:其中的一棵龙爪槐,有十几根树枝不再低垂,而是渐渐地横生,慢慢地竖立,终于向上疯长起来。
  这个变化让我有点纳闷,想探个究竟。一个周日的下午,我踏进草坪,去寻找答案。近距离观察,让我恍然大悟:那棵还保持玲珑姿态的龙爪槐,每一根低垂的枝条上竟都缠着铁丝;而那棵疯长的龙爪槐,铁丝已经不见踪影,虽然深深的勒痕还在……
  秋去冬来,两棵龙爪槐落光了叶子,褐色的枝干裸露出来,差异越发明显起来。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又驻足阳台看着两棵龙爪槐出神。不知何时,爸爸站到了我的旁边。
  沉默片刻,爸爸问我:“两棵龙爪槐,你觉得哪一棵更美?”
  我脱口而出:“当然是挣脱束缚的那棵,你看它在旁边那棵龙爪槐上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洒脱,那样自在,那样富有活力。”
  爸爸欣慰地笑了,打趣道:“小子,看不出来,你竟然和大思想家龚自珍有一样的审美眼光!”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追问道:“真的吗?”
  爸爸清了清嗓子:“你知道龚自珍写过一篇《病梅馆记》吗?他同情病梅,甘愿承受文人画客的嘲讽,买了三百盆病梅,解掉绳索,砸毁瓦盆,理顺病枝,把它们栽到地上,让它们自由生长,期待它们摆脱病态。他不欣赏‘病梅’,你不欣赏‘病槐’,审美眼光不是异曲同工吗?”
  我美滋滋地点点头,暗暗赞叹老爸。爸爸突然又问:“你觉得楼下挣脱束缚的‘病槐’,和龚自珍的‘病梅’有什么不同吗?”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在老爸没有让我太尴尬,继续说道:“‘病梅’是被龚自珍解救的,楼下的这株‘病槐’却是自己解救了自己。有的时候,别人帮不了我们的时候,还得靠自己逃出厄运的魔掌呀!”
  听了爸爸的话,若有所思。望着楼下的两棵龙爪槐,突然,我似乎觉得有一股真气从那棵疯长的龙爪槐里飘出来,灌注在我的脊梁里。我不禁下意识地直了直被书包压得略显僵直、酸痛的脊背——
  那感觉,真好!
 
【个性家乡】
 
保持情调
宝应实验初中09级7班 吴 怡
  作为一个地道的宝应人,我点开“宝应网”,很惊奇地看到一篇帖子,宝应美食有“千里香”馄饨,“麻爷爷”面条,甚至有我经常吃的“苏福”包子。我是惊喜的,惊喜于在这个小城里有一个人这么有心地,这么可爱地写下这篇帖子,虽是无比平常地,却包含着一丝喜爱,一丝对这个城市的牵念,总之,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说不定哪天就和我擦肩而过。
  于是,一个清晨,我也做了一件事。似乎很可笑,我专程去找“麻爷爷”面条,其实这件事是我早就向往的,总是看到某个美食节目,或是在杂志上又介绍了某个冰淇淋小吧,或是什么评比……当我亲自穿过那些灰色的小巷,路过那些亲切的青苔,似乎有什么引导着我,吸引着我,那些有些落后有些陈旧烂熟于心的路,像是巧克力的厚重包装,混杂着几丝诱惑,几丝韵味,几丝别样的感觉。当我到达那一间小小的柔软的店铺,香菜朴实的香味扑面而来,眼镜上蒙上的似乎都是温暖清香的雾气。于是和周围人一起吃下这浓重的宝应味道。满足地返归,收获了一个温热美好的冬日,似乎还有无限的情调。
  情调,一个很遥远的词,印象中总是充溢在玫瑰百合的馨香中,总是沉淀在暗红剔透的葡萄酒中,总是静候在法国梧桐的阴影下。可是,当你静下心来,去享受一件与金钱、生计无关的事,去热爱它,去感悟它,你就拥有了情调。哪怕是廉价的一碗面,也能品出生活的香。
  我愿意去小资,我愿意去童话,它们使我更惬意,更享受,也让我明白了成长的代价并不是丢失了纯真,而是纯真升华成一种对纯真的追求,一种现实的纯真,一种情调。
  有人说了,你只是个文艺小青年,你哪会担心什么,忙碌什么。情调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只是有太多人固执地认为自己很成熟,很保守,但其实张开嘴哼哼歌,没事的时候喝一杯小酒,保持一点情调,让自己年轻一点,就是如此简单。
  保持情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完美追求,保持一颗悠然的心。 
 
【美文撷萃】
 
   我向往阳光,我追求阳光。我喜欢穿着一身运动装,再穿上运动袜和运动鞋,最后当然别忘了戴上运动帽了。我总张开嘴巴尽情地笑,我要把心中的那种自卑感打垮,让自己重新开心起来!
——曙光双语初中部10级11班 王倩
 
   阳光在秋风中欢笑,我的心也跟着这友爱的阳光律动起来。心底里埋藏着那最初的阳光,纯洁而美丽,驱散了隐瞒,在花季的青春中总是晴天。
——淮安外国语学校09级8班 姚静
               
   是啊,秋的哭泣不是在感叹,不是在悲伤,而是在喜悦,在告诉世人自己的到来,在演绎丰收的庆歌。那一阵雨,洗去了夏日的燥热,洗去了世间的灰尘,洗去了人们心间的阴霾。
——宝应实验初中09级13班 李儒钰
 
   人生是一场漫长而短暂的旅行,旅途中有花香也有荆棘。在似水流年里,当厄运来临时,要迎风挺立,要像桑提亚哥那样,倔强而巍然。
——淮安外国语学校10级12班 杨蕾
 


上一篇:饺子(96期)
下一篇:水木之约(97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