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与畅想(140期)

时间:2020-09-18 18:06 作者:林云霞 编审:

回想与畅想

 

又是一年过去了,有人踌躇满志,有人怅然若失,我们无法确定在春节的庆祝仪式上你是在喧腾中孤独,还是在孤独中喧腾,但你在新年到临时一定怀有无数的回想和畅想——以年为界,以年代为界,回想里蕴藏着岁月的醇香,畅想里储藏着生命的热量。祝福踌躇满志的你,亦祝福怅然若失的你。
 

 
『时光履痕』
 
集市,烟花和磨糯米粉
淮安曙光初中部 胡于光
 
老家在皖西的一个乡村里。很小的时候,过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
对我和小伙伴来说,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祭灶神,来年会得好运,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年”。在这一天,我父母会给家里做一个彻底的打扫,叫“扫尘”,意思是除去陈旧的东西,迎来新年。从这以后的几天,父母会从菜地里弄一些菜到集市上去卖,用来换点钱补贴家用,快过年了,这几天的菜也比往日好卖了许多。
我每天都会央求父亲带我去集市上。平日这个小镇上人并不多,临近春节就不一样了。有一年除夕前一日,我跟着父亲一起赶集。镇上的门店外面摆满了年货,吃的、用的、穿的一应俱全。父亲挑着菜,我跟在后面,对这些年货不太感兴趣,唯独特别钟爱烟花,刚开始遇到基础摆地摊卖烟花的,我和父亲说:
“爸,你看,今年的烟花特别漂亮!”
“哦”,父亲随意应付了一下。
我偷偷的望着父亲一眼,他并没有看一眼。走着走着,又到了一些卖烟花的摊点,我看到这些让我钟爱的烟花,又忍不住对父亲说:
“爸,今年的烟花比去年的品种多啊,我要买一个。”
“买那个做什么?没什么用,还贵。”父亲很和蔼的回答我。
“我们买个便宜的吧,那么多品种,肯定有便宜的。”我执意要买,并和父亲撒娇。
“呵呵呵……等我菜卖完了再说吧。”父亲笑着回答我。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很快即到了菜市场,父亲把菜放在地上叫卖,我没什么事就在集市上转悠。感觉过了很长时间,快到中午了,父亲的菜也卖的差不多了,我再问父亲买烟花的事,父亲说:“我给你买一个‘地老鼠’吧,很好玩,五毛钱一个,就买一个,也不贵。”
“就买一个啊,那好吧。”虽然我不太情愿,但是也没有办法,回到家等到除夕的那天晚上,我点燃了那个“地老鼠”,这个东西喷着火花在院子里到处跑,还真像个老鼠的样子,虽然不到半分钟就结束了,我和我妹妹看着它的样子就很开心,咯咯的笑了半天。
现在的孩子逛街几乎不会去主动买烟花,家长买回来直接燃放,甚至不去燃放而由家长燃放自己则在旁边看,一切的过程都是那么的简化,难以留下深刻的记忆。
小时候每年春节时像这样的场景有很多很多,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还历历在目。因为有了这个过程,让我觉得过年很有趣味,有些事一生都无法忘记,这就是“年味”。
在我们皖西的乡下,每年春节还有吃汤圆的习惯,平时吃的很少,只有春节期间我们会品尝这样的美味。做汤圆的这个过程自然也是比较复杂且充满乐趣的,先是由母亲把糯米泡在水中三四天,然后再想亲戚家里借来石磨,石磨摆在堂屋中间,在石磨架子下面用约20公分高的粮仓圈围城一个椭圆形的圈子,圈子里面铺一层草木灰,草木灰上再铺上洗干净的被单。磨汤圆面时都是父母合作的,父亲推磨,母亲添加糯米和水。那白色的糯米浆像牛奶一样从两个石磨的中间流出,滴在下面的被单上自由自在的流淌。第二天早上,糯米浆中的水被草木灰吸干,凝固的糯米浆平静的如同结了冰湖面。母亲取出一些糯米面包汤圆,在汤圆中包一些红糖,还特别包几个硬币在里面,美其名曰“元宝”。我问母亲是原因,母亲说吃到这个带有“元宝”的汤圆,来年就会发财撞大运。乡里人淳朴,做任何事都显得那么粗犷,那时候汤圆包的很大,在锅里烧熟后漂在水面上如同剥了皮的熟鸡蛋一样,挤在一起满满一大锅,对我来说,最希望的还是吃到那个“元宝”汤圆。
现在当然吃汤圆不会再有那么“繁琐”的过程,春节的时候到超市直接买一些别人做好的冷冻汤圆回来,如同到菜市场买菜一样,只是吃上一两顿而已,由于未亲手去做,当然也吃不出什么特别的味道。
 
『人间香气』
 
剪窗花
淮安曙光初中部14级9班 张欣怡
 
窗上一抹鲜亮的红色,与窗外雪白的世界相映成趣。 那抹鲜亮的红,是贴在窗上的窗花。
我瞥见地上的阴影,那阴影的图形好似一只雄鸡。顺着光线望去,窗上贴的正是一张雄鸡图形的窗花,雄鸡的鸡冠高高耸立,远远望去,就像世界地图上的中国,金鸡报晓,蓄势待发。窗花上的公鸡栩栩如生,好似要从窗中跳脱出来。我轻抚过这灵动的图案,线条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恰到好处,寥寥几笔凑成了新年美好的愿景,使得它韵味十足。
祖母推开房门走了进来,静静地站着我的身旁。询问这些窗花的出处,她颇有些自豪地说是她自己动手做的。我来了兴趣,缠着祖母,让她教我。祖母笑了,捏了捏我的鼻子,转眼出房拿进来一摞鲜红的彩纸和一把剪刀,背对着阳光教我剪窗花。
剪刀犹如活了似的,灵活地穿梭在纸间、手间,不一会一张窗花就剪成了。祖母剪窗花很娴熟,以致我看得眼花缭乱。等她察觉后,她手上的动作放缓了,手把手教我动手去剪。微热的大手覆在我的手上,引领着我穿梭在纸间,并详细描述着每一处的细节应该如何操作。我试着像祖母那样剪,但我握住剪刀的手有些生硬,拐角处留下的痕迹并不是优美的曲线,而是僵硬的直线,直到完工后总有一些说不出的奇怪,但我还是很满意的。
祖母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我略带抱怨地问她:“您是不是觉得我剪得很丑?”祖母愣了一下,摸了摸我的头说:“傻瓜,我是在感叹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些传统的手工呢?”我看着祖母落寞的神情,赶紧从头脑里搜索书上看的句子来安慰她:“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更何况我不是在跟您学着剪吗?以后我会比您剪得还要好的!”祖母先是一怔,随即宽慰的笑了笑。
窗花,虽在时间的长河里渐渐隐匿,但我相信仍旧会有有心人将它捡拾起来,酿出那传统的味道。
 
那时候与现在的我们
淮安曙光初中部 徐洪
 
小时候,没有手机电脑这些电子设备,一群小伙伴围聚在一个沙土堆里都能耍乐半天。而过年,又有鱼和肉吃,又有压岁钱,还有新衣裳,所以特别期待放寒假,特别期待过年。
年假开始后,大人们忙着储备年货,邻居几家妇女聚在一起,围上围裙,蒸馒头,炸丸子,做油条,缠茶馓,还有各种各样的炸面食,沾了面的带鱼,被油花膨大的豆腐泡,大老远就闻到了香味,一群孩子撒腿就冲过来了,吃吃这个,尝尝那个。大人们嫌这些小家伙碍事,小嘴巴、小手儿、小口袋里给塞满吃的打发走了,叽叽喳喳接着跑出去玩了。
大人们在忙大人的事,我们也有我们的事,口袋里塞得除了吃的,还有各种各样的鞭炮。胆小的跟在后面,胆大的冲在前面,喊一声“炸鱼喽”,火柴一点,手快速地扔,鞭炮入水的时候,溅起几米的水华,我们兴奋的叫啊喊啊,其实炸不到什么鱼,光看着大水花就很兴奋了。
除夕之夜,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子的好吃的,有鱼有肉,平时吃不到的猪皮,猪头肉,猪蹄子都出来了,村里的养猪户一定会在年前杀几头猪留给全村的人过个好年。饭饱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磕着瓜子,吃着葡萄干,等着唯一的娱乐节目——春晚,平时看不到电视,春晚上有歌舞让人羡慕,有小品相声让人开怀大笑,欣赏着美妙有趣的节目,聊着家常,小孩子打着瞌睡,往往这时候我妈会把我拍醒,因为要守岁,守到十二点,保你下一年平平安安,幸福快乐!等到十二点钟声一响,外面鞭炮声轰隆隆的响起,这一年就算完结了,钻进被窝,呼呼大睡!
学生时代,有寒假,憧憬着过年,现在工作又在异乡做了老师,吃不到家乡菜,依旧憧憬着过年。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哥哥姐妹四个人一起长大,每到过年贴春联,几个孩子分好任务,大门是大哥的,堂屋是大姐的,小门是二姐的,我负责全家的福和水缸上的青龙和白虎,贴好后还要放一挂鞭炮,寓意财神福神迎到。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家里大姐二姐都出嫁了,大哥也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现在每年家里就只有我跟老爸老妈,虽然冷清了许多,我依然像小时候一样,陪老妈蒸馒头,包饺子,炸好吃的,陪老爸贴春联,放鞭炮,除夕夜还会跟老爸老妈喝一杯,听老妈说着家里的家常,一起看着春晚嗑瓜子,一起守岁放鞭炮。简简单单的陪伴,却洋溢着我与父母之间浓浓的爱,因为远在异乡,我理解这深深的乡愁会使自己更加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有他们在,年味就充足而浓厚!
时间飞快,寒假接近尾声,过年的气息也接近尾声,每每这时候,老妈又开始忙活,准备我离家的行囊,而这行囊里,一大半是吃的,亲手烙的煎饼,拿手的我最爱吃的家乡菜,各种自制的小吃,满满一大袋,我知道,她怕我在外饿着。离家之前,老爸会放一挂鞭炮,愿离家的孩子平平安安,一路顺风!这时,在启动的汽车里,总会有一个孩子默默流泪,不敢去看窗外日渐年迈的双亲。
 
『动感情思』
 
502 • 520
监利新教育15级22班 欧阳菲
 
那瓶502胶放在窗台后面了。它是一瓶缝过我过错的胶水。
早上,阿毛转眼不见,一定又出去撒欢了。不省心的狗!我急急扎好头发,一把抓起那条狗鞭子,出去寻狗。
“阿毛……”我扯起嗓子叫。它正在和一只公金毛犬疯狂呢。我想揍它,可碍于那条大金毛,我不敢挥鞭子。见我找它麻烦,阿毛调皮地往对门跑,又一只大黑狗蹿出来,生得十分漂亮,也很凶猛。我迟疑着。
大救星爷爷半路出现了。他麻利地抓起阿毛的项绳,拿过我的绳子,拴紧了它,带我回了家。随手将他的绿色杯子塞给我。“你这样不冷啊,快把拉链拉起来!”很凶的样子。
“不冷。”我有些不痛快。
进了门,他锁好狗去洗手。我尾随而入,随手将他的杯子往沙发上扔去,可那杯子不听话,蹦了一下,“咚”的一声弹落到地上了,杯子拴绳子的地方与盖子一分为二,烂了。呀!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会变成这样,我真的不过想发泄一下,任性一下而已。我以为它会像我扔的书一样,就那样安静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我有些蒙,有些怕,也有些后悔,迟疑了一下,一言不发进了房间。这当儿,爷爷跑了出来……然后是奶奶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很后悔自己的冲动,鼻子不知怎地就酸了,但我真的……哎,我得补救一下,不能再惹爷爷奶奶生气了。握紧门把手,开了门,爷爷坐在沙发上,奶奶站着,我走过爷爷的身边。他说,为什么要发脾气?我别过了头,鼻头再次酸了,因为,我不只听见了一点儿愤怒,更多的是无奈与失望。
“现在脾气怎么这么大,刚刚咚一声,我以为我孙女摔倒了,连忙跑出来,结果看见杯子摔破了……”爷爷又说,“我也没有怪你的意思,只是怕你冷啊!”
我惊讶的张大瞳孔,低下头。“爷爷我去买点东西。”他本想和我一起,但我怎么会答应。“我一个人去。”我的声音低低的,却也坚决。
温度很低,风在我的长袄中呼啸,我跑了几家店,才买到了两只502胶水。我揣着它们跑回家,却只找到他的杯子,残缺的一部分呢?我急了,不会丢了吧?我翻了翻两个垃圾桶,没有,都没有,怎么办。突然,脑袋里灵光一闪,爷爷的书桌上!爷爷很节约,不会乱扔,他那么爱惜这个杯子,一定会想修好它,我偷偷进去,桌子上有一个绿色的东西,没错了!
我躲进厕所,掏出502,往那裂缝一压,胶水全喷了出来。我猝不及防,左手手指上粘满了强力胶,右手也波及了一些,不管了。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逝去,我浑然不知,在这个杯子经历了两次修整后,终于略具原样。望着那道无法修复的裂纹,我内心充满懊悔。
爷爷,很抱歉,我知道你很爱我,所以利用你的爱胡作非为。摔杯子,不做作业,懒床,吵架和小狗玩……都是的我的不听话。希望你能原谅我。
爷爷,对不起,我爱您(520)。
 
我爱美食
监利新教育15级18班 李荣荣
 
一大早,就被悦耳的鞭炮声“叫”起。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哦!原来是邻居家的小孩在放鞭炮啊!这大好时光我可不能把它浪费在床上。”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穿衣,像一阵风似地跑下楼去。牙没刷,脸没选。好在打火机和鞭炮已经牢牢攥在手中了。哈哈,终于过年了,终于可以疯狂玩耍了。
鞭炮固然刺激,红包也很诱人,但我最期盼的却是美食。马上就要进入正餐了,我连忙跑到厨房里去帮妈妈端菜,开始布置我们的“宴席”。
“叮咚,叮咚。”随着12点钟钟声的敲响,我们开始了宴席。
“哇塞!鸡鸭鱼肉,蒸炒炸煮,样样都有,还有我最喜欢的西红柿炒蛋,简直不知道从哪碗下口啊!”我由衷地赞叹。爸爸妈妈相视而笑。
先下手为强,我趁妈妈还没拿起筷子时就已把一块鸡翅夹到了盘中,狼吞虎咽的吃起来。
弟弟历来是“孝子”,他把一个大大的鸡蛋夹到了爸爸的碗里。
看到这情形,我也不甘示弱,把一个大鸡腿夹到了妈妈的碗里。
爸爸妈妈看到我们这个样子,笑得更加灿烂了。
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千百种味道,过年的味道都是爱的味道,是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缤纷世界】
 
全国各地年俗大盘点
 
中国幅员辽阔,过年都有哪些习俗是我们不知道的呢?来让我们看看全国各地的过年习俗。
春节第一餐吃什么
人常说大年初一吃饺子,家家一样。其实,北方的汉族人多是如此,南方就不同了。各地春节食俗也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
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广西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壮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吃白斩鸡、酿豆腐、油堆等。云南的白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喝泡米花糖水,祝愿新的一年里日子像糖一样甜。苗族人家家户户喜欢吃奶饼、手抓肉、油饼等。
江苏、四川、重庆部分地区的人春节第一餐吃汤圆。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温州人喜欢吃松糕(一种炊蒸而成的甜年糕)。吃时,把松糕切成薄片,再将酱油肉中的肥肉也切成薄片,嵌在两片松糕之间,吃起来甜中带咸,别有风味。也有吃汤圆,或者煮一碗粉丝,上面放一个煮熟的蛋。这些食物均含“年年高”、“团圆”的象征意义。有的人家以过年饭杂煮,兼吃捣糕和松糕。在平阳,吃年糕和汤圆,有的先喝红糖汤,后加面和鸡蛋;在泰顺,主妇沏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盐渍萝卜)给合家“嘴头甜,彩头好”。惟乐清雁荡一带,则吃棕子。除夕夜,每家要煮一锅米粽,等岁首之日早起,全家食用。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湖南大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掏出或蒸出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意“不愁吃喝”之意。
然而各个民族第一餐也各不相同。新疆维吾尔族人春节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蒙古族人春节第一餐是全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旁,向长辈献辞岁酒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港澳台过年发福“利”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做“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首选就是逛花市了,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而台湾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粮囤、猪圈、井台等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摘自《华商报》 郭斌 整理)


上一篇:年之霓裳(140期)
下一篇:人间有味(140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