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194期第六版

时间:2025-04-03 11:37 作者:编辑部 编审:向宇

 

 

算法时代:夺回书写人生的笔

 

在算法洪流中,坚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记录下那些算法无法理解的生活片段。这些,都是我们独属于自己的“离线人生数据库”,藏着算法永远无法归类的奇思妙想。

 

【遇见】

 

流浪猫

淮安外国语23级7班  邓绎可

我曾在小区里养有一只野猫,黑白的配色,跛了一只脚。我对它印象已不那么深了,只是看到“掌心朝下”题目时,又好想再回去摸一摸它。

没有名字,它只不过是在我最想养宠物的那一年,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了。我是过敏体质,对猫毛严重过敏,与它的接触,最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抚摸,每一次掌心朝下,都是手心与皮毛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撞击,悄悄的,暖暖的。每每带它洗完澡,我都会从它柔软的脖颈开始,感受它有些刚硬的外毛和里层温暖的绒毛。有时,它也会躺到地上,漏出柔弱的肚皮,喉咙里发出“呜呜”声。

日复一日掌心朝下的爱抚,使它对我褪去一层层防范的外壳,渐渐露出最真挚、最美好、由信任织成的果实。我深深品尝过这份果实的味美,由外而内。

在我眼里,它不是一只脏野猫,更不是一个符号,一个负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能让我为之心跳加速的玩伴。并且,正因为它将这些不常展现在其它人的东西只留给了我,我才感受到弥足珍贵。

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得不到他就更加爱……”的确,我对它的情感越深,我就越想拥有它。我不顾自身严重的过敏体质,坚信带它回家,只要将它关在阳台便不会有事。于是,一个晚上,我带着推车、笼子和猫粮来到了它最常出没的地方。

它见我来了,先是吊着那条跛脚 “呜呜”地跑了过来,开始吃我放在盆中的猫粮,与平常没什么两样。我找准时机,一把将它抱起准备往笼子里放。它从未见我这样,立刻警惕起来,瞳孔骤缩,拱起脊背从我怀中跃走,一下子躲进灌木中。

再往后,它就再没有听过我的话。一见着它,几次呼唤都只见它向前迈了几步又退了回去,一只前脚如他跛了的后腿般吊着,抉择着,最终信任的天平也没能倾向我。

几个月后的再见,它身上长了许多猫癣,光鲜的皮毛脱落,红肿的皮肤上是可怖的红斑。它却从未朝向我迈过一步,只是往往躲在我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观察着。我亲手养的它,何时成了这般模样。

我不明白它的选择,明明已经足够信任,为何不愿选择更好的归宿。不过,猫咪能有什么坏心思呢?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它骤缩的琥珀色眼眸,难以置信、失望、无助、委屈……这些充斥着我的心。我想,也许有一天,习惯了饥饿、战斗和雨雪的它,会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掌,掌心朝下,握住我的手,会懂得柔软和温暖。也许有一天,被爱包裹的我,会懂得爱不是占有,是放手成全,给它自由。

6版配图 (7).jpg

 

【声音】

 

算法时代:夺回书写人生的笔

淮安外国语23级7班  刘新月

同学们,你们知道算法是什么吗?算法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步骤说明书”,用专业的话来讲,它是有限指令的明确序列,用来解决特定问题并获得预期结果。你们能想象吗?当我们拿起手机时,或许正有将近700万个算法正悄悄扫描你们的过去,妄图预判你们的未来。它们就像藏在暗处的“算命先生”,急切地想要掌控你们的人生剧本。但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夺回书写人生的那支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周末,我打开我弟弟常用的B站,满心期待着探索一些新知识,结果却像掉进了一个怪圈。B站就像一个固执的饲养员,不停地给我推送洗地毯视频,还有那些所谓“笑到肚子疼”的无聊内容,而这些,正是我弟弟常常搜的。当首页出现第8个这类视频时,我突然惊醒,看着屏幕里那个被算法操控、只会傻笑的“我”,想到目标中此刻应努力学习的我,这两者竟截然不同。

其实,这背后就是算法的“用户画像”在作祟。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在抖音点赞第一个猫咪视频,算法马上就给你贴上“猫奴”标签,然后源源不断地推送同类型视频;或是在美团放弃蔬菜沙拉而选择炸鸡,它就把你归为“即时享乐型”,还变本加厉地给你送炸鸡购物券。这种不问我们意愿,就强行给我们分类的用户画像技术,不正像《哈利波特》里强行分院的分院帽吗?

算法给我们打造的这种甜蜜陷阱,就是“信息茧房”。仔细想想,是不是朋友圈里大家的观点和文案越来越相似,购物车里也总是自动出现大同小异的“同类推荐”?这些都在温柔地绑架着我们。使我们被算法用甜蜜的饵吸引,心甘情愿戴上耳塞,在狭隘的信息海域里航行。当B站首页20条推送里有19条都是无聊内容时,我们探索未知知识的目标,恐怕就永远无法实现了。

那我们就这样被算法牵着鼻子走吗?当然不行!哲学家福柯说过:“重要的不是我们被规则塑造,而是我们如何利用规则塑造自己。”既然算法根据我们的搜索和浏览习惯来推送内容,那我们不妨主动出击。比如周一搜文物修复,周二点开航天直播,周三收藏英语教程……就像在算法编织的“监狱”里悄悄挖地道。坚持了两周后,我的推荐页焕然一新,变成了充满各种新奇知识的“科学怪人的灵感墙”。这让我坚信,好奇心就是破解任何推荐系统的钥匙。

大家也可以试试这些方法:下次淘宝给你推汉服时,不妨像个侦探一样,追问一句“是因为我搜索过毛笔,就认定我是国风爱好者吗”;还可以故意给知识类视频完整播放,快速划走无营养内容,用我们的行为数据反向训练AI;更重要的是,每周留出两小时,沉浸在纸质书的世界里,让算法无法追踪我们思想的轨迹,来一场彻底的思想越狱。

回溯历史,2500年前,希腊人在石头上刻下“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类对自我探索的开端。而如今,算法却企图用冰冷的数据流重构这个命题。当游戏用ELO机制操控胜负时,真正的荣耀,在于明知可能失败仍选择冲锋的勇气;当美颜算法定义“完美面孔”时,你开怀大笑脸上一览无遗的皱纹,才是生命力独一无二的编码;当Deepseek三秒就能写出一篇作文时,那些在稿纸上反复修改留下的墨团,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火种!

今天早上,我用妈妈的手机问Siri:“如果所有选择都是算法计算的最优解,那么勇敢还有什么意义?”它回答“我不太明白你要编辑什么信息”——它没有听懂我的话。就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人类思想的独特与伟大。提出问题的勇气,远比标准答案更珍贵。

在算法时代,我们不必卸载App逃离算法世界,而是要在算法洪流中,坚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记录下那些算法无法理解的生活片段。这些,都是我们独属于自己的“离线人生数据库”,藏着算法永远无法归类的奇思妙想。

同学们,当我们再次拿起手机,听见手机响起推荐提示音时,不妨试着对它说:“谢谢提醒,但我的故事,必须由我自己来写。”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算法时代,重新夺回书写人生的笔!

 

【雀跃】

 

一些事让我高兴一整天

温州翔宇初中24级5班  陈欣慧

清晨六点,当闹钟准时响起,我仍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迷迷糊糊地伸手按掉闹铃,翻个身,打算再享受一会儿宁静的早晨。然而,阳光却透过窗帘的缝隙,顽皮地洒在我的脸上,将我从梦境中唤醒。伸了个懒腰,我慢悠悠地开始迎接这全新的一天。

翻开记事本,今天的任务简单而明了:买下午茶和进行运动。我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对着镜子整理好仪容,便满怀期待地出门了。

在第一个红绿灯前,我停下了脚步。65秒、42秒、31秒,数字在倒计时器上不断跳动,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无数倍。我注意到,即使没有车辆经过,行人也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耐心等待绿灯亮起。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精神,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与和谐。

继续前行,走到下一个路口时,一辆轿车缓缓驶来。我习惯性地后退一步,准备让车先行。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车子竟然停了下来,司机微笑着向我挥手示意,让我先行通过。我愣了一下,随即快步通过路口,并向司机点头致谢。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礼让,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善意。

来到蛋糕店,店员们热情地为我打包点心。当我即将离开时,身后传来整齐而温馨的声音:“祝您享用愉快,天天开心!”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忘记了道谢,心中不禁有些懊恼。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一位店员见状,快步追出来,递给我一把伞,微笑着说:“下次路过时再还就好。”我接过伞,连声道谢,心中充满了感激。

雨中的街道上,车辆都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避让着行人。我撑着伞,提着蛋糕,感受着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暖与关怀。回到家后,我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蛋糕,一边回想着今天的经历:司机礼让行人的善意、店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还有那把承载着信任的雨伞……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倍感幸福与满足。

在这个雨天里,我不仅买到了美味的下午茶,更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心灵礼物。这座城市里处处可见的文明与善意,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和谐。这些美好的瞬间,让我高兴一整天。

 

母亲的“安全带”

温州翔宇初中24级5班  卢睿希

每次坐上妈妈的车,我总是格外兴奋,因为每一次出行都仿佛预示着一段美好的旅程。一路上,妈妈会与我分享她童年的趣事,或是询问我在学校的点滴。她的声音温柔,如同春风拂过耳畔,带来无尽的温暖。每当我看到喜欢的小吃店,妈妈总会放慢车速,微笑着问:“要不要停下来买点吃的?”我连连点头,她便停下车,陪我一起挑选。车里的欢声笑语,像一首轻快的歌,回荡在每一个角落,成为我心中最美的旋律。

然而,有一周妈妈出差了,换成了爸爸接送。车里少了妈妈的声音,显得格外安静。我趴在副驾驶的窗边,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爸爸专注地开着车,偶尔瞥我一眼,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车内的沉默让我感到一丝孤独。

突然,前方窜出一只小狗,爸爸猛地踩下刹车。我因为没有系安全带,身体猛地向前冲去,手和脚慌乱地抵住前方,但头还是重重地撞在了座椅上。我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小声嘟囔着:“好疼……”可车里依旧安静,爸爸只是皱了皱眉,继续开车。我捂着额头,心里涌起一阵委屈,更加想念妈妈。

记得妈妈开车时,每次遇到红绿灯急刹车,她总会下意识地伸出手,挡在我身前。她的手温暖而有力,像一道无形的屏障,稳稳地护住我。直到车停稳,她才会转过头,关切地问:“宝贝,你没事吧?没撞到吧?你看,不系安全带多危险。”说着,她轻轻拉过安全带,仔细地帮我系好,又拍拍我的肚子,故作严肃地指着我的鼻子说:“记住了吧?下次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哦!”我吐了吐舌头,笑着点头,车里又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妈妈伸手挡在我身前的动作,早已成了她的本能。她就像一把在风雨中艰难撑起的伞,即使被雨水打得摇摇欲坠,依然坚定地为我遮风挡雨。她的爱,无声却深沉,像一条无形的安全带,时刻保护着我,让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安然前行。

 

回家
温州翔宇初中24级5班  麻瑞汐

“回家,回家,有爱就不怕。阳光在心中的地方停下,最美的晚霞把幸福抵达……”坐在开往家的公交车上,这段歌词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循环着。对回家的向往渐渐淡去,我开始思索:回家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戴上耳机,任由音乐流淌在耳畔。车缓缓驶入一条两边种满绿树的小路,道路两旁的大树从路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枝叶交织,仿佛为整条路搭起了一座绿色的凉棚。阳光透过枝丫洒进车厢,柔和地落在每个人的脸上。窗外传来悦耳的鸟鸣声,伴随着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的阵阵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一切都像极了我的心情——轻松而美好。

不知何时,困意悄然袭来,我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醒来时,太阳已被乌云遮盖,天空飘起了小雨。雨珠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敲打在车窗上,留下一道道晶莹的痕迹。车窗上添了一层薄薄的水雾,模糊了外面的世界。我心里暗自抱怨了一句“真倒霉”,揉了揉因颠簸而发疼的脑袋,眼神呆滞地凝望着车窗。车子缓缓停下,我慢吞吞地下了车,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

然而,家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有时,父母不停地唠叨让我感到烦躁:“你怎么天天待在家里也不出门走走?”“作业写完了就只知道玩!”听着这些话,我常常忍不住甩门离去,把自己关进房间,整个下午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以前,我以为自己向往的是回家的过程:看路上的风景,听悠扬的音乐,发一会儿呆,偶尔再吃点零食,或者听听同路小伙伴分享他们的经历,一起畅想着未来。但后来我才明白,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实蕴藏着无限的美好。

回想起父母的唠叨,那其实是他们对我无尽的关心;即便偶尔争执,也只因为他们希望我能过得更好。在家,我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放松自己,不再需要面对外界的压力与挑战。这里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这里或许会有争吵,但更多的是温暖与包容。

回家,不仅仅是回到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地方,更是回到那个充满爱与关怀的避风港。在这里,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我们都能重新找到力量,再次扬帆。

 

【拔节】

 

书法之路

温州翔宇初中24级13班 张朝策

与书法会面,是在小学一年级。那时的学习书法,是为了家长所认为的,能在考试中以一手好字拿到高分——也没错,却也没有想到我一开始兴致勃勃,幼稚的童心里,想的是“舒法”——“舒服的方法”。但当看到铁面般冰冷的田字格和铅笔时,我立刻丧失了一切的好奇。没办法,来了,就学吧!我看着字帖,写了起来。然而,铅笔在我的手里好像成了一根不听话的木棒,只能在纸上留下难以辨认的痕迹。看着一行歪斜扭曲,仿佛下一秒就要爬到桌子上的“毛毛虫”时,我奋力一扔,不写了。

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安慰了我一下,手把手教学。她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我的小手握着笔杆。在老师的带动下,我的字如受了魔法一般,突然就笔挺秀气了起来。然而,一脱离了老师的手,我的字又“返璞归真”了。这次我却没有脾气,因为我好像发现了那一个感觉。就好像拆死结时找到了线头,我的干劲来了。“一拳,一尺,一寸……”我调整好姿势,慢慢进入了状态。顿笔,好像地上冒出来的新芽儿;垂露竖,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长短撇,就是调皮的孩子拌人时伸出的腿……童真的想象里,一颗种子已经悄然发芽。

桌前的小男孩儿体格逐渐高大,手中的铅笔成了黑色水笔,心中的小苗儿,也有了大树的样子。现在步入初中了,学业逐渐繁忙,练字的时间趋近于无。但是我的热爱丝毫未减。我化整为零,把每一次作业的书写看成一场练字,一场包含着思维的练字。也许,没有人会为我的热爱鼓掌、喝彩。但我从不气馁,因为热爱从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热爱是沿着心中的路一直走下去,没有尽头。

回望我的书法之路,也有些尴尬——根本就没有一个像样的奖。但我仍一笔一画,认真填上人生的每一个方格。

 

走过口吃的泥泞

温州翔宇初中2024级1班  吴嘉恩

春华秋实,夏阳冬雪,十三个春秋转瞬即逝,我已经是一个大高个儿。

我患有后天性口吃。五岁那年,也就是2016年,不知是因为高烧还是上幼儿园时的社交恐惧,父母突然发现我开始口吃了。我的口吃与众不同,别人的口吃通常是连续重复某个音节,而我的口吃,像是卡在喉咙里,尤其是“不”这个音,怎么也发不出来。

我脑中反复播放这个音,牙齿紧紧咬住舌尖,脸憋得通红,只为发出那个音。即便我再坚持,舌尖也会留下鲜红的牙印。奇怪的是,这种口吃只在面对陌生人或在尴尬场合时才会出现。

这对我讲中文的影响倒不算大,妈妈教了我一个方法,就是逐字逐句地说。但对我读英文却造成了很大困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起,我就对“pl”这个音特别排斥。每次读到这个音,我的脸都会涨得通红,像熟透的番茄。小学三年级有两年,老师用App布置读音作业,我每周只有星期六能避免咬舌的痛苦,其余时间,我只能一个人躲上楼去(有其他人在场时,我一个音也读不出来),常常花一个小时,咬舌咬到眼泪汪汪才肯罢休。

经历了这漫长的六年小学时光,到了六年级,我终于能够流畅地和同学交流了。但没人告诉我,这个困扰还会卷土重来——进入初中后,一切又归零了。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无论是面对新老师、新同学还是新环境,每次说话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一次流泪的过程。英语老师第一次叫我读Starter的内容时,我的口吃在初中初露端倪。但那次读书时,吴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在我读单词时转过头去,假装和别人搭话转移注意力,等我读出一个单词后,便回过头,用赞扬的话语安慰我,这也是我小学老师常用的方法。

成长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碍,就像一堵墙挡在面前,或大或小。但总会有一个人或一群人帮我们推倒这堵墙,让它成为我们脚下坚实的路。就像我,现在已经能够流畅地说话了,只是偶尔还会有点儿磕巴。这堵墙终将被推倒,十三年不够就再十三年,总有一天会推倒的。

 

【点滴】

我每天都会花费数小时进行训练,汗水湿透了衣服,但我从未有过丝毫的怨言。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跆拳道高手。

——温州翔宇初中23级9班  杜康嘉恒

在纸上漫步,我的掌心渐渐有了温度。笔尖轻盈跃动,摩挲着脚下的土地,挼弄着枝头的花蕊,轻抚着满是皱纹的脸颊,生活的细节被一点点捂热,在本已麻木的脑海中闪现。我握住了置身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心尚在砰砰跳动的自己。

——淮安外国语23级7班  何嘉寅

 

责任编辑:宗林林

 

 



上一篇:文学/194期第五版
下一篇:文学/194期第七版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