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网】教育最缺不是钱,索取式投入质量难保

时间:2012-08-29 11:17 作者:段留芳 编审:

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钱 索取式投入难保高质量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接受记者采访
 
 
  今年是我国民办教育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有很多民办学校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幸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也有很多抵挡不住飞速时代的冲击而被社会淘汰,民办教育的发展就好像是石头缝里蹦出的小草,在自我探索中成长,在自我成长中感悟,取得成就的深知民办教育发展的不易而倍加珍惜,被社会淘汰的深知自己的不足而略感惋惜,但在这所有的民办机构中都存在着一种期待,就是国家的扶持、人民的鼓励和大众的认可,今天中国网教育频道邀请到了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翔宇集团总校长卢志文为我们深刻解读民办教育发展。

没有选择就没有和谐 供应不充足是支持腐败的温床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当中提到了要完善民办教育制度,开展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学校分类管理试点,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作为一位民办教育工作者卢志文校长对此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他说,我觉得中国教育这种资源不足和需求旺盛的矛盾是很突出的,而这种矛盾在我们计划经济时代经历地更多或者说体会更深。我相信很多人还知道有一个供销社主任这样角色,当年我们买任何一个日用物资都绕不过供销社主任要批条子。今天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商品供应非常充足,供销社主任这样的角色自然就消除了,可是今天在中国社会当中有两个领域当中其实供销社主任还是有的。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医院。
 
  因为学校学位紧张,医院床位紧张,这种床位学位的紧俏程度跟当年的紧俏物资相比而是有过之无不及。所以每到招生的季节条子满天飞,条子是什么东西呢?我觉得条子实际上是位置,面子和票子的等价交换物,这东西是支撑腐败的温床。实际上它是供应不充足情况之下产生的怪现象。
 
  所以教育要想发展,我们必须要在源头上把这个思路打开。你看我们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那社会怎么和谐呀,没有满意就没有和谐,我认为满意是和谐的前提。那又如何满意呢?我认为选择是满意的前提,有选择就有满意,没有选择就不满意。那什么又是选择的前提呢?供应充足是选择的前提,繁荣、发展是选择的前提。你繁荣了发展了供应充足了就可以选择了,你有选择就满意了,你有满意就和谐了,我们不会为每一进衬衫发生冲突,因为供应太充足了,选择的余地太大了,但是我们经常会问孩子上哪个学校产生冲突,因为在这一块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我们不让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街道到那个街道去择校,但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早已经在国与国之间择校了,请问这个公平吗?所以只有我们有了充足的供应,满足不同阶层的各种需求,才会和谐。
 
  但是如何才能实现繁荣和发展呢?我认为思想解放是前提,哪个领域思想解放,哪一个领域才能迎来发展的局面。你思想解放了带来了开放的局面,开放的局面带来繁荣发展,繁荣发展带来了供应充足,供应充足带来选择性增加,选择性增加带来满意,满意构成和谐,这一条线路已经被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领域改革的实践所证明。但是我们教育这个领域,包括卫生这个领域,因为复杂,同时老百姓的期盼又比较高,我们路径选择上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我觉得要实现这个很简单,就是保底加创造或者保底加放开,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保底,报保底保好走均衡。
 
  然后民办学校就放开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要想营造民办学校大发展的环境,应该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方案,我不认为这个路子是最佳的。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支持的支持到位,允许营利。因为利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坏东西,我们为什么要引入市场机制呢?市场机制就是逐利的本性,我们用了带来繁荣发展的结果。乔布斯,比尔盖茨,他们做的这些企业有没有利润呢,有的,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促进呢?恰恰我们好好的利用好这样一个制度,可能更好。现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老师的保障体系不同,这个首先要做改革。我们在民营企业和在国营企业干,我们职工劳动保障会不一样吧,一样,这就打破了企业所有制的界限,人员可以流动,你只要做教育我们都上一样的养老保险,这个才是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牛鼻子,这一块如果不能有大的改革,采取其他的方式,都很难在短时间当中形成良好的效益。

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钱 索取式投入难保高质需转换机制
 
  卢志文院长接着说,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归结于投入不足,但是我更想说的一句是什么呢?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钱,特别是我们今天2012年,中央政府庄严的承诺,GDP4%投入到教育上来,而且要确保这一目标实现,长期困扰着我们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时代有望成为一个历史。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更为严重的并且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他还会涌现。就是中国教育的问题绝对不是仅靠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就可以解决的。当年我们也是认为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是因为投入不足。但是我们发现一个更为严重的,并且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它还会出现的。就是说中国教育的问题,绝不是仅靠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就可以解决的。当年我们也是认为国有企业没有竞争力,是因为投入不足。但是事实证明,就不改革体制或者是不转换机制,这种索取式的资金投入再多也如云流入海。因为制度的这种推动,用资金是填不满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一定要思考制度背后的原因。
 
  一直以来就是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普遍还没有被人们所尊敬。从而导致了政策左摇右摆,又扬又抑,我觉得这一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虽然刚刚关于发展民办教育很多的表述,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一些观念性的政策上还是没有突破。所以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生源不好,师资不稳,方向不明,政策不适的民办教育的问题,可能还会在一定时期较长的存在着。

民办教育两极:宏观温暖 微观残酷
 
  卢志文院长继续说,那么虽然民办教育是解决教育发展经费不足的问题而生,但是民办教育绝不是政府财力不足时候的一个孤独产物,而是中国教育发展必然要求。那么在这一点上,就国家的认识远远地高于地方和基层。也就是从国家战略来说,它已经足够高了,已经立地足够高了。我们认为是一个温暖宏观话语体系,但是你在基层助学你会感觉到,严酷的微观生存环境。这是民办教育这两极,我们一方面感觉到温暖的宏观话语体系,另外一个我们生存在残酷的微观生活环境当中,这个是需要对接的。
 
  那么开展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的管理肯定我觉得有助于这件事往好的方向走,逐步的建立分类管理的制度和监管的基础,这是一个设计友善的一种教育制度。如果落实到位,它会有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壮大,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什么呢?中国教育并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那也就是说自上的顶层涉及会在地方政策面前碰壁,扭曲,甚至变形。你说让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等待遇,他在执行的时候会让你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统一招生,这是同等的,大家都知道,民办学校不能自主招生它就死了,他会这么去执行。带有微观领域当中辅助民办学校真正的政策,落实不到地,这个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分类管理的大的政策当中,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一点。

 
  【嘉宾背景资料】卢志文,十一届湖北省人大代表,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劳动模范,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理事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全国知名教育专家 ,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
 
 


上一篇:一场洗涤心灵的精神盛宴 一场充盈智慧的思维风暴
下一篇:【搜狐网】卢志文谈教改:教育需有“铁三角”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