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柳水盈绿,山茶含笑迎贵客。2016年3月31日上午,淮安外国语学校校园内气球高悬,彩旗招展,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学校第十二届面向全国公开教学暨淮安市云平台环境下移动学习常态化应用观摩研讨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来自苏州、泰州、扬州、盐城、常州、无锡、南通、南京、镇江、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地区100多所中学的领导、老师及特邀专家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秦晓华、首都师大刘邦奇教授、淮阴师院封昌权教授等领导、专家观摩淮外一年一度的全国公开课。走进教室,独特的e教育生态吸引着来宾眼球: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课前预习导学案,观看微课,自主学习。小组展示环节,拍照上传,让学情得到最真实的呈现;即时统计,让课堂重点明确;聚焦难点,教师适时点拨,直击要害……这是淮安外国语学校“智慧课堂”独特的风景。
此次面向全国公开教学活动由市电教馆组织,市、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参与;省、市区教研室教研员、领导、专家走进课堂,先听后评,以评促教,以评促研。本次对外公开课充分体现了淮外绿色课堂、思维课堂和生成性课堂理念。学生在云平台下自主可持续发展,通过课堂高强度训练和小组讨论强化了思维密度,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
研讨活动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十个学科。学校利用54口教室,共开设216节公开课,共有156位教师开设公开课。他们中既有张宁生、陆怀珍、赵树青、张明根、吴寿健、顾少红、崔桂军、田学银、王步艮等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骨干,也有赵密密、宗林林、李文婷、鲁科伟、耿康、曹爱国、孙美丽等教坛新秀。来访者在31日上午可以走进任何一间教室,听任一堂课,课后还可以和执教老师进行交流探讨。此次公开课旨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大数据、云平台支撑下“三环三案”智慧课堂的一次集中展示。
“互联网+”时代变化日新月异,淮外的课堂改革与时俱进。经过多次的调研、学习和论证,2015年淮外基于大数据、云教育的“三环三案”智慧课堂在全市初中率先全校推行。淮外引入平板支持下的安徽讯飞皆成“壹学校”智慧教学云平台与智慧课堂系统,实现了微课等资源校内云平台师生共享和师生全时在线课堂互动,为信息化教学的“瓶颈突破”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以平板为标志,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成功实现从“碎片化”向“链条化”飞跃,信息化教学第一次真正以完整面貌在课堂呈现。
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张宁生副校长介绍,“智慧课堂”正在带来三大改变:一是学习平台的拓展。由过去的黑板,到电子白板,再到现在的平板,课堂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学生参与的机会大大增加。二是学习方式的嬗变。智慧课堂彻底改变了以教师讲为主的“填鸭式”学习方式,也不再限于几人一组的合作式学习,而是多维交互的混合式学习,课堂容量大,效率高,教师教学设计精准定位,学习内容多样可选,数据分析迅捷高效,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和自主性。三是学习时空的转换。在这一模式下,课前、课中、课后已没有严格的界限,校内、校外也没有空间的局限。教学教研处副主任顾少红说:“小小平板,打通了信息化教学的‘任督’二脉,让课堂每个环节畅通无阻,让求知的欲望在指尖上流动起来。”
216节公开课群英荟萃,精彩纷呈。课堂上跳跃的思想火花点燃了学生的求知热情,活跃的互动氛围彰显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多质疑,并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上午第4节课,听课老师们齐聚淮外阶梯教室参加论坛活动,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秦晓华校长、首都师大刘邦奇教授、淮阴师院封昌权教授就此次公开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新课改等话题各抒己见,引发参会人员的思考和共鸣。此次活动还得到国家基础教育中心《英语学习辅导报》、《淮安日报》及淮安市、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淮外第十二届全国公开课现场
认真聆听
活动现场
徐善平会长主持活动
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秦晓华校长和大家探讨
淮阴师院封昌权教授就此次公开教学活动点评
首都师大刘邦奇教授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