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外学子在京踏访历史文化,快乐返程

时间:2016-07-12 23:21 作者:周梦迪 张国宇 编审:

 

【淮外“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系列报道】

  7月10日,“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开始第四天行程,今天会是特别的一天。


  清晨六点,孩子们已经吃完早饭,安静的坐在车上,淮外的车队整齐有序的开向天安门广场附近。我们第一站是瞻仰伟大的毛主席遗体,怀着肃穆而庄重的心情,孩子们耐心的排队进入毛主席纪念馆。当天,毛主席纪念馆排出一条长长的队伍,远看宛如一条长龙蜿蜒曲折的盘旋在毛主席纪念馆前。在毛主席纪念馆,同学们静静的瞻仰了毛主席遗体,献上白色的菊花。


  第二站我们来到天安门城楼,孩子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向广场,当年毛主席站在同样的位置说出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句话宛如在天安门城楼上永恒存在,让每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孩子都能感受到那种激动与振奋。随后,我们前往故宫博物馆。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队伍一路紧跟导游,从午门进入故宫,经过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从神武门出,一路上,导游耐心的为孩子们讲解关于故宫的历史和许多发生在紫禁城的小故事,孩子们兴致盎然的游览故宫。


  中午吃完饭后,孩子们整齐列队前去北大红楼,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现名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 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所以红楼门前就有条路叫做五四大街。孩子在红楼参观北大旧时教师,阅览室,新文化运动领袖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雕像,在红楼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安静的在游览室稍做休息后前往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和红楼同在五四大街,孩子们整齐列队步行前往。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额由毛主席亲笔题写。在美术馆孩子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大家的美术作品还看到许多新奇特别的艺术展览,包括年画、剪纸、玩具、皮影、彩塑、演具、木偶、风筝、民间绘画、刺绣等民间美术品。对孩子来说,这些艺术品既是复古的也是新奇的,大大开拓了眼界。


  这是充实的一天,特别的一天,瞻仰毛主席纪念馆,登上天安门城楼,游览故宫,参观红楼、美术馆。这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给孩子们不仅仅是游览的新奇与兴奋,也是一次培养孩子爱国精神,提高孩子审美趣味,领略历史文化的旅行。


游览故宫


带队老师与孩子们在美术馆合照留影


孩子们在美术馆留影


孩子在红楼安静的休息


红楼合影


天安门城楼合影
 

  7月11日,淮安外国语“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活动最后一站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刚下车,鸟巢就映入眼帘,独特的外形结构,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突,不远处就是有着如水般柔情的水立方。同学们在这里自由活动,相互间拍照留影,今夏,他们将自己的足迹和身影留在北京。


上午11点,同学们满怀对北京的不舍、对梦想的憧憬,坐上返程的大巴。回首五天的北京之旅,灿烂的文化遗产,沧桑的历史文化,魅力四射的现代文明,还有梦中的清华北大学生们每到一处,都认真聆听导游讲解,感受各景点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魅力,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期间孩子们用相机记录下将美景定格,用纸笔记录心中的所感所想。


夏令营作为集体性活动,学生参加夏令营,就意味着加入了一个新的集体,体会的是一种新的集体生活。此次夏令营活动的630名营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更多的是陌生未知的。他们通过沟通交流,促进交往,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在此期间他们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真诚宽容等等。同时在夏令营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活动期间让学生按时作息,按要求参加活动,携带自己的夏令营用品等,这些都为学生在新学期更好更快地融入淮外的学习生活夯实了基础。

 

  11日晚11点,参加夏令营的675名师生全部安全返校,淮外第十五届“相聚在清华”英才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孩子们在自由参观鸟巢


鸟巢合影


鸟巢合影


在老师的安排下有序等待家长接走孩子
 

 


上一篇:相聚清华塑理想 勇登长城做好汉
下一篇:淮外:开放校园显胸怀 服务便民接地气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